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经历了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才算是真正生活过——再见2022

文摘   文化   2022-12-30 18:18   浙江  

我很喜欢看奥地利作家斯提芬·茨威格(Stefan Zweig)的自传体文学作品,《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这本书可以说是茨威格的回忆录。茨威格1881年出生在当时的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其家庭是富裕的犹太商人,这也使得茨威格从小就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接触欧洲上流社会的生活。可以说年轻时代的茨威格非常顺利,19岁的时候就已经发表了200首诗歌,20岁出版了自己第一本诗集。一直到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茨威格都生活在富裕和平和的环境中,也取得了很多文学和戏剧上的成就。

自从一战爆发后,在茨威格眼里,昔日的天堂维也纳变成了人间地狱,而一战结果是茨威格的祖国奥匈帝国战败后分裂,奥地利昔日的繁华不再。

到了1933年纳粹在德国上台之后,身为犹太人的茨威格不得不开始流亡生活,先是到了英国,然后又流亡到了巴西。在巴西的时候,茨威格亲眼目睹了昔日他的精神家园欧洲遭到纳粹的蹂躏,无数犹太人遭到屠杀。在绝望中茨威格写了他最后的作品《昨日的世界》,写完这部作品之后的1942年2月,茨威格与他的妻子一起在巴西自杀。茨威格没有想到,仅仅在他死后的三年,那个不可一世的希特勒也自杀了,而纳粹在欧洲被彻底剿灭。如果他能够预知未来,也许茨威格也就不会自杀了。

茨威格的一生,是他那个时代典型的欧洲富裕犹太人的人生写照。年轻时代深受19世纪人们对未来世界乐观情绪的感染,相信文明会一直进步,人性也早已脱离了野蛮而正在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他成年于“一战”前,浸淫于文学艺术和收藏的世界。他虽深爱欧洲文明,但随时愿意以谦逊、友善拥抱更广阔的世界。他一生无党无派,远离政治,不曾想人到中年却仅仅因为“偶然成为一个犹太人”而不得不在余生经历各种磨难。他老年痛定思痛,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笃定地相信理想主义,而是以更加现实的眼光思考历史的转变。

他在最后通过回顾一生所展示给世人的,是当野蛮将一切美好的事物彻底摧毁之后给人们看到的样子,是悲剧,是文明之耻,也是历史给人类的训诫。可惜人类会继续重蹈覆辙,我们今天又在目睹这一切然而茨威格毕竟属于文明上升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无论现实多么缺乏理性,多么血腥,无论他经历了多少背弃和疏离、忧患和绝望,终其一生从未改变的依然是他年轻时就深植于心中的关于人性的永恒信念,他始终坚守着一份一生最为珍视的“内在的自由”,并藉着书写伊拉斯谟、蒙田、西塞罗和卡斯泰利奥一次次地表达出来。

在茨威格眼中,一战前的欧洲是“太平的黄金时代”,一切都在固有的良好秩序中运转前进,人们保持着乐观、自信的心态,对未来和必然的“进步”充满信心。茨威格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迷恋上文学,并一步步登上文坛。但所有这一切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开始破灭,渐渐沦为泡影,把“实现欧洲和平统一”视为使命、“毕生热烈追求人性和思想上的团结一致”的茨威格的人生之路由此转变,最终历经流亡、二战,在异地他乡的流亡中死于心碎与绝望。


人们总在说,历史是向前的,社会是进步的。但是事实上,社会不是一直在进步,有很多时候都会倒退。在茨威格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就在倒退,而到了纳粹统治期间,欧洲甚至倒退到了比中世纪更可怕的黑暗时代。

茨威格逝世80年后的今天,我们一样也能看到社会倒退的现实事件,比如阿富汗颁布法令禁止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又比如俄罗斯乌克兰的战争让欧洲又一次回到了战争年代。而各个国家的民族主义和极右翼势力的增长,让人们担心世界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倒退。人们不禁怀念十几年前,那个时候世界和平,没有疫情,没有战争,全球化势不可挡,世界仿佛是一个地球村,正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理念那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那个时候,人们真的以为世界将大一同,人类终将走向幸福繁荣。

然而短短的十几年后,2022年,世界充满了瘟疫,战争,国家与国家之间充满了不信任,各国纷争不断……。历史不一定总往前,也会倒退。很可惜,2022年,我们是生活在历史的倒退中。

在《昨日的世界》里,最后一句写道:只有经历了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才算是真正生活过。

在经历了2022年的地球人类来说,很多人都可以说,是真正的生活过了。

再见2022,希望这是未来很多年里最糟糕的一年。

感谢关注走进德国,长按以下二维码即可关注。


业务联系请致电:18072737107

微信同号




走进德国
介绍留学德国,德国生活,投资等事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