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家记忆》,一起长知识!
01
厦门集美是陈嘉庚的故乡,坐落于此的集美小学距今已有111年的历史。它是陈嘉庚在家乡创办的第一所现代学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陈嘉庚的一生,创办、资助和倡办的学校超过118所。
十九世纪末的集美还是一个破败不堪的小渔村。陈嘉庚9岁时就在集美南轩私塾上学,因为教育落后,那段学习时光被陈嘉庚称为“念书歌”:所读《三字经》及“四书”等,文字既深,塾师又不解说,数年就绝不知其意义。
1890年,陈嘉庚读了9年之久的私塾停办,他漂洋过海开始了下南洋的闯荡生活。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陈嘉庚的爱国热情迸发出来,爱国兴学的种子开始在内心萌芽。
1913年初,陈嘉庚在南洋的事业刚有起色,为尽“国民之天职”,他开始了以商养学、兴学报国之路。
当时的集美社民风野蛮,陈嘉庚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匮乏,他要为家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1913年春,集美小学开学。
此后,陈嘉庚增办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学校,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等,将集美建设成为规模极大、功能完善的学村,造福万千学子。
02
“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这是陈嘉庚于1919年发表的《筹备厦门大学演讲词》。
朱水涌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教授
他说国脉尚存,民心不死,我们这个民族是有希望的。所以在1919年7月,他就从新加坡回到厦门,要办厦门大学。
世界经济危机到来后,陈嘉庚的企业受到强烈冲击,陈嘉庚以“宁肯卖掉大厦,也不卖掉厦大”的决心卖掉产业,苦苦支撑着学校的开销。
1936年,陈嘉庚经费短缺日益严重,陈嘉庚做出了选择——无条件将厦门大学献与政府。至此,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大学。
如今,陈嘉庚念兹在兹的厦门大学已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为东南半壁的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创榛辟莽的历史性贡献。
03
这是今天的集美学村,总建筑面积达三千余亩,拥有在校师生十万多人,形成了由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诚毅”是集美学校的校训,也是陈嘉庚的人生信条。他舍得倾资兴学,更注重教书育人,引导学生诚以为国,毅以处事,健康成长。
这是一张80多年前的老照片,是集美学校专门为欢送一个被开除的学生而留下的合影。
被开除的学生叫李尚大,后来成为著名的印尼福建籍实业家、侨领。
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日军的轰炸,集美学校曾临时迁到福建安溪。一天,安溪警察局局长指示警察无故殴打了集美学校的一位老师,李尚大和黄永玉当时正在集美学校上学。
夏蒙
《第一公民 陈嘉庚传》作者
这一天晚上,这批学生群情激愤,说一定要替老师报复。那么李尚大就带了一批学生,说黄永玉你个子小,你从大门翻到里面把门打开。然后学生一拥而上,把这个警察局长暴打一顿。警察局长也很坏,为了把这个事情搞成一个政治运动,他把孙中山的像从墙上摘下来,踩碎了,把办公室弄得一片狼藉,然后就恶人先告状。
黄永玉 画家
最后把学生开除了,那么李尚大就是排头的。我看全世界也没有这样的,开除学生时,全校师生在大成殿门广场开会欢送。
04
新中国成立以后,海外侨胞纷纷把子女送回祖国就学。为了推动华文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加强侨生与祖国的联系,1953年,陈嘉庚开始筹建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
这是陈嘉庚生前倡办和参与建设的最后一所学校,他把自己的情怀、期冀、和祝愿都融进了这所学校的一砖一瓦。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被誉为“侨生摇篮”,70多年来,已培养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6万多名各级各类人才。正如陈嘉庚先生所愿,从这毕业的学生已经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从捐资兴学到倾资办学,陈嘉庚坚持“金钱如肥料,播撒才有用”,而他自己却粗茶淡饭、布衣芒履。临终前,他把国内银行存的3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陈嘉庚的物质财富没有留给子孙,他的教育遗产却惠及万千学子,他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敬请收看今天(10月18日)20: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