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了一部纪录片,看得我热血沸腾--《谷爱凌:我,18岁》。
谷爱凌,2022年北京冬奥会斩获2金1银,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体力和智力双担。
啊啊啊,这是什么爽文人生呀,好羡慕。
然而,我看了她的纪录片,发现她的成就并不是毫不费力,一蹴而就,而是她日复一日的挥洒汗水+不断迭代获得的,瞬间接地气好多啊。
我总结了她成事的3个方法,普通人也可以抄的作业,希望能给你点启发。
不要逃避恐惧
先问大家个问题哈:如果你学习一项运动,把自己摔到脑震荡,暂时失忆,你还会继续学吗?
答案大概率是放弃。
2018年,谷爱凌在世界杯中国站比赛中,在训练时,她摔倒在地,坐在雪地里大哭。
她说,头疼,我记不得任何事情,为什么我们会在中国,我感觉我在做梦。
那时她才15岁。
诶,想想我弟15岁时,我妈连他一个人骑电瓶车上学都要不放心,还是我劝了好久,才勉强同意。
摔过,痛过,总会让人产生心理阴影,想逃避恐惧,避免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但,当痛症状消失时,谷爱凌就又一次戴好装备站在训练场上,继续她的训练,无所畏惧,仿佛没有受伤过。
其实吧,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总是会下意识规避那些或许会使自己受伤的事情。
但,只有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才会有成长的空间。
董宇辉在转型带货出名之前的经历,蛮惨的。
上线一款甘肃的藜麦,他讲到声嘶力竭,一单没卖出去。
无数人不买东西,就是来骂他: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恶心人就不对了。
他当时也害怕啊,害怕自己不适合做主播,害怕自己颗粒无收,害怕自己被别人骂……
只是,他会带着害怕,一次次得站在镜头前,去做解说,而不是辞职。
当他一次次面对恐惧,一次次突破自我,才有了今天的鲜花和掌声。
害怕从来都不可耻,可耻的是做个逃兵,逃避恐惧,也在逃避本该属于自己更广阔的天地。
聚焦精力
谷爱凌本打算备战奥运会的策略:边学习边训练。
后来发现不太行,平衡不了。
每次都要从一个事情中抽离,投身到新事情里,把自己的精力,状态拆得七零八碎,效率有点低。
所以,她决定采取聚焦战略:
一次只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每件事都百分百投入去做。
她提前一年完成高中课程,提前申请大学,这样有一年时间全身心备战奥运会。
事实上,这个策略相当成功,她在冬奥会上2金1银,成绩斐然。
讲真的,像谷爱凌这种学习能力超强,从小就在平衡学习+滑雪的人,都有点吃不住双线作战,更不必提我们普通人。
但,我们就是特别喜欢多项任务并行,什么都想抓在手里不放弃。
在做自媒体的时候,我就发现个现象:
新手才做自媒体,既想把公众号更新的质量+数量提升,又想混社群,手忙脚乱,往往哪头都做的一般。
得承认,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分散的使用并不会带来效用最大化。
不如先抓住一个点,把它做好,然后由点及面,逐个突破。
就像我,目前主攻就是写文章,偶尔混混社群,整个人轻松不少,公众号也出了好几篇爆文,比起之前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没有,好太多了。
越聚焦,越能出成绩,越能获得正反馈。
只和自己比
谷爱凌在采访中说:
“最大的对手永远是我自己,能把自己做到做好,能跨过自己的界限,做一些自己没想到可以做到的事情。”
哇,她的这份心态领先好多人啊。
从小到大的社会环境都在潜移默化地告诉我们:和别人比,超过别人。
这其实是个悖论。
就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背景完全相同的人。
特别是,当了解到谷爱凌20不到,就如此出色时,大家大概暗戳戳地拿自己和她比较过。
说实话,没必要,双方起点,接受的资源教育等都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可靠性也不太强。
谷爱凌,家庭背景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人均高知,母亲有远见,有时间陪她训练滑雪,这是很多家庭都无法企及的条件。
所以呀,不要因此觉得自己的19岁碌碌无为,惨惨淡淡。
学会和自己比,我比过去的自己更优秀,足矣。
……
这些微小的进步,就值得为自己鼓掌。
比起看的见别人的优秀,看见自己的进步更为可贵,更值得赞扬!
扫码领取100个爆文选题:
也许,你想看看近期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