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随笔│刚果金首都金沙萨生活记

文摘   2024-10-15 04:25   尼日利亚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夜幕下的金沙萨,城市广场上摩天轮霓虹闪烁,不远处希尔顿酒店灯火通明,整个城市笼罩在安静祥和的氛围之中。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被派往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临时工作,有了近距离感受这个城市最真实样子的机会。两个月的时间很短,加上当地严峻的安全形势,作为黄皮肤的外国人想要深入到本地的每一个角落是一件十分困难事,只能挑一些最直观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金沙萨,作为非洲排名前三的大型城市,整个城市给人一种怀旧的风格,建筑风格也如六七十年代中国某些城市的样子。飞机于深夜落地,从机场出来的那一刻,并没有太多值得惊奇的地方。首都机场航站楼如同非洲大部分国家一样,甚至不如国内一些大型农贸市场的规模,更别提恢弘的感觉。由于是深夜,路上车辆不多,车子行驶得很快。偶尔遇到几个横穿马路的行人,在老练的司机看来也是司空见惯。


城市在初晨中醒来,渐渐地喧嚣了起来。数百万人即将面临一天生活之中第一个头疼的问题--堵车。金沙萨有1700万人口,交通状况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城市主干道(又称630大道)上,挤满了形形色色的车辆。最显眼的便是黄色的小汽车和同样颜色的中巴车。这些像是报废后又重生的车辆承担着载客和营运的功能,通常都挤满乘客。金沙萨的城市道路系统并不如人意。部分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或是积满污浊的浑水,行驶起来犹如坐在颠簸的湖面。很多路口没有红绿灯,车辆较多的时候,就会像织毛衣一样交织在一起,动弹不得。更为严重的是,本就不太宽阔的路面,两侧堆积了数不清的矿泉水瓶、杂物和沙子,即使是同向行驶也很容易因为路边狭窄而发生刮擦。630大道上,由于当地警察的指挥,车辆尚可以缓慢移动。在部分没有人为干预的路面,遇到高峰时段几乎是原地不动。简单举个例子,从机场到我所住的地方,深夜开车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在白天则需要至少三个小时。


堵车,催生了这个城市另一个奇特的景象。在缓慢的车流中,涌现了很多做生意的小贩。看起来年纪并不算很大,多数在十五六岁的样子,顶着烈日,穿梭在每一辆车前。他们或手提一箱饮料,或拿着国旗和小艺术品,或头顶一些零食。他们总是目光敏锐,寻找潜在的顾客,以便卖出手中的产品。他们迅速地将手中的物品交给对方,娴熟地抓住递出来的刚果法郎(当地货币),一笔交易就这样瞬间完成。我不知道他们的生意如何,单从售卖的货物价值来看,一天的交易额或许仅够一家的生活而已。车流之中偶尔还有一些乞讨的孩子,趴在那些价值不菲的车辆旁,敲打着玻璃,比划出要钱的手势。为了乞讨成功,有时甚至能够跟随车辆跑出去几百米远。


对中国人充满好奇,是很多非洲国家人民普遍的共同情感,刚果金亦是如此。在这个满是黑色的城市里,黄皮肤成为独特的异域风情。走在路上,不时冒出一个当地居民,用简单的“你好”打招呼。同其他国家一样,金沙萨的人民也很热情。由于我的法语水平有限,在兑换当地货币的时候,总会出现“鸡同鸭讲”的尴尬境地。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遇到热心的当地人,用法语同老板进行交谈,然后再用英语向我反馈,交易完成后还会报以亲切的微笑。善良和乐观的天性就像音乐和运动一样,刻在了这些人的基因里面。即使是吃着最简单的食物,躺在路边的简易板床上,你也很难在他们身上哀怨和消极。

谈到一个城市,就不能不提及它的饮食。刚果金农业系统相对落后,加上深居非洲内陆物流欠发达,超市内蔬菜、肉类价格奇高不下(有兴趣可查阅之前文章)。当地人的主食为木薯粉,也叫fufu,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入口之后味略酸。还有类似于玉米糊的食物,叫ugali,制成如饼状,捏起来像芋泥,蘸上油一样的酱料,吃起来并不美味。金沙萨的西餐厅众多,主要为西餐、披萨或者炸鸡汉堡一类,老板多为中东黎巴嫩人,价格基本上在人均20美元/位,出入此间的也仅为少数当地的有钱人。也有一些中餐厅,据说口味比国内略差,可能是食材的原因,我并未尝过。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政策在非洲落地生根,金沙萨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在这个昏黄古旧的城市里,中国企业和建筑公司为这个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建的高档住宅和写字楼拔地而起,让城市多了几分现代化的气息。随着大量新技术和投资的到来,城市道路和卫生情况的改善,这个有着“非洲小巴黎”的城市一定也会迎来新的生机。

其他未尽却好玩的事:金沙萨的道路上可以同时看到左舵和右舵的车辆,这在其他国家不容易看到。看到长头发的女生,无论是什么发型,都是假发。很多做生意的小贩思维比较奇怪,有的不愿把货物分开卖给你,有的也不愿意全部卖给你,好像卖完了就没有事情可做了。


END


孤岛说
Don\x26#39;t believe what you see,but the b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