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琳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学院党总支副书记,CAFA·A 城市艺术创新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梁志豪
CAFA·A 城市艺术创新中心主创设计师
重塑慢行友好街道:三里屯路环境整体更新实践
0 引言
自城市更新逐渐成为各地城市建设的主要抓手,针对此类项目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总结也在不断深入,如何在更新过程中精准把脉、找到合适的更新路径是在实践中首先需要思考的核心议题。2022年,三里屯路环境整体更新项目启动,如何彰显和强化三里屯地区的国际化时尚商圈特色,使其成为连通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和CBD中央商务区的纽带,并在更新过程中解决现有区域痛点,成为政府、更新课题组及项目相关方的研究重点。经反复讨论,最终明确了以慢行系统改造提升为抓手,优化交通组织,同步提升周边景观环境,打造慢行友好街道的总体更新思路。围绕慢行友好街道建设议题,总结三里屯路更新设计研究成果,以期为同类城市更新实践提供参考。
1 更新内容与背景
>对象与范围
三里屯路环境整体更新实施范围囊括三里屯路、南三里屯路及道路两侧与建筑围合的公共区域,南接朝阳北路,北接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全长约2.5km。该路段位于三里屯商圈腹地,作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时尚潮流商圈,该片区是北京建设国家消费中心主承载区的核心区,品牌效应明显、关注度高,自三里屯路北侧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建成亮相起,片区内相邻城市地标间的连通就迫在眉睫。同时,三里屯路穿过北京第二使馆区,是首都乃至我国的国际形象展示区。
△更新对象与范围
>发展机遇与挑战
三里屯位于朝阳区西部,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明、清时期属顺天府大兴县,1949年后三里屯地区成为北京更新迭代速度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其历史进程也是北京城市快速发展的缩影。1962年在此建立北使馆区,20世纪60至70年代建成外交公寓群,三里屯一带逐渐发展并成为驻华外交人员聚居、购物和外事活动的重要社区。自1989年北京第一家酒吧在三里屯开设,其商业逐渐起步。经过经营汽车配件和外贸服饰的发展阶段,到90年代后期,伴随足球俱乐部与工人体育场的火热经营,三里屯酒吧街进入黄金时期,成为北京最繁华的潮流地段。其后随着三里屯太古里、三里屯SOHO、通盈中心等商圈的相继建立,三里屯再次升级为“北京国际化时尚潮流中心”和京城夜经济“主战场”。
△更新迭代的三里屯
伴随备受瞩目的工人体育场落成并投入使用,未来三里屯将响应“十四五”规划号召,持续提升区域消费能级和国际影响力,打造年轻时尚的活力商圈,与工人体育场商圈双核联动形成“大三里屯商圈”。因三里屯承载着深厚的城市发展底蕴,肩负着引领先锋城市潮流的文化使命,其高品质与精细化更新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更新前,三里屯人流密集,道路交通存在明显堵点,慢行交通品质较低,沿线绿地景观使用效益较差,沿街建筑立面缺乏统一的气质语言与视觉形象,难以匹配三里屯作为国际时尚街区的要求,成为掣肘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本底特征、现状问题与更新目标
>本底特征
1)尺度适宜,打造慢行街道空间基底良好。与工体北路相比,三里屯路路幅较窄,空间视觉张力较小,道路平均宽高比为1~2,是接近理想宽高比的宜人街道尺度。同时,沿街绿树成荫,步行空间惬意舒适,具有打造为城市慢生活街道的潜质。
2)绿量饱满, 已形成连续性林荫通廊。三里屯路与南三里屯路以国槐、白蜡、栾树等林荫乔木为底色,沿路树冠较为宽大,树干线条清晰挺拔。其中,太古里区段树干分叉形成了茂密伞盖,彼此间接续交错,成为街道中靓丽的绿色风景线,并为沿途行人遮阳降温。
3)气质特殊, 时尚商圈集中沿线分布。三里屯商圈主要区域分布在三里屯路和南三里屯路沿线,其中包括太古里和T+MALL(原通盈中心),均为注重时尚、潮流、艺术的多业态复合购物中心,且临近三里屯SOHO,共同构成了为市民提供多元消费体验的三里屯核心时尚商圈。
>现状问题
三里屯路现状问题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环境景观和形象风貌三大方面。
