车路云规模商用未来已来,多城汇聚共议落地策略

文摘   2024-10-11 21:35   重庆  

编辑:胡晓

设计:洋洋

出品:车路云50人论坛


在西部智联与中国电信联合主办的——“2024车路云50人年度发展论坛之‘车路云一体化’商用探索和应用实践论坛”上,苏州、深圳、无锡、北京、重庆、鄂尔多斯、长沙、南京等城市代表,华为、中兴、中信科智联、蘑菇车联、中国汽研、云控智行等企业代表,围绕“车路云一体化”的规模商用、云控应用及网络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商用的协同与共生等话题,以丰富的实战经验,剖析“车路云一体化”在不同城市环境下的实施路径、挑战及下一步发展策略,加速车路云从试点示范向大规模商用跨越。


在研讨正式开始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致辞表示,“车路云一体化”是复杂系统,也是高科技载体,经长期技术探索,现已进入应用关键期。国家推动“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真正意义把商用产业化落到实处。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加强三点共识:

一是我国发挥体制优势,政府协调各方推动应用试点,产业各方应珍惜机会;二是,要有危机感,政府投入大,若示范不佳会延迟产业化进程;三是,充分认识事情难度,需统一架构、标准,需产业各方协同合作,共谋未来。

重庆高新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乔午锋致辞表示,论坛围绕网联、云控、规模应用三大主题,分享各城市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成功探索及案例,期望能与各位专家、企业展开深入合作,促进“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城市实践,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石


苏州——商业闭环倒逼技术进步,技术闭环支撑商业发展


苏州空地网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佳利表示,在此分享苏州在“车路云一体化”实践中或者未来可能碰到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少踩坑。

苏州“车路云一体化”总体思路是,围绕技术闭环、商业闭环、产业闭环,形成车路云一体化苏州模式,其中商业闭环倒逼技术不断迭代进步,而技术闭环则支撑整个商业的发展。


然而,这两个命题都相当复杂,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前期实践中,技术层面遇到很多在理论上似乎根本不应该被研究的问题,但这些技术难题导致实践应用和商业发展受阻。


从建设角度来看,苏州并没有一上来就考虑投入大规模基础建设。需要明确基础设施买单方在哪里、客户在哪里、需求在哪里。不同于小规模的试点示范,大规模投资需要对产业、对政府资金或者商业伙伴资金负责。


苏州遵循三个原则部署基础设施:一是结合3-5年苏州市政道路的改建、扩建、新建来部署,不盲目开挖已经成型道路;二是根据整体空间规划重点部署核心道路;三是根据交警提供的数据重点部署易出事故的路口、路段以及交通治理存在痛点、黑点和难点的路口和路段。


目前,苏州在政府端,从住建部门、交通部门、资管部门等开展大规模调研和基础资料收集工作,接下来将基于这些数据来形成最终落地实施建设的计划。产业端,苏州希望与更多车企达成前期合作,了解车企真实需求。


在商业化探索上,苏州空地网联作为城市级平台公司,核心工作聚焦于基础数据的汇聚与数据要素加工,通过提供基础数据,赋能行业伙伴在车路运运营侧的业务拓展。


车路云商业化的实现不能只靠平台公司,平台公司并不直接面对客户。因此,空地网联公司在整个价值链中,主动把最核心、最具价值的部分让渡给那些能够创造产品、带来实际价值的产业链合作伙伴,专注于做后端支撑,实现价值链重构。同时,苏州探索共建共享模式,降低重复建设成本。未来一套基础设施、一个数据为多个用户所共享。


产业商用更多围绕G端展开,这是一条相对容易走的路。王佳利认为,产业不能躺在G端的商业上发展。G端钱好赚,但拿到G端的钱并不代表商业的成功,只是政府愿意用资金来撬动商业市场的一种表现。


在具体推进中,苏州遵循分层分级、逐步推进、全域覆盖的原则,制定了三年规划:2024年是整合年,进行数据汇聚和需求摸排;2025年是建设年,推进基建建设,并进行商业初探,目标2025年在苏州打造至少一款能够商用产品;2026年完成健全商业模式,并实现规模化展开。


深圳——以城市级数字孪生为底座,释放车路云新质经济产业动能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中心-副主任刘轼介认为,车路云所需数据是城市级数据,车端、路端产业数据以外,还有城市、气象、施工占道等数据,车路云未来价值应用要围绕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方向。

因此,深圳以城市级数字孪生为底座,按照“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分阶段循序推动车路云应用示范,为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应用提供技术验证和模式探索。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深圳规划了四大发展阶段。是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由片区到城市循序推动车路云应用示范,也是面向城市应用场景到公交道路服务场景综合应用示范。


