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天上掉的馅饼
看到热搜#乌尔善看于适 伯乐看千里马,我才意识到,原来距离《封神第一部》上映,已过去1年啦。
这部电影蛮有传奇色彩的,拍摄了近2年,3年后才上映,前后花了5年。
主角团启用的大部分都是新人,甚至都不是科班出身,胆子真大啊。
姬发的扮演者--于适,从一个未接触过表演的人,到如今可以去戛纳参加电影节,炙手可热。
他,确实要感谢乌尔善(《封神》的导演)的知遇之恩,感谢乌尔善带他进入演艺圈。
但,他更要感谢抓住机会的自己。
有人说,于适命好,出道就是大制作电影的男主,他的起点是不少人的终点。
诶,确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大大馅饼,但,没有实力接不住的话,反而会被砸伤。
为了拍摄《封神》,于适20出头的年华,大部分都花在剧组里,学习马术,练习台词,打磨演技,一晃就是两年,他甘之如饴。
为了演好《我的阿勒泰》巴太的角色(一个说哈萨克语的少年),他把所有的台词录下来,白天听,晚上听,把地道的巴萨克语焊在他的舌头上。
是于适日以继日付出地努力,精益求精地表演,才会接二连三的爆火,获得观众的认可+喜爱。
虽然我们经常在错失机会时,安慰自己,人生的机会多的是。
事实上,决定人生转折的机会或许只有那么两三次。
每一次的用心对待,全力以赴,才能实现一个个层次的飞跃。
《玫瑰的故事》里,有个情节,我感触挺深的。
庄国栋决意去国外发展,和玫瑰分手了。
后来,哪怕他功成名就,再如何挽回,玫瑰都不会回头,和他重修旧好。
是的,给庄国栋的机会就那么一次,错过就没有了。
等他意识到机会的宝贵,也只能遗憾一生。
务必重视每一次机会,抓住每一次机会,后悔药世上从来都买不到哈。
下笨功夫,做聪明人
之前看过《封神训练营》(记录《封神》拍摄期间的内容的综艺),感受就是:苦,太苦了。
于适他们,凌晨5点多就要起床,每天从早到晚学习表演等课程,堪比高三的强度。
很多人都说参加封神训练营来进入演艺圈,是个笨方法。
于适却说,
这是我成为一个演员的捷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无旁骛,埋头赶路,更好实现梦想的捷径了。
哇,好喜欢于适的这份心态+认知,怪不得人家能做出成绩哈。
在有些人看来,用两年时间来拍电影,在现在3个月就能生产一部剧的娱乐圈来说,傻到极点。
但,正是这份笨功夫,让于适厚积薄发,从去年电影上映,才1年时间,就跻身到新生代演员。
慢就是快。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打好基础,沉淀实力,才能一击即中,才能一飞冲天。
在《职场第一课》里,于适有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笨,不是埋头苦干,而是找到这份背后的规律,然后再下足笨功夫。
曾国藩考了7次秀才,为啥前面6次都失败呢?
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没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当他意识到,自己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他赶紧去针对性地训练。
结果,立马就考上秀才,并且只考了3次就考中进士。
你想啊,进士肯定比秀才难考啊,但曾国藩掌握了考试背后的规律,难度自然直线下降。
就像我意识到写作的要诀:拆文+仿写,以前埋头一顿写,阅读量寥寥无几,现在都能写出10w+的文章啦!
其实吧,成功的路上没有想象中拥挤,下足笨功夫+掌握背后的规律,实现梦想指日可待。
只和自己比
有人会说,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啊。
方法并不难,那就是:只和自己比。
如果别人比你好,你会垂头丧气。
但,世上总会有比你优秀一截的人,一味地盯着别人,你会乱了自己心,找不准自己的节奏。
谈什么打基础呢?
所以,最好的对标对象是你自己。
你发现自己比昨天多写50个字,
当你看见自己的点滴进步,看见正反馈,你自然就能沉下心来慢慢打磨,细细雕琢。
最后我想说---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人生这场马拉松,一时的领先固然欣喜,更重要的是终点的胜利。
扫码领取12个涨粉方法:
也许,你想看看近期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