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颈椎病,15岁中风:家里这个东西尽量少给娃用,小心摊上“老年病”!

教育   2024-08-29 23:16   江西  


作者 | 莲子妈

加莲子妈私人微信:lianzi004

为您定制0-12岁的阅读方案

 

少给孩子玩手机吧!

一旦沉迷“垃圾快乐”,自己的钱袋子守不住,孩子的身体也会守不住,未来成长路也会同样守不住。

——莲子妈



少玩手机到合理使用手机,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还是有人不信邪!

这不,才5岁的小女孩雯雯就上当了。


雯雯,家住武汉。最近一周在玩耍过程中,反复出现头晕、恶心想吐、不能走路等症状。

家人觉得奇怪,孩子这么小,咋会不寻常的生理反应。

为了探究病因,雯雯被送进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做检查。医生详细检查后,发现雯雯是颈椎出了毛病。

5岁孩子就患颈椎病?

医生也大吃一惊。追问雯雯家属,才知道雯雯两三岁时就开始过度使用平板和手机。

雯雯长时间的低头,导致颈椎的弧度发生了改变,椎间孔被压迫,引发了全身不适症状。

对于电子产品,莲子妈的态度是:2岁前尽量做到0接触,2岁以后一定要养成阅读习惯以后再接触。

对于未成年的所有儿童群体来说,手机的使用都是弊大于利。

父母放纵孩子玩手机,后果一直是很严重的,帮助孩子建立手机使用规则和习惯,应是职责内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不要留下这位网友有心无力的遗憾:“他妈也不管,我也管不了”。




说说另一名15岁少年。

少年家住广西,疫情期间在家,谎称自己上网课,把自己关在房间玩游戏,长期不吃不喝,每天还仅睡两个小时。

这样的作息“坚持”一个月以后,就中风了。


少年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和孩子爸爸,每天都是一大早就出门上班,回家都是晚六点,白天都是孩子一个人在家。”

待父母回到家,少年诓骗父母,说网课没听完,还得继续听课。

父母信了孩子,继续把手机给他。


医院在接诊该少年的时候,他的左手拇指呈内收状态,无法打开,手臂也无法抬起,肩关节向内旋转。


这些症状意味着,少年的康复难度非常大。

医生直接给出就诊结果:只能说早治疗,早康复。但就算孩子完全康复,身体的某些功能也回不到以前。

在手机使用的重大抉择上,真心劝父母们一句,千万不要因自己的失策、纵容、盲目信任,而上演悲剧性的一面。

因为悲剧有时候也是惨剧。



手机只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当然不是。

据新京报报道。

2020年3月22日下午两点,河北邯郸魏县,一对兄妹(哥哥11岁,妹妹9岁)“牵手”从四楼露台一跃而下后,躺在地上,意识模糊,满脸的血。

孩子父亲感觉情况不对,立马送娃赶去县医院。

县医院给妹妹的诊断结果是:

失血性休克,全身多处骨折并伴有皮肤裂伤,救治能力有限,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哥哥处于昏迷,在意识不清醒状态里,情绪十分狂躁,一直叫喊着游戏里的词汇“你是我大哥”“上弹药、开枪啊!”“我要杀了你!”等。

为了挽救孩子,不得不多次转院治疗。

兄妹醒来以后,谈起跳楼这件事,哥哥变得很严肃。

他说:“因为游戏里死了是可以重生的,我想试一试。”

还向记者承认,跳楼那天,在露台上,妹妹起初是不愿意跳的。

是他把妹妹拽了下去的。

谁都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但沉迷手机,就可能让孩子做出意料之外的傻事。

心理学研究指出:过度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有损害,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冷漠、自闭、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为。



在网上看到了这个实验。

据说美国一心理学家,做了一个长达十年的关于电子产品接触影响的研究。

这位心理学家,从全国各地,各个阶层的家庭,选了100名孩子,作为实验样本。

实验组是50名痴迷手机的孩子,对照组是50名合理尽量不接触手机的孩子。

十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是:

实验组的50名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学;

对照组的50名孩子,除了有3名高中毕业选择在家帮工其他孩子全部考进大学,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名还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总结一下手机游戏罪状。

  • 第一宗罪:占用大量学习时间!

说一个常见案例。

我们答应一个刚一年的孩子玩手机游戏,规定是10分钟,有99%孩子会超时,其中包括那些平时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很好的孩子。

时间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特别重要。

玩手游一天和学习一天,孩子个体变化也是超级大。

能不玩游戏尽量不游戏,即使要玩游戏,也要孩子有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以后,在监督之下,严肃把控时间规则。

靠孩子自律放下手机,概率特别的低,父母赌不得。

  • 第二宗罪:破坏专注力!

专注力,一直是父母很在意的一件事。

专注力的本质,是主动思考,而游戏教给孩子,是被动接受,孩子只是千万人群中的一个参与者。

尽管会在游戏中感觉到快乐,但要恢复学习,大脑神经会疲倦,从而思维钝化。

  • 第三宗罪:丧失判断力!

广西“牵手”跳楼的兄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并且这样的事,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国外也一样。

2020年1月,墨西哥11岁男孩,因为模仿《自然选择》中的游戏环节,开枪打死一名教师,然后自杀。

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早就发现:

有一样东西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难以戒除。它便是娱乐性产品,比如手游、明星八卦、小视频、直播......

这些产品是怎样被演化出来的?

其实就是强大专业的团队,利用大众心理学和大数据,内容设计一环扣一环,不断刺激孩子的神经,让孩子感到痛快、刺激、充实,最后欲罢不能。

当然了,这些产品唯一的目还是想赚钱。

少给孩子玩手机吧,沉迷“垃圾快乐”,自己的钱袋子守不住,孩子的身体也会守不住,未来成长路也会同样守不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愿你点个“赞”+“在看”相互取暖,你我更暖!

PS:


大家都知道,我和一月妈妈各带二个娃,都超级忙,不过再忙,我们也会抽出时间来分享和回复问题——

这些分享都是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在娃身上应用效果很棒的方法。


要是错过了分享也没关系,小助理把这些有用信息整理到了公众号当日推文第三条


错过昨日的,请点击链接:群分享||拼音启蒙妙招——“晒衣服”


 更多育儿好文 

点击图片跳转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爱莲子
每晚一起成长


- 作者介绍 -

作者:莲子妈美国正面管教讲师,金融理财师,资深亲子阅读推广人,深谙亲子阅读之道,推荐的童书深受孩子们喜欢!善于从小事中捕捉教育的契机,给莲子和小鹿融入生活的无痕教育。微信公众号:A13400669010

封面:《At the Beach》


分享、在看与点赞,让莲子妈拥有一个吧~

爱莲子
爱莲子:最亲切的亲子公众号。莲子妈:从莲子0岁开始,坚持以童谣、绘本为媒介的亲子阅读互动。每天听莲子妈讲述关于亲子那点事儿,让每个家庭拥有生动、活泼、温馨的亲子关系。欢迎/关注/分享/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