第一阶段:福田中心区车路云+城市交通治理应用。福田中心区通过前端感知设备,初步实现跨视频车辆、行人识别还原,实现对中心区范围内人、车、路、事件的全维度特征提取,支持对区域内人、车的轨迹还原等,为片区交通行控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在解决拥堵溢流交叉口上取得了有效成果。

第二阶段:车路云+智慧公交服务应用。重点面向公交服务进行探索,实施快速公交优先的示范应用项目。通过接入公交车路线数据和到站信息,对整个公交系统的可靠度进行全面优化。比如坪山高铁站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小巴应用,向市民提供5G车路协同环境下“一键响应、全程无忧、一站即达“的科技出行体验。

第三阶段:区域级车路云综合应用。在区域级车路云综合应用阶段,基于“智能车+聪明路+智慧云”等支撑体系,将前端感知信息推送货车、公交车、救护车、消防车、低速物流车、小汽车,开展高品质公交优先、安心出行、应急车辆优先、低速物流、V2X信息服务、MaaS出行等6类示范应用,探索车路云数据汇聚-传输-应用-运营等技术和商业闭环体系。

第四阶段: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应用。未来,深圳要全域布局、高标准打造全国首个全市域、全空间、全车型、全场景的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应用样板。目前正在思考路径,基本确定推广坪山成熟技术和模式,循序推进全域车路云一体化建设。

刘轼介强调,车路云一体化需要协同推进车的智能化、路的数字化、云的智慧化,实现交通系统的全面数字化,是迈向更高级智能化的必经阶段。而全面数字化需要优先突破数据可互通、价值可闭环两大难题。因此,需要以数据建设、运营为核心,释放车路云产业动能。


以数字深圳为依托,深圳在系统构建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的基础上,聚焦数据闭环驱动价值闭环,协同推动道路数字化和车路云一体化应用,打造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助力打开万亿级产业蓝海。


无锡——通过基建闭环、数据闭环、流量闭环,实现商业闭环


无锡以技术标准为契机,以示范应用为抓手,以城市覆盖为目标,以商业场景为动能,制定了打造无锡市智能网联之城、自动驾驶之都、车联企业之地的目标,关于车路云的发展路径,无锡市车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贤平重点强调三方面:


一是建设模式创新,在智能交通新基建建设中,无锡帮助政府将原有的公益性资产转化为可经营的资产。


当前,车联网新基建基础设施主要面向公共交通,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然而,这些设施的商业闭环、数据闭环、流量闭环的价值尚未能完全覆盖整个基础设施的投资。


针对这一情况,经济实力较强城市可借鉴苏州模式,采用统一的大投资方式,将政府所有的管杆箱感知设施纳入统一平台建设。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弱或国资平台实力不足的城市,可通过阶段性的导入方式,采用委托代运营的模式来推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时,在新基建运营问题上,将政府公益性资产模式转变为可运营的资产模式,对硬件权属和数据权属进行转变,并希望政府能够充分转变原有的管理性思维,更加开放地处理数据问题。


二是,实现车联网商业闭环,可以分为三层,与车路云50人提出的三商融合理念吻合。分别是:基建闭环、数据闭环和流量闭环。


由于新基建基础设施大部分属性是面向公共基础设施,因此基建闭环主要面向政府。在新基建基础设施统一的基础上,无锡信号联网率达到98%以上,为车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闭环的关键在于将数据回归市场主体。政府平台、国企平台应作为数据委托运营方或代表方,而真正的市场活力来自数据的算力算法创新者。


数据闭环以后才能实现流量闭环,某种意义上,中国车联网通信技术离不开运营商,呼吁运营商借鉴无锡模式,与移动等共同推进车联网运营,最终可实现流量闭环、数据闭环和基建闭环,推动车联网商业闭环的实现。


三是坚持车路协同。产业端发展重心是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集大成者,汽车承载了众多创新应用。与国外更侧重于纯视觉方案不同,中国的传感器产业和中国制造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均远超国外,也造就了中国自动驾驶技术注重传感器应用的特点。中国“车路云一体化”加影子模型的自动驾驶方案,不仅符合中国国情,更代表了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方向。


北京——统筹推进“5大“专项建设,打造应用成效


2020年9月,北京市政府决定建设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北京车网科技有限公司战略规划负责人周唯表示,北京市统筹推进“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五大专项建设,围绕五大元素,打造了城市级工程验证平台。


