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芬兰总统斯图布在上海接受专访时表态,希望欧盟和中国能通过对话来缓和电动车关税的争议。为什么欧洲要对咱们的电动车加征关税?看看去年大众和比亚迪纯电动销量对比,就能略知一二了。
欧盟
助力大众翻盘
大众这些年在欧洲的地位,一直是无人能撼的,说是汽车界的老大哥也不为过。
靠着经典车型“甲壳虫”风靡全球,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国民车。
随后的“高尔夫”、“帕萨特”等一系列燃油车稳居欧洲市场前列,是欧洲人购车的头号选择。
可惜时代变迁,燃油车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再加上2015年那场震动全球的“排放门”事件,大众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昔日的光环不再。
这一回大众也是痛定思痛,开始转战电动车领域,试图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最早推出的e-Golf,算是对电动化的产品的一次试水,但效果不算理想。
随后推出了ID.3、ID.4等新车型,算是正式踏上了电动化转型的正轨。
不过这条路可没想象中那么平坦。
原本大众以为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可以在电动车市场继续称雄。
但电动汽车这个领域竞争对手众多,特斯拉、比亚迪这样的新势力个个不容小觑。
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比亚迪,不仅在技术上后来居上,还凭借价格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给大众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比亚迪的电动车在价格上要比大众的便宜不少,质量也不含糊,搞得不少欧洲消费者纷纷倒戈,把大众的市场份额抢得不轻。
不仅如此,大众在价格上是吃了“大亏”的。
大众的电池供应依赖日韩,成本自然不低。
而我国的车企自成一派,供应链完备,从材料到电池的整条供应链,自给自足,价格上自然也压过大众一头。
眼看着局面不妙,欧盟出手了。
欧盟决定对中国产电动车加征关税,试图抬高比亚迪等中国车企的价格,好给本土品牌争取些喘息的机会。
说到底就是希望大众能有时间在电动车赛道上提升竞争力,不至于被中国车企挤得“无路可走”。
不过,这关税能否真的让大众扬眉吐气,还得看它能否在这段时间内迎头赶上。
2023年大众的纯电动汽车全球销量达到了77.1万辆,比去年增长了34.7%。
虽然看着还不错,但在如今这竞争激烈的电动车市场,确实不算惊艳。
信息来源:汽车之家.《大众集团2023年成绩单:全球销量增12%,纯电销量增35%》
比亚迪
从草根到眼中钉
比亚迪算是草根崛起吧。
早年它不过是个专做电池的小公司,但谁也没想到,这恰恰成了它在电动车领域的撒手锏。
电池本是个不起眼的行当,可在电动汽车领域,这却成了比亚迪的“杀手锏”。
2003年比亚迪跨界进军汽车行业,靠着电池技术一步步把自己打造成了新能源车的先锋。
把电池成本降到极致,让车价亲民,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真正让比亚迪一炮而红的,是2019年推出的“刀片电池”。
这种技术大大提升了电动车的续航和安全性能,与同类产品相比高下立判。
凭借刀片电池,比亚迪在国内站稳脚跟,更是靠着这块金字招牌迈向了国际市场。
赶上欧洲市场对电动车需求暴涨,比亚迪进军欧洲的步伐愈发迅速。
它的唐、汉等新车型在德国、挪威、法国等地颇受追捧,性价比高、续航长,吸引了不少欧洲消费者的青睐。
到2023年,比亚迪已经不仅仅是电动车的黑马了,而成了不少欧美传统车企的“眼中钉”。
凭借自家完善的供应链,比亚迪把成本压得低低的,加上产品线覆盖多层次市场,从高档到平价,车型一应俱全,这种见缝插针的策略,让它迅速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
特斯拉降价以牙还牙,比亚迪却凭借稳扎稳打的产业链,不仅没被挤下去,反而逆势上扬。
比亚迪的成功远不止乘用车,早在2012年,它的电动大巴就驶入了欧洲公共交通系统。
如今在欧洲大街小巷的公交车上,比亚迪的标志越来越常见。
不仅满足了当地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还成了不少城市的“绿色出行”标配,进一步打响了品牌知名度。
比亚迪还把触角伸到了电动卡车、物流运输等商用车市场。
面对不断攀升的油价和愈发严格的排放标准,不少欧洲物流公司纷纷采购比亚迪的电动卡车,省油又环保,还让企业形象上了个台阶。
比亚迪这种多领域覆盖战略,可以说在欧洲市场扎下了根。
比亚迪能走到今天,真是离不开咱们国家对新能源的支持。
国家的补贴和政策支持,为它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如今比亚迪早已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眼光放得更远,已经把触角伸向了东南亚、澳洲、拉丁美洲等地。
多年来,通过掌控生产链、优化成本、不断创新,比亚迪逐步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到了2023年,比亚迪的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已达157万辆,稳坐全球新能源车销冠。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比亚迪2023年销量突破300万辆,锁定全球纯电动车销冠》
点击在看
送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