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不着钱,真不全赖我们自己…

文摘   2024-09-05 17:52   上海  
大家好,我是二姐,一个每天捶你起来赚钱的女人。
在投资中老赚不到钱,有时真不赖我们的逻辑不对。

哪怕思路、判断正确,选到个劣质工具,也是白瞎。
今天和老伴儿们聊,如何理性评判一只基金的好坏。
近两年,明星经理“塌房”,投资者们伤透了心和钱。

开始不再买主动基金,押注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而纷纷转向,不掺杂经理主观判断的指数基金。

一个热门、主流的指数,通常有许多只基金跟踪。

对多数普通场内ETF来说,指数跟踪能力不相上下。

跟踪基金繁多的沪深300,年初至今最大差距就1%。

把时间拉长到近2、3年,两者则各有领先的时候。

所以,想优化指数基金,我们唯有通过规模、费率。

规模够大就没有清盘风险,相应的流动性也会好点。

跟踪能力差不多的话,费率越低、期望收益率越高。

我更新了一下费率最低、规模最大的主流规模指数。

没能耐把老伴儿们手里的面变成肉,加根肠总可以。

至于XX指数增强基金,本质和当初的“固收+”一样。

名字是叫“+、增强”,实际收益随时来个“-、减弱”。

拿沪深300增强举例好了,今年指数本身跌5.22%。

最强的增强,同期收益4.37%,最弱的亏11.97%。

关键近两年,指数增强的持仓越来越脱离指数本身。

不管是重仓股,还是可选股票池,都风马牛不相及。

某种意义上,就只是个贴牌“沪深300”的主动基金。

比较走势可以发现,这种偏离趋势是近2年出现的。

而且由于市场风格切换,基金优势的持续性并不强。

所以,用增强代替普通的指数基,越发不符合逻辑。
一味拿行业主题基金和沪深300比,同样没意义。

就拿周一聊完,收获一批哀嚎的医药来举例好了。

当我们决定投资一个行业,一定是看好行业本身。

如果做中短期,发现没跑赢沪深300,大可割肉。

及时认错止损,挖掘下一个有潜力的行业或概念。

如果自认是长期投资,那沪深300于我们如浮云。

虽然近3年多亏6%,但近5年可以多赚60%啊。

这时我们就得通过与同行比较,来判断基金好坏。

注意是同行不是同类,类是指债券、混合、股票等。

一样是股票型,医药和新能源比,那也是纯瞎比。

同行比较这方面,支付宝上功能做得比较完善。

它会给基金匹配相应的行业指数,并给一句话总结。

往下拉,点基金分析360°,可以选择时间、维度。

对于行业主题基金,我们只要看同行业维度就行。

基金贡献体现的,就是基金经理个人的选股能力了。

关于跑赢同行相关数据,由于基金上市时间点不同,

可能存在偏差,特别是近年热门、新基频发的赛道。
建议更关注行业排名相对靠前、存续时间长的基金。
债基方面,支付宝的比较基准是国债指数,有点怪。

债券市场又不是只有利率债,不能忽视信用债们。

个人更认可天天基金,以中证全债指数为基准比较。

它的资产类别划分也很细,同类平均参考意义在线。

没指向某个行业、指数,偏向某风格、策略的基金。
它们会被打上平衡、灵活、进取、稳健等标签。
我们也能通过上述俩工具,直接得出它们的水平。
总的来说,在资产、风格类型上,天天基金更细。

老伴儿们实操的时候,可以两边结合、一起参考。
除了看得见准确数据的指标,还有一个玄学点的。

尽量远离各种“上榜”的基金,特别是主动型基金。

好比在医药没被彻底KO、CXO仍能一炒的时候。

二姐就和老伴儿们透露过,比起葛兰更看好赵蓓。

倒不是我对她俩的个人能力,或投研团队多么熟。

而是对热门行业的主动基金来说,人多拥挤是原罪。

市场中多数人的决策,往往总被证明是追涨杀跌。
眼光再独到、对行业理解再深,也扛不住大额赎回。

说来挺感慨的,这几年虽然我们投资者没赚多少。
但市场和投资本身,确实越来越规范、亲民化了。

二小姐笔记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里游走,你该学点跟钱相关的硬核功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