“智慧的路”是基础保障。建设上,通过实践“多感合一”理念,按照“一次投资、长期复用”的原则,将传统功能单一杆件升级为集照明、交通标牌、无人驾驶设备,以及供电、网络和控制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杆,减少由于道路升级频繁施工导致的“马路拉链”现象,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实时的云”是核心能力。北京按照“分层解耦、跨域共用、标准统一、架构相同”要求,已建成全市统一的云控平台,云控平台实现对道路实时交通状况数字映射,与交管平台、交通TOCC平台、国家平台、经开区城市大脑、静态交通、百度、腾讯等合作,第三方接入数据超100项,提供车路云一体化服务、车辆监管、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各类服务。


“可靠的网”是关键要素。示范区探索“EUHT专网+多网融合”的组网方式。1.0和2.0阶段329个路口实现C-V2X网络全面部署和EUHT网络信号连续覆盖。


“精确的图”是重要支撑。通过开展众源更新、安全传输、在线审图等核心技术探索,打造高精度地图全流程合规应用北京方案。


“聪明的车”是行业活力。北京支持Robotaxi、无人零售、无人配送、无人接驳、无人巡逻、无人清扫、Robobus、干线物流八大类自动驾驶场景示范落地,并提升场景商业化能力与专业服务水平,未来将继续发展自动驾驶商业化场景,拟部署各场景车辆总计过万辆。


应用协同上,在赋能城市治理方面,与交管平台、交通平台以及国家智能网联平台进行打通,提供超过100项数据项服务。其中,针对渣土车管理开发了系列解决方案。


赋能智慧交通上,通过路口感知数据、卡口数据等进行了大量的交通研判业务,为当地交通治理提供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的支撑。制定了一系列以往检测识别不够精准的事项,如红灯、不按车道行驶等14种违法监测功能等,准确检测出大货车、套牌车、摩托车等违章行为。


监管方面,监管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事故数据,为市场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在动态路权分配、电子围栏、群治协同上都发挥作用。


支持自动驾驶上,联合300余辆自动驾驶车辆进行实际落地测试,还与多家量产企业合作,进行红绿灯上车、道路事件上车等测试和验证。



重庆——云控基础平台形成“123”特色,从小范围模式突破到他区成功复制


重庆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项目,实现车路云一体化方案的完整落地,推进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作为重要的应用支撑平台,云控基础平台建设已形成“123”特色。1即,1套基础设施服务广泛应用系统,实现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的分层解耦;2即,面向智能驾驶、智能交通网联服务共性需求,通过标准接口提供“数据+算法”2类公共服务;3即,打造3级云架构服务智能驾驶、智能交通、行业大数据3大应用领域,跨域共用,满足不同功能要求。


西部车网(重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雪阳表示,网联NOA功能边界扩展作为产业长远目标,在现有车辆智能基础上,重庆在探索云端如何进一步补充和提升车辆智能化水平,目标实现单车辅助驾驶、网联智能驾驶乃至自动驾驶,减少人为干预,达到超越人类的自动驾驶能力。未来考虑通过订阅套餐的方式,向消费者推送这些新增功能,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


在车路云试点全市统筹趋势下,重庆致力于在中心城区(主城9区+高新区+两江新区) 加永川区全域试点,基础设施上按照三区整合、三区共建、形成模式、他区复制进行发展,最终在应用上从关键场景小范围模式突破,到其他区域成功复制,发挥场景带动作用。


并且,进一步探索共建共营实施模式,携手重要生态伙伴,以现有商业场景为主,结合新服务发展,探索投资共建、联合运营模式应用的数据与能力反哺基础设施,实现数据汇聚与服务能力提升,达成应用间协同赋能,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车路云一体化标杆城市。


网端探索,为车路云发展提供支撑

城市车路云一体化试点,规模商用的实现,都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坚实支撑。在车路云一体化网络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环节,华为、中兴、中信科智联三家主流网络部署相关企业,发表了对网络建设支撑车路云发展的看法。

华为无线车联网领域副总裁王飞表示,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5G具备成为车联网底座的规模和技术优势,5G成为中高端车型首选,都进一步降低车路云规模推广门槛。



产业相关方应充分利用5G网络和5G上车的产业优势,加快车路云一体化产业推进。华为愿意与产业伙伴一道打通产业断点,加速车联网产业推进。


具体建设模式上,要改变“重建设轻运营”的传统模式,采用“建全域”、“可推广”、“可全国复制”的方案;通信部署上,5G提供智能座舱、车云协同、车路协同三类应用通信诉求,从车的视角实现全域覆盖, RSU 应按需部署;在信号上车方面,应按道路智能化分级和信息优先级,分步实现信息上车。


中兴通讯产业数字化方案部副总经理姜永湖认为,车路云建设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技术闭环,二是商业闭环。中兴通讯作为一家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首先解决技术闭环的问题,在技术闭环基础上助力各地运营商实现商业闭环。



