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三千南侨机工支援抗战,他被誉为“民族光辉”

文化   2024-10-21 16:44   北京  

关注《国家记忆》,一起长知识!



今年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
陈嘉庚先生一生热爱祖国、情系桑梓
把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结合在一起
他爱国兴学 投身救亡斗争
推动华侨团结
争取民族解放
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
他被毛泽东同志誉为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28年5月,日本军队为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兵济南。5月3日,蔡公时以南京政府外交部山东交涉署特派员的身份入驻济南。

下午4点,日军冲进交涉署进行搜查。他们将交涉署里的外交人员四人一组全部捆绑起来。


夏蒙

《第一公民 陈嘉庚传》作者

蔡公时没有按照日军的指令,很屈辱地去下跪或者求饶。日军非常残忍,先是割去了他的耳朵,见他仍然在那里怒骂,就又割掉了他的舌头,最后挖掉了他的眼睛,等于是把他凌迟处死的。


为祭奠同胞,勿忘国耻,陈嘉庚除了筹集资金交给蔡公时的亲属表示慰问外,他还为蔡公时铸造了一尊铜像。

陈嘉庚是南洋华侨中最早号召人们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野心、反对“二十一条”的爱国华侨之一。1923年他就在《南洋商报》中宣传抵制日货。

“值兹国族生命,已届危急关头,余惟恨现无百万资产,否则亦必以全数购买救国公债,绝不犹豫也。尽管遭遇经济危机,但陈嘉庚依然表示每月捐献2000元用于支援抗战,同时,他还加紧劝募救国公债

这份珍贵的文件,记载了当时马来亚吉兰丹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于1937年12月8日向吉兰丹苏丹申请筹赈义演的申请。

抗战开始后,海外华侨把从经济上支援祖国抗战,看成自己应尽的责任,采取“常月捐”“特别捐”“献金”“认购公债”等多种形式,把分散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尽一切可能给祖国以援助。

为了扩大募捐范围、鼓舞抗日士气,南侨总会动员南洋中小学生将花纸和铁丝扎成纸花,在抗日纪念日期间沿街叫卖,为抗战筹款,时任陈嘉庚秘书的潘受由此得到启发作词《卖花词》。

“先生买一朵花吧!……这是自由之花呀!这是胜利之花呀!买了花救了国家!”《卖花词》的演唱取得了巨大成功,凡武汉合唱团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华侨无不踊跃支持。


黄昆玉

时为武汉合唱团成员

我们在舞台上演出,下面的人把钱往舞台上面甩,就是捐钱,这个场面是最激动的。


1938年,“滇缅公路”成为国际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发出公告,招募华侨机工回国效力。

在陈嘉庚等爱国侨领的感召下,先后有3200余名爱国华侨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


罗开瑚  南侨机工

那个时候就是抱着牺牲的决心,没有希望活着回去。


1939年,一封辞别信在南洋几乎是家喻户晓。写信的人叫白雪娇,当时25岁的她辞去教员工作,化名“施夏圭”报名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施”是她母亲的姓,“夏”指的是中国,“圭”是“归”的谐音,为了中国而归。

在给父母的辞别信中,她这样写道:

亲爱的父母亲,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我知道父母亲一向是明情达理的,对于女儿的行动是不会有异议的。家是我恋的,双亲和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所以虽然几次的犹疑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


1939年至1942年,南侨机工沿着崎岖险峻的公路,以一公里一条生命的代价保障了抗战“输血管”的畅通,一共抢运了军需物资50多万吨、汽车15000多辆,有1000多人为国捐躯。



对于这场战争,陈嘉庚始终坚信中国人民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汪精卫却醉心主张对日和谈。汪精卫提出“如日本提出议和条件,不妨害中国国家之生存,吾人可以接受之,为讨论之基础”。这份所谓的“和平谈话”引起一片哗然。

1938年10月28日,陈嘉庚从新加坡发来一份反对求和的电报提案,电报内容只有30个字:“在敌寇未退出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

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中写道的:“公——永无止境的奉献;忠——永不动摇的爱国;毅——永不言败的坚强;诚——永不毁诺的铮铮傲骨。”他用一生的行动实践了他的信条。





敬请收看今天(10月21)20:00

CCTV-4《国家记忆》
《华侨旗帜陈嘉庚》
《报国行》

全网独家首发尽在央视频APP,
点击环球标签页,
搜索并关注《国家记忆》!
想【提前】收看最新一期节目
扫描下方二维码抢先看!



编   审:赵   斌 姜   
主   编:王依依
总导演:龙   江 鞠澄昊
导   演:强   
编   辑:史佩仑 马爱杰

猜你喜欢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CCTV国家记忆
《国家记忆》是一档以记录讲述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飞跃史、改革开放进程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内容的日播纪录片栏目,引导社会大众和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厚植爱国情怀,培养浩然正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