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今天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这位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一生戎马,在跌宕起伏中,把一生奉献给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丰功伟绩,彪炳千秋。让我们用12组知识,走近邓小平,去了解这位伟人波澜壮阔、极不平凡的一生。
一、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牌坊村。邓氏在当地算得上名门望族,亲族邓时敏曾位至大理寺正卿(相当于现在最高人民法院一把手)。年幼的邓小平天资聪颖,被父亲邓文明寄予厚望,在其读书求学路上花了很大功夫,大力培养。1905年科举制废除,这成为改变邓小平一生命运的第一件大事。
二、学生时代的邓小平不仅在儒家经典、数学、科学、历史、地理方面打下了扎实基础,并且很早就有了超乎常人的爱国觉悟。1919年,年仅14岁的他就参加了“五四”青年运动的部分示威活动,在广安街头游行示威,同年还参加重庆抵制日货的运动。正是由于这份爱国觉悟,他开始了对外部世界的觉醒,立志将摆脱外敌欺辱、恢复国家伟大和强盛作为其一生的事业。
三、16岁的邓小平,走出天府之国,在法国的巴耶中学开启了旅法生活。他赴法勤工俭学的基金,是由一个曾经留法的四川籍富商成立的。在那个时代,赴国外学习是很多年轻的仁人志士的热门选择,比如赴法、赴德、赴美、赴日等。有趣的是,赴日留学是当时官方和民间最热的选择之一,一是因为赴日的成本最低;二是日本的崛起对于国人的触动很大;三是局势的需要(留学日本的学生大多进入了日本军官各级学校)。
四、旅法时期的邓小平日子并不好过。当时正值法国战争结束,国内经济形势严峻,通胀严重。邓小平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找低下的工作来糊口度日。1922年,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邓小平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表现,成为了里昂党组织的领导人。在法国,邓小平遇到了革命生涯一生的战友和伙伴: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
五、1926年初至1927年初留苏岁月,也是邓小平人生中的另一个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从创建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干部培养的问题。特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随着各方面工作的迅速展开,先后派多人赴苏联学习,邓小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来到苏联的。来到苏联后,邓小平曾先后在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学习,为后来的革命工作打下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六、作为军事家,邓小平亲自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红七军和红八军及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47年鲁西南战役胜利后,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拉开序幕。这次长驱直入,插入敌人战略纵深的壮举,为解放中原与南渡长江解放华中、华南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邓小平一生经历“三起三落”,两次都在江西。其中1969-1974五年的时光,让邓小平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这对于其治国水平的历练、国家发展局势的把握和后来改革开放等都是具有十分正面和积极的意义。
八、邓小平复出后,最开始从事的是外交工作。这源于他在外交知识、战略思想、坚定地维护中国利益和丰富的谈判知识方面非凡的成就。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在处理同苏联、越南、缅甸、尼泊尔、朝鲜、东南亚和日美关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九、邓小平对新中国科技教育水平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这源于他对科学发展在社会改革进步中的决定性作用有着清晰的认识。复出后,他不断会见华裔科学家,请教如何提高中国科学教育水平。同时,不遗余力地保护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措施让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安心从事科学研究。1977年,经邓小平提议,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十、在中日2200年的交往史上,邓小平是第一个踏上日本国土的中国领导人,也是第一个拜会日本天皇的中国领导人,对于推动中日正常邦交和科技文化交流的意义十分深远。1979年的访美之行,作为国家领导人的邓小平,因其浓厚的个人魅力和风采,给美国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中美建交史一个重要的节点。
十一、1991年,以“皇甫平”为笔名在《解放日报》相继发表了四篇呼唤改革的评论文章,针砭时弊,从而引发了一场思想交锋。这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先声,从而拉开了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大幕。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十二、邓小平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一国两制”的创造者。“一国两制”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1955年,周恩来总理首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1982邓小平作出进一步阐述: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提出,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非凡意义。如今,香港和澳门回归到祖国大陆的怀抱,台湾的回归也已成历史大势,民心所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