1)道路交通问题较为突出,沿线存在明显拥堵节点,道路通行能力不足。由于周边分布着太古里南、北区及3·3大厦等商业的三里屯路路段为单向1车道,在商圈停车需求高峰时段,机动车需排队等待进入地下车库,造成三里屯路拥堵;南三里屯路部分路段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交织严重,非机动车停车空间局促并伴随乱停车现象,因此道路沿线整体慢行品质较低。
△拥堵局促的街道交通
2)三里屯路和南三里屯路沿线城市公共空间和绿地使用效益较差,景观缺乏互动性,难以服务周边商圈和社区,无法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适宜的休憩停留空间。
△难以服务周边商圈的街道绿化
3)三里屯作为国际时尚街区,改造的迫切性还在于整体路段的环境品质和形象风貌难以匹配其城市定位和要求,街道整体尚未形成相对一致的气质语言,商业体各自为政,街道序列性不强,通行体验感不佳,此类问题成为掣肘三里屯商圈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与街区定位不匹配的街道形象
>更新目标
在对项目的建设意义和现状情况形成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明确以“推进三里屯路与亮马河慢行系统连通,打造慢行友好街道”为核心更新目标,贯彻“人本关怀”“氛围营造”“文化彰显”三大原则,改造提升三里屯路慢行系统,更新整体景观环境,完善商圈休闲共享、国际交往交流、生活社区高质量配套服务等多元功能,积极创造市民热爱、游客喜欢、外交适宜的花园式都市休闲林荫街道。其中,慢行友好街道既是三里屯路环境整体更新的目标,也是此次更新提升的核心抓手。
3 打造慢行友好街道实施策略
>规划引领,明确“一园—三段—多点”设计结构
长距离线性道路更新提升涉及政府、企业、居民等不同诉求主体。三里屯路是串连三里屯活跃商圈的重要轴线,也是核心商业区向周边社区赋能的关键媒介。充满活力的线性街道空间是街区面域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整体规划必须统筹考量,以“线”串“面”,以“面”融“线”,在综合研究中明晰更新定位、落实规划要求、制定具体策略,在协调中寻求优解,实现街区空间的提质增效。
设计团队以“一园—三段—多点”方式构建整体街道空间。“一园”为三里屯路与南三里屯路联合形成城市生活休闲主轴,集合街道两侧存量绿地打造线性景观公园并由长2.5km的南北向慢行系统串连。“三段”为以使馆区、商业区、居住区为主的三大功能片区,分别对应“悦联三里”“悦秀三里”“悦享三里”三大功能主题。“多点”为以区域内各使馆、购物中心等周围绿地和广场构成的多个重要节点。“悦联三里”为使馆区段,以使馆文化、国际交往为主题,连通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悦秀三里”为三里屯路核心段,以社交活动、商业展示、快闪打卡为主题,是展示青春活力和时尚交往的秀场,同时也是都市青年相互欣赏、展现城市创意生活的舞台,包含酒吧街、太古里、3 · 3大厦、三里屯北社区及外交公寓;“悦享三里”以都市休闲、社区生活为主题,包含三里屯SOHO、T+MALL(原通盈中心)和白西社区、中纺里社区,为周边市民提供乐享城市自然生态的生活场所。
△整体规划设计结构
>回归慢行,强化街道以人为本的慢行系统设计
慢行友好街道需要搭建通行可达、连续流畅、规划合理的线性交通空间,将道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线、人行道行人流线、自然景观慢行游线有序地组织于共存空间中,在街道中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空间界面。三里屯路与南三里屯路道路改造是实现慢行友好街道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道路横断面设计(单位:m)
1)优化道路断面 利用三里屯路和南三里屯路道路西侧步行空间,整体规划南北向非机动车道并对不同路段进行相应的车道宽度调整,适当加宽现状路面,缓解沿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突出问题。同时,将三里屯路太古里商区路段单向1车道改为单向2车道,解决日常拥堵痛点。
2)最大化保留林荫景观 新规划的南北向非机动车道在设计上充分考虑现状人行道绿化景观,尽可能避开街道路侧行道树点位,以免对现状树木进行伐移。因此,在彻底改变沿线道路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有效利用现状绿量进行空间氛围营造,并为实现繁华商圈至滨水河岸的林荫大道提供充分条件。
3)梳理非机动车停车空间 三里屯路与南三里屯路非机动车停车空间局促,导致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严重影响慢行友好街道的行进体验。因此,设计团队针对沿线路段增设非机动车停车空间,尤其对车流量最为密集的三里屯路和工体北路相交的街角空间进行退墙扩容,提高空间承载力,改善商区入口面貌。
