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城市的史书
记载了城市的文化和故事
当时代更迭的尘埃聚集
新的杠杆随即伸展无垠
新的格局悄然编织
北京金隅兴发科技园为原金隅水泥厂工业遗产改造项目,总建筑规模约7万平方米。坐落于怀柔科学城,北邻“长城文化带”,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丰富。
随着城市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成为了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不仅保护和展现了历史建筑风貌,并形成了新功能业态以焕发新生。
北京金隅兴发科技园鸟瞰图
北京建院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承担了本项目A2/A3/A4/A6/A7/A11-A13楼的室内设计工作。设计团队在尊重原有工业文化的基础上,尽力平衡空间效果与功能诉求。用形态学的变异,推演出新的设计元素,应用于工业建筑之中,创造出一个既有历史底蕴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空间。
工业建筑的力量感来源于空间,而使用方往往会不遗余力地最大化空间的使用率,使原建筑震撼的大空间不断被蚕食,整个设计过程团队都在尽力去平衡空间效果与功能诉求,用形态学的变异,推演出新的设计元素,应用于空间当中。
此次室内设计的意义不只在于有效地把以往属于水泥厂的老厂区融入了当下城市空间,更在于它成为一种粘合剂,通过对一座旧水泥厂的改造,将其转变为一个集科技研发与学术交流的多功能科学园区。
步入大堂会发现这里的层次分外丰富,结构感十足。木色与深色金属对比亮眼,天花均采用裸顶,强调工业感,保留原有构筑物,展现新与旧的对比。灰色石材墙面与天花的有序排列,以及通顶玻璃的自然光线引入,共同呈现出简约、沉稳、大气的空间气质。
用餐休憩区的裸顶设计使视野更加宽阔,加之灯光的点缀,在视觉上放大了空间面积,明黄的点缀使整个休憩区域显得更加通透明亮。
将厂区里承载的记忆引入到室内空间当中,保留厂房老旧红砖墙,混凝土梁柱,如历史化石般向人们述说着曾经的故事。
初入大讲堂大堂,灰色与深色金属的搭配给人以别样的视觉体验,灰色的石材墙面竖向整齐排布,将人的视线引向高处。天花饰面横向有秩,灵动有序,灰色石材地面给空间增添了沉稳的气质。大堂在功能上属于整栋建筑的中央区域,内部空间大量采用几何图形,矩形地面与天花相呼应,圆形柱体形成天地间的衔接。
通顶玻璃自然的将室外景观与光线引入室内,融入水泥厂原有的细节元素,结合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呈现简约、沉稳、大气的空间气质。
报告厅的设计从先进性、稳定性、兼容性、智能化操作等方面着手,采用嵌入式的明挂筒灯,结合防眩光处理,保护了眼睛的同时,增强了空间的纵深感。
通道设计充分考虑了走廊的光线,采用线型灯带,合理把握了照明的亮度。空间尺度较高,利用墙体和天花做出直线造型,使整体通道区域拥有一种流畅的动态感。
多功能厅的设计结合现代主义的空间表达,利用艺术化几何呈现空间形态,天花结构呈折叠的几何形式,提升了结构强度的同时升华了空间中的秩序感。以满足使用者对于空间庄重典雅的风格需求。从水泥厂到学术殿堂,A6的功能相对丰富,空间围绕原有的漏斗进行功能组织,混凝土表面粗粝的自然肌理,增加了空间的未来感。
本着设计可以跨越英雄式的思维和自上而下的纯粹审美,尽量保留历史的痕迹,叠加当下活动的印记,反映现在空间状态及使用者的需求。
A3教研楼以半山坡地为主,通过插进山体的方式形成三个庭院,以解决A3教研楼区域的高差问题。内部空间功能以图书室、多人办公室、多人讨论间为主,所以设计更加注重营造自由、高效、通透、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空间氛围。
公区墙面增设黑板,部分空间选择留白,给使用者提供参与再创新的可能性,使空间成为不断丰富的沉积物,不断进化的生命体。
A7的功能定位为图书馆,内部空间强调仪式感及秩序感,创造出多元化、开放性的空间精神。
图书馆采用叠山的手法错动延伸,连接不同标高场地,创造富有趣味的活动平台。
首层设置分项图书馆,二三层为综合图书馆,多功能大台阶拾级而上,同时也将到访者和建筑环境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在这里,狭义的空间美学让位于对于人的活动的关注,和对于场景营造的重视,以及对于未来空间新陈代谢的弹性预期。
、
我们深知再利用设计是建立在专业的测绘、检测和修缮工作基础之上,这些前置性工作不仅仅提供了设计的上位条件,更使我们在感情上更贴近了工业遗产建筑。设计团队通过精细化的设计,借助空间的更新,使北京金隅兴发科技园实现城市更新利益的多元化和最大化。展现学者底蕴、成为国际学术交流展示之窗。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北京金隅兴发科技园
项目地点:北京市怀柔区
项目面积:182,200㎡
建设单位:北京金隅兴发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HPP建筑事务所
室内设计:北京建院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 010-57368835(订阅)/010-57368807(物流)
微信推广/视频号投稿/开白转载 | 1580149071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