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国祚277年的大明王朝早已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展现了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皇权的空前专制。那是一个空前的朝代,“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那也是一个平庸落后的朝代,北虏犯边,南倭袭扰。
自洪武、永乐两帝后,明朝逐渐进入了黎明和黑暗交织时代。功臣、能臣、幸臣、奸臣如走马观花般走进了舞台的中央,成为明帝国朝堂之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曾高居明内阁首辅20年,被《明史·奸臣传》列为明朝“六大奸臣”之首,明朝第一“情商大师”。这位出身寒微的乡间神童,努力爬上权力的塔尖,逐步成长为权倾朝野的帝国阁老。可叹这位首辅重臣“高开低走”,最终走向了身败名裂。
严嵩的一生,按其官宦生涯来看,可以比较鲜明地分为三个阶段。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共同炼成了这位“明朝第一奸臣”。
一
年少成名 蛰伏乡里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祖籍福建邵武,成化十六年,生于袁州府分宜介桥村(今江西省分宜县)人。严嵩世祖至北宋年间,官至通判(州府二把手),后家道中落,到严嵩出生时,与百姓无异。
家境的清贫激励着严嵩入仕的决心。年少时的严嵩,聪慧异常,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十九岁顺利通过了乡试,考中举人。弘治二十八年,二十六岁的严嵩高中进士,二甲第二名(全国第五),一只脚顺利的迈进了仕途的大门。
正德三年,严祖去世,按明朝礼制,已经进入官场的严嵩回乡守孝(27个月)。这一守,便是十年。这期间,严嵩一面寄情山水,一面积攒名望,蛰伏乡里。
守孝的这十年,正是明朝宦官之祸最激烈的十年。以大太监刘瑾为首的官宦祸乱朝政,戕害忠良,朝堂之上风声鹤唳。为求自保,严嵩不得不退而求全,明哲保身。
出身寒末,使严嵩养成了胆小怕事,遇事自保的性格。文采过人,兼具洞察时局,为日后的仕途高升,屡获圣心,成为明朝首辅“常青树”奠定了基础。
二
扶摇直上 登堂入阁
重返官场的严嵩,向着仕途的顶点努力奋进。在“恩人”夏言(后居内阁首辅)的提携下,官至礼部尚书。离明朝权力中心(内阁)仅一步之遥,只需静待机会来临。
机会很快就来了。由于在“称宗祔庙”和“玄修”两件大事上的“出色表现”和“抢先表态”,严嵩彻底赢得了嘉靖的欢心。
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由于无子继位,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即位,年号嘉靖。为了给自己父母名正言顺的帝王待遇,朱厚熜围绕其生父兴献王的尊称和祀典问题,掀起了史称“大礼议”的政治事件。礼部尚书严嵩积极谋划,通过“称宗祔庙”,顺利地让嘉靖的生父成为真正的“皇帝”。(结果把明成祖朱棣踢出了太庙)。
受“大礼议”的影响,生性多疑的嘉靖帝逐步开始荒废朝政,信用江湖方士,任用清词(皇帝向上天表忠心的述职报告)宰相,一心致力于玄修,力图长生不老。为此,严嵩积极撰写清词,甚至不惜常年以身试丹。
严嵩展现了对皇帝的绝对支持,终于获得了回报。嘉靖二十三年,严嵩顺利到达了明朝权力的顶点,开启了其长达二十年的首辅生涯。
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严嵩永远只有一个准则:一切以皇帝的喜恶为标准。为了权力,可以柔媚侍主,肆意逢迎,置朝政和国家大事与不顾。为了维护权力,不惜剪除异党,赶尽杀绝,不留后患。
三
祸乱朝堂 奸臣当道
正如汪冬莲在严嵩的传记中所说,一个人有了足够的权力,却只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弃国家、人民的利益于不顾,那就是奸,是奸臣。当他的权力大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就彻底变为权奸。
处在权力顶点的严嵩,本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创造另一个“嘉靖中兴”,然而事与愿违。此时的他,正忙着结党营私、擅权专恣、贪贿纵寇、败坏边防。
对前任首辅夏言赶尽杀绝,设计杀害“明朝第一谏臣”杨继盛,竭尽全力打压、擅杀言官重臣,致使朝堂清气不复存在。
贪污受贿、卖官鬻爵,积累“百万”家资,良田万亩。无论在京师还是老家袁州,到处可见严嵩的豪华府邸和园林。
北虏犯边、南倭袭扰期间,奉行不抵抗政策,向边关将领索贿,大发战争财。不仅如此,多次借边患杀害政敌和戍边将领,如抗蒙名将曾铣、抗倭英雄朱绔、张经、王忬、李天宠等。自此军心涣散,毫无斗志,边境百姓惨遭屠戮,无数生灵涂炭。
种种作为,祸国殃民,直接影响了帝国的生死存亡。此时的严嵩,彻底沦为名副其实的国之奸臣。
嘉靖四十一年,徐阶成为内阁首辅,他整顿朝堂,调和矛盾,广开言路,并着手对严党展开清算。最终以严世蕃(严嵩之子)“谋逆”罪名彻底扳倒严嵩。
嘉靖四十五年,在介桥村外一处墓地草舍里,严嵩在饥饿、病痛、哀怨的袭击下,潦草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写在最后
作为“明朝第一奸臣”,严嵩的“奸”,固然与其成长环境和为官准则密不可分。同时,也应该历史性地指出,作为帝国的独裁统治者,嘉靖帝或许才是这个“第一奸臣”的始作俑者。
纵观嘉靖一生,其多疑的性格特点,后期“求神问仙”虚幻目标,也决定了不会出现于谦那样的社稷重臣和张居正这样的改革能臣。只有极尽谄媚,愚忠效上的“严嵩式”奸臣,才能极大满足他精神和内心的空虚。
奸臣的背后,权力才是唯一的推波助澜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