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系统高级应用:多维度利润分析(CO模块)

文摘   2024-11-02 20:24   宁夏  
所谓多维度利润分析,简单来说,包括分析维度(为谁分析),分析指标(分析啥)及分析工具(怎么分析?)三个方面,本文拟就这三个方面讲述老工匠对这个专题的理解。
分析维度:
作为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之一,就是要对企业的各个获利单元进行指标分析,这些利润单元,比如产品线,区域,渠道等,在管理上有的叫BU,有的叫事业部,有的称为产品线不一而足。这就是所谓的分析维度。这些分析维度在技术上大多采用标准字段---分析是业务的结果,因此业务特性必然体现到分析维度。因此,分析维度也理解为“为谁分析”?
   
  
分析指标:
从管理会计的视角,不同获利单元分析的指标应该是不同的,基本原则是“权责相符”,因此,针对不同的分析单元,应该用不同的指标进行分析:而对这些利润单元的分析指标,根据管理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从粗向细基本可以分为:收入->边际贡献->毛利->净利->投资利润率(ROI)等。
在ERP项目设计中,这些利润单元实现的工具,也是多种多样。事实上,这个主题在项目往中,往往是最复杂,也是最考验顾问设计能力,最终也是最能给客户带来价值的部分。
本文旨在总结老工匠对这些问题方案的理解及一些重要概念的解析,以期对同行有所参考。比如说:工厂的厂长应该考核产品的制造成本,而公司的总经理应该对该公司的利润负责。但在事实上,大部分公司的内部管理考核指标不适当,权责不相符甚至混乱,导致指标数据混乱,指标不能恰当指引业务是管理的通病,而这种现象也无法在ERP项目实施中一步到位。(老工匠拟另外整理专题探讨这个问题)
但无论怎样,解析内部分析的基本指标模型如下图,可以参考:
分析工具(技术手段):
在SAP的项目实践中,对于复杂的内部利润分析需求,要仔细理解需求,更重要的,要分析及合理性及对前端数据、流程、系统的依懒性,才能做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从技术角度,要熟练掌握各种工具的技术要点,信手拈来,落地有声。一般认为,利润分析的基本方案有以下4种,本文重点点讲述S1,S2, S3利润中心在6.2讲已讲过,S4需要从BI角度讲
S1 COPA解决方案:
COPA概述:COPA是SAP提供的标准解决方案,在不少项目中都有广泛的启用,通过设置集团级的经营组织,在ECC过账时同时推导过账到COPA,实现在集团级对种个获利单元的分析,实现方法上有2种方案,基于成本(Costing-based)和基于科目(Accounting-based)。
主数据与环境生成:
将系统的标准环境如公司代码,工厂,产品组,客户、渠道等字段派生到COPA 数据库的特性,将要分析的指标比如收入,成本,折扣,成本结构等推导到COPA 数据库的值字段,这些都是在集团级的,跨过所有的公司代码,控制范围的的COPA主数据及环境。当然,SAP提供了标准的方法,大部分都会自动生成,但新增部分需要手工创建。
COPA过账逻辑:
1.在过账时,将相关的数据在生成SAP过账凭证的同时,生成COPA凭证。Costing based Accounting-based方式生成的机制略有不同,COPA是单独的数据库结构。
简单来说,Costing Based 是基于条件类型而不是科目,在billing时,同时确认成本(结构)及收入,并在月末执行实际成本重估(KE27); 而Accounting-based是根据科目--也就是在会计凭证时实时结转成本与收入的。


2.销售实际成本采用两步法,在BILLING 时,传输标准成本及成本结构,在月末物料账完成后,再执行重估KE27,     通过BILLING 所对应的COPA凭证,将差异记录到相应的数据库。
3.费用需要过账到COPA时,需要配置传输结构:比如通过MM采购单或通过FI手工凭证处理。

COPA应用小结:
Costing-Based 情况下,长期存在的问题就是COPA数据与FI不一致,且难以核对!大致分析如下:
1.在结构设计上,COPAECC是不同的数据库结构;
2.SAP的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物料账结算时,这个差异在过账时,是很难对应到相应的其他特性比如客户等特性的;

3.KE27重估时,对于复杂的情形,比如借贷项,退货,批次拆分等需要复杂的配置与增强;

4.其他记录类型,比如手工过账,订单结算等,要准确传输到COPA,也是比较难以实现的;