车路云涉及不同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物理信息系统,中兴通讯从芯片模组、网络创新、云控基础能力创新等方面形成完整生态,通过通感算融合创新,助力车路云一体化新基建建设发展。


中信科智联副总经理张杰强调了车路云一体化网络建设的三条共识。



一是,没有一个万能技术可以包打天下,要充分发挥5G和C-V2X各自的优势,协同组网是大势所趋


二是,车端一定要具备5G+C-V2X双模通信能力。V2N能解决远程OTA、场景数据回传问题,必须使用5G支持,同时,V2V能解决大量安全、效率问题,必须使用C-V2X支持。


三是,网络要有城市级规模化服务能力,同时服务内容要有针对性。服务的范围要足够大,这样车企才能面向终端用户提供足够的应用体验。但每种服务并不需要全域,针对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应用场景,在不同的区域可以提供不同服务。

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协同共生
加速“车路云一体化”落地

在最后的圆桌讨论环节,来自鄂尔多斯、长沙、南京的城市代表,及蘑菇车联、云控智行、中国汽研等企业代表,围绕“‘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商用的协同与共生”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鄂尔多斯特色在于场景突破。鄂尔多斯智能网联创新中心总经理陈红军表示,鄂尔多斯的优势在商用车矿车领域。作为中国的煤都,拥有300多个煤矿,其中160多个为露天矿,为无人驾驶汽车在露天矿的应用提供了场景。矿区内人员稀少,因此技术路线相对简单,加之煤老板愿意为无人驾驶矿车支付费用,降低司机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江苏未来都市出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红云认为,数据只有成规模以后,才具备给行业赋能的价值。因此,C-V2X技术要提升安装规模,以覆盖更多车辆,为基础设施建设和路侧数据收集提供基础。要整合来自政府、车企、平台公司数据,服务城市和智慧交通产业,而不仅是智能网联汽车单一产业。


长沙市在建设中探索成本控制并成功实现了智能网联公交应用突破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凯谈及,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承担湘江某业务片区开发20%的工作,在建设中采用更高集成度的多杆、多箱合一方式,并通过交警、交管、电力设施的互用,建设成本降低20%以上,运维成本降低40%。在智能网联公交领域,长沙已经形成影响力,在梅溪湖区和软件园上班族聚集的区域,每天仅运营约八班次,但成功减少上千人的私家车出行,降低了一千多个停车位需求。公交公司告诉他们,现在长沙能够盈利的只有这条线。

蘑菇车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尚雍明表示,小规模测试示范应用到大规模落地建设,“车路云一体化”建设需关注产品标准化、车路云三端的互联互通、数据的高质量获取、以及如何应用和衍生好已有的数据来获取商业价值。蘑菇车联通过以上思路,在大理洱海和沈阳成功探索和落地无人接驳。在环洱海生态廊道,25辆无人驾驶小巴车每日均保持满员运营状态;在沈阳自动驾驶示范区三期建设中,无人驾驶接驳车负责大东区最繁华商业地段的转运任务,有效缓解了传统客流压力,为商业体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云控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宣智渊要统一标准支持数据质量。车路云八项标准涵盖车云、路云以及云云之间的标准。涉及数据类型接近一千种,其中车辆总线数据约有300多种,道路数据近200种,而云端数据则包括一次加工、二次加工乃至三次加工的数据,总量约有400至500种。在全国各地示范区的数据质量和标准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下,难以实现统一应用。


中国汽研信息智能事业部副总经理、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强表示,车路云系统的优劣最终需回归其本质——即为汽车和交通两大领域提供服务的能力。目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已初步形成对这两个领域构建测评体系的想法,基于政策保障、设施融合、应用融合、数据融合四个维度,构建车路云评价指数体系。


在讨论最后,主持人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高博麟总结,产业各方是“车路云一体化”赛道上开局的创业者,是这条赛道一条船上的人,应该团结起来坚定信心,在更多技术领域达成共识,尽快拧成一股绳。


正如,蘑菇车联的尚雍明总谈到,“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一定是一场合纵连横的战役。湘江智能的刘凯总对于产业的发展给出“协同共生,合作共赢”的呼吁。


云控智行的宣智渊总谈到:让我们,坚定中国方案,实现产业胜出。


的确,就像清华大学的高博麟老师说的那样:我们不仅要在意眼前的苟且,还要在意诗和远方的田野。


让你,让我,让我们继续做一朵创新的浪花,一起汇聚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磅礴“巨浪”!


END

推荐阅读
1、李克强院士: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几点建议
2多位院士专家齐聚重庆,共研“车路云一体化”商用新蓝海
3、聚焦丨山城启幕,拥抱商用新蓝海!
欢迎扫码入群

车路云50人
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引领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