>生态游憩,深化自然与艺术共融的步行路径建设
以主题式线性公园理念统筹街道空间组织是更新工作中重要的设计策略。基于三里屯路慢行系统优化,将全线道路长2.5km的林下空间视为整体“大线性公园”进行缝合设计,对三里屯路与南三里屯路整体进行分段划片,打造差异化体验,实现自然、艺术、生态相互交融,塑造具有强烈城市性格的街区新形象。
南三里屯路为主题式线性公园南段,在道路西侧非机动车道改造基础上,打造南三里屯社区段“乐享生活街区”线性游园。将社区外的狭长绿地与慢行系统接驳,尽可能增加供市民日常散步的闲散路径,增加生态种植与游憩设施,强化居民户外生活体验。将白家庄小学户外空间改造为“校园接送安全港湾”,以轻巧手法设置等待座椅,同时增加独立车行出入口,为孩子们打造安全上学路。除自然环境营造外,将艺术设计贯穿全线,设计团队在街区起始点位设置立体字标识,为中纺东里小区设计艺术围栏,对公共卫生间立面进行艺术墙绘设计。
△更新前的南三里屯路
△更新后的南三里屯路道路氛围
△更新后的南三里屯路南入口
△更新后的社区艺术围栏
△更新后的社区外部线性游园(左)、更新后的小学外部通勤区(中)、更新后的公共卫生间与艺术墙绘(右)
三里屯路南段为主题式线性公园中段(核心段),该路段充分发挥所处太古里商圈的重要功能属性,结合整体景观环境更新实现了商业、自然、社区的融合。在保留原有行道树基础上,沿太古里南区设置“凤羽形”种植池对空间进行分隔,提高街道绿量并保障行车安全;改变太古里南、北区原东侧广场的消极属性,为增加街区商业服务设施提供可能,营造三里屯路林下独具魅力的城市消费场景。将现状低效使用的绿地空间打造为“瑜舍花园”(口袋花园),设置“我在三里屯”主题景点,艺术化处理现状围墙界面,增加健身和休憩设施,提供更有效的停留和活动空间。改造该路段北部居民楼立面,同时打造社区外的绿化景观层次,营造简约自然的社区界面以匹配三里屯商区的氛围。
△更新前的三里屯路南段
△更新后的太古里入口
△更新后的太古里林下消费环境
△更新后的瑜舍花园环境及设施
△更新后的沿太古里种植池
△更新后的居民楼立面与绿化景观
三里屯路北段为主题式线性公园北段,北侧与亮马河南路相接,南侧至东直门外大街,道路两旁聚集了乌克兰、喀麦隆等国大使馆。改造人行道铺装,配合原本优美宜人的林荫乔木打造色彩丰富的树下花径连通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同时,在该路段多个位置设置接驳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的悬浮导视,引导街区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市民来往于商圈、使馆与滨水空间。
△更新前的三里屯路北段
△更新后的使馆区外部景观
△更新后的三里屯路北段沿途景观
△更新后的国际学校外部景观
4 环境整体更新实施成效
>花园式慢行街道初步形成
三里屯路与南三里屯路在主题式线性公园规划加持下,以贯穿全线的非机动车道畅连长2.5km的线性空间,初步形成了林荫大道下鸟语花香的花园式慢行街道,以此响应北京花园城市规划建设,深化推进多元丰富、布局均衡、全民共享的绿色休闲游憩体系构建。沿线集中分布的三里屯时尚商圈可共享街道更新成果,更新提升后的街道空间为时尚商圈增加户外文化主题活动、增强市民消费体验、增加消费场景多样性等提供了保障,品质大幅提高的营商环境也为在商区沿街公共空间中增添更多配套设施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有效服务城市消费场景,进一步推动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
△花园式街道初步形成的时尚街区
>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问题得到解决
在增加1条非机动车道基础上重新设计道路断面,优化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沿线部分路段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问题;将核心商区路段单向1车道改为单向2车道,解决了长期以来车辆排队进入商业区停车场造成的道路拥堵难题。同时,对全线非机动车停车空间的梳理与扩容减少了乱停车现象,通过空间优化化解非机动车停车空间的局促性,配合街区环境与功能的提升全面提高街区通行界面形象,全方位提升市民的街道通行感受,满足了街道空间中各类人群的需求并解决了使用痛点问题。
△道路交通问题得到缓解后的街道氛围
>带动沿线产权单位自发更新,形成城市价值共同体