5.当存在“发出商品”等复杂业务场景时,变得更加困难。

6.尽管提供了COPA与FI对账报表,实践中应用不理想。

COPA是否启用&COPA?
基于以上COPA应用的问题及以下局限性,老工匠在近几年的项目实践中很少启用COPA,而采用其他方案解决,应用的综合效果较好!
首先,传统的COPA与HANA及新总账的统驭日记账的逻辑相背离:新总账下强调数据同源,所以CO+FI凭证合二为1,但COPA仍然是独立的数据库存及独立的凭证流程;
其次,长期以来的COPA与FI对账难题无法很好解决;
COPA报表数据具显示不能满足可视化移动化的要求,且需要一定的开发才能完成。
S4环境下,会计凭证表ACDOCA包括了所有字段,COPA的必要性进一步降低。因此,目前BI、BW普遍应用的背景下,没有必要启用COPA(个人见解)
S2:采用ABAP开发方式,可快速实现多维度毛利分析报表
1 HANA的统一日记账设计及增强的ACDOCA为ABAP开发提供了方便及可能性。
总账,利润中心,段,业务范围,功能范围等所有的字段都统一在统一日记账中,表ACDOCA提供了所有信息,更方便数据取得与报表展示,如下图:
方案要点:

1.HANA版收入会计凭证对应的ACDOCA表中,具体分析的所有特性:客户,渠道,产品,产品组

2.销售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差异,事实上,差异很难还原到客户等多维度。因此直接取billing 的销售数量*物料账的实际单位成本即可获得实际成本;

3.新的会计准则中,要将销售运费作为销售成本,即毛利前扣除。

4.将这种匡算的收入、成本与GL科目对比,基本上可以核对相符,尾差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需要对特别事项进行调整。

基于此,采用ABAP开发方式,可快速实现多维度毛利分析报表。

基本逻辑1:直接取得会计凭证明细表中的收入科目,得到对应的收入,物料、数量,客户等特性值;同时,取得物料账的GI月份的实际价,标准价等,并计算出毛利,如下图:
基本逻辑2:跨公司成本取值设计
大部分场景,多维度分析都可能是跨公司的分析,如果未启用物料账多重评估功能,则建议采用批次追踪方式,取得原始的“制造成本”;或者根据集团的产业链,设计其他的取值策略,这种方式,可满足大部分的管理分析需求。
基本逻辑3:手工成本差异处理
既要考虑手工凭证中未记入物料账的部分,也要考虑物料账结算ML凭证中未转入物料价格的差异部分,如成本中心消耗的COC,示意如下:
方案2的局限性:
1.ABAP开发仍然是复杂度很高的工作,要安排好足够的人天,进行开发与测试;
2.销售的各种场景:退货,免费发货,要值得关注
3.各种特别移动类型,COC是否需要调整也要特别关注
4.从管理分析角度,仍不够直观,或美观,建议进行EXCEL导出,进行二次加工。
如果采用BW方案,逻辑可借鉴方案,但一般建议先运行ABAP程序,待数据稳定后,再采用BW或BI方案。
实战经验与体会:
1.思维要开阔:BI&BW,甚至于各种分析工具、平台都是解决利润分析的有力工具,要充分沟通,与客户达成共识,不要局限于CO,更不要局限于COPA或利润中心等;

2.账的数据排列组合,不建议用凭证方式解决,这也是为什么不建议启用COPA的原因所在。

3.管理分析属于高级管理需求,不要希望一步到位,通过定义合理的实现路径而达成共识。

4.客户性质,行业特点,客户在行业的地位,甚至项目在公司的定位等都构成了管理分析方案的影响因素,因此,管理分析没有最好,只有合适!

本讲视频约50MIN,以下是视频节选,同样精彩:
更多精采及专业内容,尽在视频中,由老工匠本人一一详解。《老工匠CO实战讲座》以“大CO” 为核心,共分6章,35个专题,总视频时长近40H,全部是来源于老工匠25年的SAP项目实战经验与辛勤总结,不辍笔耕的成果。
《老工匠CO实战讲座》已正式发布公众号“ERP全球顾问云平台”及 SAP齐天大圣, 微信号:  potatocorn是获得老工匠授权的推广及代理平台;2 资深CO专家Dong获得老工匠授权发布老工匠原创视频及相关资料。除以上方式外,其他任何个人或平台发布的都是假消息,属于盗版侵权行为,欢迎举报!老工匠原创资料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并进行多重加密及技术处理。请尊重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本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ERP全球顾问云平台
ERP知识和技术分享!仅为个人言论,不代表任何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