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跃中
易兰(北京)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首席设计师
城市景观的生野化设计
——对话陈跃中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在城市环境面临挑战的同时自然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也面临严重威胁。生野化景观设计强调在城市景观中融入自然元素,通过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基于此,《城市建筑空间》杂志采访了城市景观生野化理念的发起人——易兰(北京)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设计师陈跃中先生。
生野化理念的内涵:兼顾人类需求与自然平衡
UAS:您提出的城市景观的生野化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
陈跃中:城市景观的生野化是一种兼顾人类需求与自然平衡的景观设计风格,强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
生野化景观设计注重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与平衡,不仅仅以人的使用和功能体验为导向,如多样性保育、微气候调节等,同时可减少资源消耗,完善物质与能量循环。其秉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逻辑,先进行生态本底的营建与修复,而后将设计结合自然,满足生态系统中人的功能需求,使生态
系统拥有足够的韧性与自维持能力。此外,生野化景观设计强调与空间美学的结合,不生搬硬套生态学原理,准确把握应用场景的主体诉求,创造更加丰富、多层次的景观效果。
融自然生态与精致设计为一体的四川遂宁南滨江城市走廊
(图片来源:河狸景观摄影)
UAS:在此时提出城市景观的生野化出于什么考虑?
陈跃中:首先是考虑降低城市的运营维护费用。我国的城市化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国家对于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日益增长。面对当前的经济环境,财政面临更多新挑战,相关部门需寻求更为灵活的策略以缓解压力。生野化设计符合政策导向,有助于推动城市景观行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降低城市公园绿地的维护费用。
生野化也是一种应对生态危机的策略。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自然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生野化设计旨在通过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应对生态危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生野化设计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和平衡,减少人类干预,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造和支持新的栖息地,为野生动物提供走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共存的状态。
最后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生野化设计通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UAS:近年有学者提出城市景观荒野化概念,这与您提出的景观生野化有何异同?
陈跃中:近年有学者提出的荒野化概念和我提出的生野化概念在核心理念上有相似之处,都强调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和减少人类干预,皆是融合了自然保护与景观设计理念的实践。然而,两者在具体实施和应用场景上存在差异。
荒野化更侧重于在较大范围内恢复自然的野生状态,强调保护原始荒野地及其生态过程,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荒野化设计通常应用于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大面积的自然区域。
生野化则更强调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通过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生野化设计不仅关注美学价值,而且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既适用于多种尺度的园林景观,又适用于城市绿地、公园、庭院等人类活动密集的区域。例如,颇有创意的独立型城市社区公园——成都麓湖红石公园,其整体设计通过“与自然对话”,以融合自然与生态设计的手法,结合居民对公园的功能需求与体验感等方面,实现了以地为形、以水为源、以人为本,将城市公园的功能性要素、场地生态环境与在地文化相融合,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城市公园景观。
成都麓湖红石公园“与自然对话”的景观
(图片来源:成都万华新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胤摄影服务有限公司)
荒野化景观过于强调“野”,对城市的功能和生活需求似乎照顾不足,我提出的城市景观的生野化希望可以把“荒野化”重新定义在风景园林风格上,强调人的主观性,由人来营造和使用景观,尊重并充分考虑人的使用和参与,强调人对自然系统互动的营建。例如,位于北京的黑桥公园,设计目标是将其打造为大尺度森林景观生态郊野公园,满足周边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营造林地、湿地、水体等种类多样的动植物栖息地。建成后的园区生态友好、景致宜人、设施完备,已成为当地全域景观生态示范性项目。公园初建成即吸引了很多水鸟来此定居。
北京黑桥公园大尺度森林景观
(图片来源:彭已名、易兰(北京)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生野化设计策略:平衡生态尊重与审美需求
UAS:城市景观的生野化如何兼顾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及市民对审美的需求?
陈跃中:城市景观的生野化需平衡生态尊重与市民审美需求,通过科学规划与人文关怀实现双赢。
首先要注重科学规划,尊重生态。生野化设计强调尊重自然、顺应发展规律,通过扩大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如增加“口袋公园”“巴掌绿地”,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同时增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北京黑桥公园供游人休息的生态口袋空间
(图片来源:一界摄影)
其次需考虑人文审美,兼顾功能。设计需考虑市民的审美需求,通过丰富植物层次与色彩变化,创造具有我国传统审美意趣的景观。同时,合理配置乔灌草,吸引多种适应性动物栖息,恢复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成都麓湖红石公园乔灌草配置
(图片来源:成都万华新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最后应综合施策,实现双赢。应结合科学规划与人文关怀,生野化设计不仅要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也要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生态与审美的和谐共生。
浙江黄岩古城滨水空间生态与审美结合的景观
(图片来源:一界摄影)
UAS:您如何看待城市景观的生野化与在地文化的关系?
陈跃中:城市景观的生野化与在地文化相辅相成,共同塑造城市特色。
生野化强调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为城市带来生态效益和宜居环境。而在地文化是城市独特的精神标识,承载着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感,是城市个性的体现。
将生野化与在地文化相结合,可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和地域特色,创造出既生态又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空间。这样的设计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还增强了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湖北武汉东湖绿道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
(图片来源:易兰(北京)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景观的生野化与在地文化应相互融合,共同推动城市向更加生态、宜居、富有特色的方向发展。
吸引城市居民高度参与的四川遂宁南滨江城市走廊
(图片来源:河狸景观摄影)
UAS:城市景观的生野化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陈跃中:城市景观的生野化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密切相关。
通过生野化设计引入自然元素恢复生态系统,因势利导减少干预,帮助营建低维护、可持续的城市景观,让植物自然地沐浴阳光生长, 尽量让自然做功,旨在提升城市景观的生态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从而增强城市的生态韧性 。该理念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即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生野化景观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日本鸭川低维护、可持续景观环境
(图片来源:易兰(北京)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黑桥公园可增强城市生态韧性的景观
(图片来源:彭已名)
UAS:城市景观的生野化与城市运营之间的关系应如何考虑?
陈跃中:应强调 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城市景观的生野化强调自然生态保护与人的需求,而城市运营关注经济效益,两者需找到平衡点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景观生野化可实现较少的人工维护,通过自然生态的恢复和保护减少对人工维护的依赖,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相比于需要频繁修剪和管理的传统城市绿化,生野化区域的维护成本会更低。通过景观的生野化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不仅可以减少前期营造费用,运营部门还能探索使其带来更多的经济潜力,如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等。
北京环球度假区生野化景观(图片来源:一界摄影)
成都麓湖竹隐园休闲娱乐空间
(图片来源:河狸景观摄影)
同时,应注重公众的参与和体验。生野化项目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而城市运营可通过公众参与机制促进生野化项目的实施。同时,生野化景观通常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能够提供休闲和娱乐空间,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刊登于《城市建筑空间》杂志
2024年第9期
点击上方↑
购买本期杂志
END
点击关注↓
责编:孙阳阳
审核:陶梦媛
咨询电话 | 010-57368835(订阅)/010-57368807(物流)
微信推广/视频号投稿/开白转载 | 1580149071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