三里屯路沿线更新提升带动了太古里、那里花园、酒吧街与T+MALL(原通盈中心)等加入自发更新。其中,在酒吧街路段更新过程中,设计团队指导商户对店面进行改造升级并与商业空间的运营者、管理者协商合作,促进酒吧街业态的升级转型。在街区慢行系统优化基础上,升级转型后的酒吧街以全天候餐酒吧为主,从夜间酒吧蜕变为涵盖餐、酒、茶、文化等多元生活方式的“漫享街区”,吸引了更多消费群体。同时利用街道知名度和特色集聚效应带动区域内其他商业街区及其业态发展,形成互补效应和差异化经营,互相带动并形成可持续经济收入。
△酒吧街自发更新后形成的“漫享生活街区”氛围
5 整体更新工作路径
三里屯路环境整体更新在总体定位上践行“线面相融”的片区规划设计,在道路交通上构建“线线相连”的慢行友好交通,在环境形象上织就“线点相协”的复合线性景观,通过5条工作路径逐步实现慢行友好街道建设。
△三里屯路环境整体更新工作路径
1)坚持片区规划引领空间设计,激活街区活力、带动区域发展。三里屯是北京仅次于国贸中心的第二大国际化商圈,也是未来片区规划中太古里和工体IRENA两大商圈“双核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里屯路更新实践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有效的空间载体,将结合交通和环境治理持续开展后续整治。
2)升级慢行系统带动片区更新,重构通行空间、塑造开放街区。三里屯路主要通过道路交通设计和景观环境更新设计实现慢行系统的全面升级,在未来规划中以慢行系统更新工程为先导,可将片区内主要相邻道路打造为彼此连通的大慢行系统,成为未来“大三里屯商圈”的慢行连通结构网络。
3)营建城市复合界面自然景观,强调以人为本、打造花园城市。三里屯路整体环境更新充分发挥街道的宜人尺度、饱满绿量和时尚气质等特点,借助慢行系统升级,打造北京“小香榭丽舍街区”,在街道林荫底色中提升现存绿地景观品质,扭转沿街商业消极的道路绿化界面,助力街区商业及人居景观品质升级。
4)强化艺术设计贯穿沿线空间,塑造视觉核心、彰显地域本色。为凸显三里屯商圈的国际化时尚底色,全线基于三段式空间规划结构对不同的空间节点进行艺术植入,并以“诉说三里屯故事”为切入点,为沿线树篦子、阻车桩、变电箱外围护装饰等基础公共设施进行艺术化设计,重塑三里屯商圈沿线特色街道景观。
△三里屯路沿线艺术设施设计
5)搭建推进工作实施统筹平台,倡导多元参与、形成良好机制。为实现跨专业、跨团队、跨主体的高效沟通,更有力地推动更新提升项目的开展,朝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和三里屯街道统筹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积极协调各委办局和多元主体听取多方诉求,上下联动组织日常更新工作,形成了高效协同的工作平台。此外,借鉴设计团队在北京香山买卖街环境提升的工作路径,在周期较短的挑战下有针对性地展开实施策略,保证设计思想的全面贯彻。
6 结语
三里屯路整体环境更新在设计阶段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从多维角度构建应对路径,在设计实施后与城市片区“互促互荣”,注入动力迎接新机遇。该更新实践整体实施过程展现了慢行友好街道创意建设新模式,在保持和彰显三里屯商圈特色的前提下打造多元活力商圈,综合提升片区内部生活品质,最终形成了商业与社区、消费与生活联动的幸福街区。
△更新后的三里屯路入口
参考文献
[1]保罗·塞克恩,劳拉·詹皮莉. 慢行系统:步道与自行车道[M]. 贺艳飞,译.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J].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24(21):22-31.
[3]凤凰空间·华南编辑部. 开放式街区规划与设计[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4]张丽,何丽. 三里屯语言景观与国际化城市核心区街区建设[J]. 中国社会语言学,2019(1):99-111.
[5]马宇晗,曹晓晨. 三里屯:国际潮流地标文化商圈样板[J]. 北京支部生活,2022(5):70-72.
[6]孙琳,李德才. 三里屯酒吧:一条时尚的夜河[M].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4.
[7]李晓光,李国,郭卫红,等. 三里屯酒吧街的兴起与发展[C]// 当代北京研究(2011 年第3 期),2011.
[8]李琳,蒯新珏. 香山买卖街:北京传统街巷环境提升设计策略与工作路径研究[J]. 北京规划建设,2021(4):81-87.
本文刊登于《城市建筑空间》杂志
2024年第9期
点击上方↑
购买本期杂志
END
点击关注↓
责编:陶梦媛
审核:李炎
咨询电话 | 010-57368835(订阅)/010-57368807(物流)
微信推广/视频号投稿/开白转载 | 1580149071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