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国际化工巨头盛禧奥宣布,退出位于德国斯塔德的聚碳酸酯工厂的生产,预计工厂将在2025年1月前结束生产,后续公司的下游PC产品将从外部供应商处购买。早在2019年,盛禧奥就因需求疲软和竞争激烈评估过该工厂,但因对下游复合业务的PC供应考虑,最终选择保留了工厂。
盛禧奥在德国的PC产能为16万吨/年,是仅次于科思创的第二大PC生产商,全球产能约占到全球总产能的5%左右。盛禧奥自2010年从陶氏化学剥离后,2014年上市,主营产品为聚合物产品、胶乳和特种材料。不过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加之全球竞争激烈,从2023年开始公司陆续对现有业务进行整合,如2023年10月停止荷兰的乙苯苯乙烯单体(EBSM)工厂的运营,关闭三家PMMA板材企业,出售与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学公司的合资企业 Americas Styrenics LLC(“AmSty”)50%的股权等一系列操作,都是为了降本增效、整合业务、选择新方向。
盛禧奥为什么放弃PC市场?PC市场未来的竞争将会在哪些方向?
一、PC理论利润水平一般,或成放弃的主要原因
根据理论利润率计算,从2012年至2024年国内的不同工艺PC利润率波动,可以看到三种不同工艺的利润率基本呈现了同向波动。其中最高利润水平出现在2018年前后,其中最高利润率在34%左右,最低利润水平出现了2021年前后,最低利润率在亏损11%左右。
从不同工艺利润波动来看,其中酯交换法利润率相对较高,非光气法利润率处于相对低位。其中从2012年至2024年期间内,酯交换法、非光气法、界面缩聚光气法三种利润率均值分别在16.81%、7%和14%。不过这些是国内PC的理论利润率,如果加上其他未考虑进去的成本,尤其是欧洲那边的成本相对较高,欧洲PC的实际利润率可能低较多。
二、影响PC成本的主要因素在于原材料
平头哥根据非光气法环评报告,按照2024年1-10月份的物料单价,计算得到平均成本构成,其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超过69%,是PC成本构成中占比最大的成本。其次是公用工程,约占到单位总成本的24%左右。另外,在辅料及催化剂、三废及人工和管理成本方面,整体占比较小。
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是影响PC成本的重要且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其利润波动的关键因素。
对于原材料来说,按照非光气法PC原材料,其中双酚A是最大的PC原材料成本构成,约占到原材料成本83%,其次是DMC和苯酚,分别占到15%和2%。双酚A价格波动,对于PC的成本影响超过57%,是主要且最大的成本影响因素。
截至2024年10月初,中国双酚A市场均价已经跌破万元,同比降低3%左右。而PC价格相对平稳在1.6万元/吨左右,同比略涨0.4%。平头哥认为,双酚A价格的下跌,是造成PC在2024年度利润出现上涨的主要原因。
不过由于双酚A价格下跌幅度不大,无法拉动PC利润率明显上涨。如果再考虑到欧洲较高的生产成本和能源成本,欧洲PC装置不排除出现亏损的可能,这可能也是盛禧奥放弃PC市场的主要考虑之一。
三、全球PC竞争加剧,中国产能崛起
根据平头哥统计数据了解到,全球PC产能超过540万吨,其中中国产能(包括外资在中国的装置)超过330万吨,约占到全球总产能的62%左右,是最大的PC生产国。在过去几年中,中国PC产能呈现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23%。
目前国际PC巨头为科思创、沙比克、三菱、帝人、盛禧奥等,过去较长时间主要是国际巨头之间的竞争。现在中国市场快速崛起,竞争格局出现了明显变化,中国企业目前已充分参与到了市场竞争环境中,这可能也是盛禧奥放弃PC市场的又一考虑。
四、PC可替代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PC主要被应用在电子电气、板材薄膜、汽车领域、光学、家电、包装、医疗及其他,其中在电器电气领域应用占比最大,超过38%,其次是板材和薄膜,占比超过22%。PC在这些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也出现了很多替代品。
根据统计,目前形成对PC替代作用的产品,有PET、PMMA、PLA、PPS、PEI、PETG、PCTG、改性PVC、生物基改性PC、GPPS、PA、PP等,这些产品在部分领域,形成了对PC的替代。
正是由于诸多材料对PC形成替代作用,也导致PC市场份额在逐步降低。
平头哥认为,PC目前正经历着由同质化产品向差异化产品转变的趋势,之前写过《国际化工巨头为何纷纷入局差异化PC?》,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浏览。
具有特殊性能和高端应用的差异化PC产品,如硅共聚PC和高硅氧烷PC,因其卓越的性能,正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产品在5G、光伏、医疗设备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新动力。随着化工企业对高端PC产品研发和生产投入的加大,差异化PC产品的国产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