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新读】李贽——尚待挖掘的思想文化宝库

时事   2024-10-22 19:01   云南  

在世界文明史上,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在中国近代史上,李贽是一位可能被忽视,但不能被遗忘的大思想家。他就像一道闪电,掠过了480多年前那片冥暗的夜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道永恒的印记!


400多年前的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在欧洲蓬勃兴起,中国的资本主义亦已破土而出。这样一个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的过渡时期,新旧思想往往在个别敏感的知识分子身上表现出来。李贽作为中国最早开放城市——古刺桐港生长起来的知识分子,身上流淌的既有陆上丝路的血液,又有海上丝路的血液。“叛逆”“狂狷”是那个时代以及后人对他的理解和不理解。敏感的中国知识分子,或可称上思想家的知识分子,以超越时代的眼光洞烛世界,以批判的精神理解传统,以超前的意识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以独立的禀赋审视个人品格,叛逆和狂狷绝非一种标榜!要知道,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史的中国,反封建是何等之难?除却思想的觉醒与混纯漫漶有关,假道学的当道又从心中扼杀了多少正义与良知!李贽是先觉者,李贽是痛苦者;李贽是先行者,李贽是孤独者!李贽的“狂”,狂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理出了符合社会历史潮流的合理性。李贽的“叛”,杂糅了百家,又卓然而立。总而言之,是有着牢固思想根基的破和立。是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生命意识的辨知识,是有着明确理性目标和人生归宿的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时代先驱。


探索、战斗与悲剧的一生


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李贽出生于现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故居。李贽26岁考中福建省乡试举人,30岁开始做官。共做了20年左右的官,但做的都是一些“冷官”(禄俸微薄,公务不多),如教谕,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等等。做官在李贽看来,一做事,二为稻梁谋。他不赚官冷,却利用做“冷官”的机会,学习和追求真理。在河南共城教谕任上,他为自己五年“落落竟不闻道”痛心;在北京国子监博士位上 ,他的两个女儿竟相继饥病致死;在重回北京补礼部司务缺时,有人对他说:“礼部司务官的穷,比国子监博士还胜过三分,你喜欢过穷生活,什么地方找不上,偏找上这个礼部司务!”李贽却傲然答之:“我心目中的穷,同一般人说的穷不一样。我认为,最穷的就是听不到真理,最快乐的就是过自己感兴趣的生活。这十几年来,我奔走南北。只是为了生活,把追求真理的念头遗忘了,这是很可惜的。北京是天下人集中的地方,我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求朋访友,追求真理”。“五载春官,潜心道妙”,他从这时开始接触当时流行的大思想家王阳明(1472年——1529年)的学说,并深入泰州学派的研究。七年南京刑部员外郎职上,他进步与耿定理、焦竑、王畿、罗汝芳、王襞来往,终成为一位有名的泰州学派的学者,为后来的反道学思想打下了基础。都说人生“五十而知天命”明神宗万历五年,51岁的李贽从南京刑部员外郎调任云南姚安府知府。临行他与耿定理约定,三年知府任满,有了衣食之资,再来黄安共研学问。他厌恶封建官场生活,又不得不把这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研究学问才是他的人生归宿。有一种认识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从读书人的不善人际关系,八面玲珑来加以理解,倒也实情,如果说是政治,那就未必。云南自古被诩为“化外之地”,李贽治姚三年,治政有方,“务以德化民,不贾世俗能声”。他明确提出“至人之治”主张,与传统的“君子之治”相抗衡。他指出,“君子之治”把人分为“君子”与“小人”,这种等级划分,导致人与人之间无休止的争斗,虽然“有教务之繁,刑法之施,但民事日与多矣”。而“至人之治”则是要“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顺其能”“凡是有一能,即为贤者”故李贽在姚三年,境内安然,各民族和谐相处。作为知府,李贽作风随和、平易近人,且“法令清简、不言而治”。他为官清廉,到任满辞官离姚仍然两袖清风,“囊中仅图书数卷”。他为官一世,“傣禄之年,了无长物”。照例,三年任满没有过失,可以升官。但李贽坚辞官场,离时“士民攀卧首间,车不得发”。姚安人民不忘其德,辑《高尚册》以彰其志,并在姚城东南隅青莲寺建“李卓吾先生祠堂”撰文纪之。可见李贽为官一任,深受当地人民之爱戴。


如此好官选择的却是一条叛逆的道路,人为封建社会的叛逆,李贽一生的不得志便成了生命的劫数。他深恶痛绝假道学,决意不同流合污。在行为上,李贽不愿受封建礼教的官束;在思想上,便处处同统治者对立。万历九年(1581年)李贽作出人生的重大扶择——学问与真理的追求,开始黄安、麻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流寓客子”生涯。统治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将他逮捕入狱,并对其己刊未刑书籍,“尽搜烧毁”。最后,76岁的李贽自刎于狱中。“坚其志无忧群魔,强其骨无惧患害”,这就是李贽一生的自我写照。


焚不能毁 藏而愈彰


作为我国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李贽一生著述宏富,约87部。主要著作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李温陵集》,及对大量小说及戏曲的评点,猛烈地抨击了程朱理学和封建专制思想,对明清思想文化界,对五四运动的倡导者,以及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都产生过影响和推动。不论是非孔评儒,还是批判假学道,宣扬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都是李贽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如王充一类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但都远没有李贽的激烈、明确,矛盾所指是整个的封建思想,整个理论涵括了:一、反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发展人们的“自然性”;二、反对等级制,提出“侯王与庶人同等”的平等思想;三、提出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对封建理学进行了批判。他批判自汉以来的“儒术”,实为树立孔孟权威,禁锢思想;“至善”背后是“忠君”“忠君”的实质是“愚民”。“存天理灭人欲”扼杀的是人的天性、个性,强制千百万人共同一个思想,一种行为谬论;提倡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指出“谏”以“忠君”暴名的虚伪性,对官场虚伪、腐败进行批判,等等。矛头对准末明理学。李贽是反封建反压迫反束缚的自由进步的思想家,正因如此,他始终都不愿受封建教条和礼俗的束缚,终生与封建传统者格格不入,并终于被迫害致死。也正因为如此,他那些惊世骇俗之论,在当时以及以后都起到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他的那种反封建和偶像的大无畏精神,鼓舞许多为真理献身的斗士去进取开拓。李贽的价值在于启蒙,李贽的意义在于开拓!中国社会做学问的人很多,而真正敢说实话,无畏抗争,最后为真理献身者仍寥寥无几。明知此书一出,不藏便焚;明知赶尽杀绝,却欲盖而彰。不死的李贽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一个突出地位,对于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也是我们有资以借鉴、发掘的思想宝库。


原文发表于(《云南政协报》2011年01月28日6版)

作者:王炳昌

编辑:何健美

校对:杨泽琰

二审:张居正

终审:丁观有




    

云南政协报
政协组织的宣传窗口,政协委员的精神家园。作为云南省政协的机关报,《云南政协报》是云南省唯一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大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全省各级政协及政协组织的工作动态,也可以聆听政协委员心系云岭发展、关注社会民生的拳拳之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