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始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的二月,在温州旅杭同乡会一次重要的会议上,洪季川先生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办一所中学。这个想法迅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筹备委员会也应运而生。林树艺等十五位筹备员肩负起了创办学校的重任,校名定为“杭州市私立东瓯中学”。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东瓯中学在教仁街温州会馆悄然诞生,成为当时杭州教育界的一颗新星。
1948年1月15日《西湖日报》
然而,东瓯中学的创办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资金短缺、校舍简陋,重重困难接踵而至。幸运的是,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浙江分署慷慨解囊,拨发赈米30吨,变价收入作为修改校舍之需,为学校的创办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同时,社会各界也伸出了援手,旅杭同乡会在《浙瓯日报》上刊登劝募启事,热心教育人士纷纷响应。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杭州市私立东瓯中学应运而生。学校落座于教仁街29号,从南到北共有7幢建筑物。环境好,闹中取静,管理严格。
“校址是在教仁街的一端,与惠兴路相邻,稍微转一个弯便是宽阔的大街,可是在校里却没有一些嘈吵,只是恬静得像另一个世界”。
——“东瓯中学介绍”刊于1948年4月7日《西湖日报》
“校里的管束是相当严,每天早晨七点四十分升旗,下午又得降旗,除了在升旗前与降旗后的两段时间里,其他是不准自由出入的,除非是请假,那是非常麻烦的事体……管束教是东瓯的特点,他像是一个朝气逢勃的青年,正有着无限的希望。”
——“东瓯中学介绍”刊于1948年4月7日《西湖日报》
东瓯中学之所以名扬四海,实乃得益于一群怀揣教育热忱的开拓者。苏步青、王国松、夏承焘等学界泰斗、教育家,皆曾担任校董兼教师,在此留下足迹。他们不仅传授学问,更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学术成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追求真理、勇攀高峰。
苏步青(1902年—2003年)
王国松(1902年—1983年)
夏承焘(1900年—1986年)
同时,张强等政治界人士也为东瓯中学的发展给予了鼎力支持,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资源为学校的创办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东瓯中学的校园里,学生们不仅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更在这里孕育了无数奇迹。
“1955年暑期,东瓯中学初中两个毕业班在全市高中入学统考成绩遥遥领先,甚至超过了名牌学校杭一初(即老杭初,现为杭四中)。这件事在当时震动很大。老杭初招生时,取分最高;东瓯在招生统考中为取分最低的学校之一。三年期间,居然赶上并超过他们。有人认为是不可思议。其实,功夫不负有心人。有这样一支认真工作的教师队伍,有这样一批勤苦学习的莘莘学子,自然会取得优良成绩。”
——原东瓯中学校长汤柏林回忆录
《东瓯中学琐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956年8月1日,杭州市惠兴初级中学和杭州市私立东瓯中学合并,成立“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为男女生兼收的完全中学。虽两校合并,校名更改,但“惠兴”与“东瓯”的传统和精髓,却如薪火相传,永不熄灭,并不断发扬光大,终成今日这所颇具规模、人才辈出的百廿名校。
如今,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已经走过了百廿风雨历程。她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也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从最初的“惠兴”、“东瓯”到如今的“杭十一中”,这一路走来,凝聚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他们始终秉持“立德树人,教育兴邦”的信念,为国家的繁荣与进步贡献着力量。
推 荐 阅 读
教学研讨群策力,学科展示育新人——杭州市思想政治选考复习研讨会在我校圆满落幕
喜迎二十大 爱我大中华——杭十一中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学科素养活动
巾帼文明展风采 飒爽英姿谱华章——热烈祝贺我校英语教研组获评2022年浙江省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
“勇闯大关,旗开德胜”—杭十一中2023届高三百日誓师暨运河毅行活动
奋楫笃行开新篇,勇毅前行向未来——杭十一中2022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