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永不灭

文摘   2024-06-03 22:11   四川  

父亲去世,母亲去世,大哥也去世。湖北的李宜朋兄弟面临绝境,不过还有一条路——到四川去!这是“湖广填四川”的历史洪流。或许是沿着长江、汉江,翻过巴山,从西乡一路走来;也许是沿着长江、嘉陵江、渠江走到巴山腹地。上天眷顾,总得给苦命的李氏兄弟一口饭吃吧,他们在“黄包袱”落脚。几十年来,李氏兄弟沿着荔枝道往北走到关中,沿着宕水那小小的码头往漂向故乡湖北。贸易!商业!这几乎是没有土地的人们唯一的选择。上天眷顾,兄弟俩人成功了,他们又在此地买田置地,甚至富甲一方。从此,他们成为成功的“楚人”,也是流落到四川的“下江人”。血脉在大巴山融合,兄弟俩都娶了四川妻子。血脉融合,他们的子孙生养众多,宛如星辰。他们经历了嘉庆朝的乱世、饥荒,总算过去了,休养生息吧!只要有点土地,有点和平,中国人就像蒲公英一样生养。他们,也是我们,靠生命力,靠双手对抗无情的历史,对抗无情的命运。还好,我们还有上天眷顾。勇敢吧!历史由我们书写,由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书写。不要妄自菲薄,你我的子孙,也会宛如星辰。我们的DNA不灭,我们的精神也会不灭。还有,蒲公英永不灭。



李公墓志铭


公讳宜朋,字闻远。吾乡德义人也,系出江西吉安庐陵人也,因族繁分居湖北武昌蒲圻洪山团,槐庄陇下屋即其故里。而上其远世次、名号详载谱牒,难以枚举。近如曾祖讳耀宗生子祖建义等七人,建义生公父方寿。方寿娶范孺人。移居〇于范家洲,生公昆季三焉。长宜斌,次宜全,公其少也。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怙恃俱失,先是长兄亦不幸早亡,维时门祚之衰微矣。公于是偕仲兄经商入蜀,托足于邑之麻巴里黄包袱,又五十五年始购田宅而业于斯焉。

 呜呼! 异矣,今夫人平生刻苦励志,栉沐风雨,疲敝手足而罔敢自爱者,无非为得富贵计也。然身愈苦则家愈窘,求其能如陶朱猗顿者,有几人哉?而公乃〇〇之旧,蹑足货殖之场。兄弟合谋,屡亿屡中,越数年而盈,宁有象矣。又越数年而田连阡陌,栋宇峥嵘矣。人咸曰:是遵道以致之也欤!仰知人生莫重乎结天心,而结天心又于培德义。犹记往吾邑大饥也,戊午及甲戌为甚,而公慨然〇出囊金百许以两次为粥于道,邑人因之全活者颇多。嘉庆十一年,兄弟议分。先是戊申,公妻刘孺人逝,次子欣位实〇〇〇〇,邵孺人养成。至是,兄曰:此子依附吾即吾子也,可于吾分中分给之。公曰:鞠育顾复,恩孰大焉?又何以过资于兄?两〇〇〇〇财产为三分,令子姪各取其一。以此推其德与义。

初无有〇,而上之者若至于措衣食、修道路、救困扶危。种种善端犹难悉数矣。惟其然,是以天眷其德,俾其富,复俾其寿,且俾其后多贤子孙,而求久世,世获福无量也,岂偶然之故哉?〇〇〇〇〇〇〇〇,公以乾隆十六年辛未六月十一日生,卒于道光辛卯十一年〇〇自廿三日,享寿八十〇〇〇〇。刘孺人〇〇贞静,生二子一女。孺人二十八先公早〇,葬黄包袱罗家,坟前有碑可识焉。继娶张孺人,生乾隆乙酉年〇〇〇〇〇〇〇〇,念创业辛勤,预为寿葬,嘱余作文以至。余〇愧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也,爰抚其实以为之志且铭曰:〇〇〇〇佳城,〇设待君开,目前若问金泥信,庭上三槐手自栽。又曰:龙马精神海鹤姿,儿孙得此世真稀,劝君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保宁府通江县例供廪膳生员 姻眷晚生 何廷辅拜撰并书






奈飞
人微言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