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S】同济院中标项目 |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生态新城校区

企业   2024-11-16 10:03   北京  


近期,由同济设计集团建筑设计三院联合福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成功中标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生态新城校区建设项目。在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推动三明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政策机遇下,三明市政府批准筹建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生态新校区。


 鸟瞰图

 总平面图

 综合教学楼透视


新校区位于三明生态新城,三沙快速路以北、金桥路以东。规划总用地面积15.5万平方米,规划一期总计容面积10万平方米,在校生共3500人,主要功能为教学实训、学生公寓和教学生活配套。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医学护理、健康养老等专业群3500名全日制在校大专生开展教育教学,加上职教园现有 3500 名的办学资源,生态新城校区整体可容纳大专生7000名。


 区位条件

 广场透视

 人行入口透视

 水岸透视


设计希望打造一所山水相融、人文传承、开放共享、绿色生态的现代化地域特色校园。




规划概念——阴阳相成 和合共生

“医者易也,易者医也”,校园整体规划概念灵感来自八卦图。核心区由易经八卦图演化成建筑的落位,不仅隐喻中国传统医学的思想本源,也恰到好处的融入到场地之中。


 设计概念

 投标概念草图


策略一:山水相融,蓝绿共生

规划出发点从现状的场地条件入手,经过现场踏勘,我们提出最大化保留北侧两处原生态的山丘和天然水塘作为我们的主导策略。建筑群面向山水展开布局,把自然景观引入到校园之中,营造传统园林看与被看的关系,实现蓝绿共生的山水校园。



策略二:“圆”型布局,轴线交织

设计利用圆的各项同性特征应对不规则用地,在不规则场地中建立起两条轴线秩序。南北礼仪轴和东西形象轴交汇于教学区核心,在空中形成极具识别性的城市肌理。主轴序列下又规划多条景观轴线,形成层次丰富尺度宜人的校园空间。



策略三:因形就势,步步高升

利用场地的高程现状整合成三个台地空间,三个台地分别布置教学区、文体区和生活区,校园主入口设在场地最低点,沿两座金水桥进入,形成层层递进、步步高升的校园空间体验。



策略四:知识长廊,活力校园

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增加校园空间体验,规划设计“知识长廊”串联教学区、文体区和生活区,长廊既作为适应当地湿热气候的风雨廊,又是满足师生交流和社团活动的第二课堂,营造共享便捷的活力步行校园。



策略五:文脉传承,文化校园

设计希望为校园空间注入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深入挖掘三明的人文特色和老校区的文化场所,在新校区中设置以校训和哲人命名的砺能桥、树德桥和杨时桥,设置礼、智、仁、义四个学习花园,与老校区景观相呼应。设置闽园和麒麟园,分别寓意福建闽学和老校区的麒麟公园。



策略六:校城融合,疏密有致

建筑与城市融为一体。面向骄子河的景观界面自由灵动,强调景观渗透。面向高架路的界面规整严谨,展示学校形象,建筑如书卷般徐徐展开。





建筑单体特色

(1)建筑立面要素

新校区建筑立面延续老校区理性、严谨的特点,设计提取并运用老校区形态要素特征进行设计,建筑统一采用横向线条,强化整个校园环形布局的特点,使新校区更具有时代性、引领性和独特性,整体与细节和谐共生。 


(2)建筑材料和色彩

建筑群采用石材、清水混凝土和质感涂料三种材料组合使用。教学组团和宿舍组团首层基座及连廊采用白麻石材,达到近人尺度的亲切感。主立面用白色清水混凝土,表达建筑的力量感。山墙面采用夯土色的质感涂料,模仿三明泰宁丹霞岩石的质感效果,体现人文关怀和医学特征,强化地域特色。体育馆和大学生活动中心则采用现代感的铝板和高透玻璃,打造建筑的轻盈形象。


(3)建筑低碳和节能

建筑设计注重低碳节能。利用屋顶设置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建筑单体采用被动式节能设计,通过设置庭院和底层架空带来自然采光和通风,建筑层层悬挑达到形体自遮阳,立面横向和竖向遮阳格栅搭配使用,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材料分析

 被动式节能

 实训楼透视

 休闲生活花园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生态新城校区建设项目(一期)全过程工程咨询

项目地点:福建省三明市

设计时间:2024年

建筑面积:116416平方米(一期)

方案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总负责人:王文胜、贡坚

建筑设计(方案):徐骏、李增军、柳珊、钱程

施工图设计单位:福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全过程咨询单位:福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END

点击关注↓

责编:孙阳阳

审核:陶梦媛

咨询电话 | 010-57368835(订阅)/010-57368807(物流)

微信推广/视频号投稿/开白转载 | 15801490711(微信同号)


 

城市建筑空间
创刊于1994年,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主管,亚太信息院主办,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担任编委会主任。杂志致力于推动实践创新与理论探索,聚焦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演变,关注景观、建筑、室内的融合,搭建全媒体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