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再见爱人》谈起

文化   2024-11-24 22:32   广东  

你好啊。

又到周日,写信时间。

话说,你最近看《再见爱人》了吗?这节目我从第一季就看了,以前也聊过。但这一季目前的讨论度,应该是史上最高的。神奇的是,针对其中一对嘉宾,网上形成了完全相反的激烈意见。剑拔弩张,气势汹汹。

必须说,我很喜欢看真人秀。我一般是把真人秀当作“影视作品”来看的。这里面会有人的情感、选择,人性的弱点和闪光之处。有时候,这些内容会比蹩脚的小说和电影更有意思。因为这里会有很多随机性,很多不可预料的真实。

但,这里还有一个伦理上的难题。一方面,人们会很自然的对文艺作品做出反应,喜欢或讨厌,共情或排斥,都很正常。但是,真人秀困难的地方在于,这些作品里的人物是真实的人,即时的评论在网上会形成排山倒海的力量,对当事人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暴力。

这里很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所处的信息网络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这个节目在二十年前播出,它可能也会收获超高的收视率,但大家的评论无法聚积、互相激发,它们会在茶余饭后消化掉,会在私人空间被释放。真正值得反思的部分,会沉淀下来。

这让我想起赫拉利的《智人之上》,他提到信息网络的变化,让人和人始终处于一种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以前一个人在餐厅发生了不愉快,他可以当场解决,这是一个私人事件。但如今,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间隔已经消失了,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发到网上,它会被放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并引起连锁反应,再加上身份政治和取消文化的盛行,让人们始终处于一种斗争状态。

信息增多,并没有让我们更理解彼此,也没有让我们得以展开沟通,反而是让观点越来越极化。平台的信息算法显然也助长了这一点。

好像,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舆论场里已经很久了,多元文化如何不变成党同伐异,如何在如今的信息网络中共存,好像越来越困难了。

嗯哼,我就不掺和评论具体的人了。就像之前看《思想验证区域》,对具体的人的喜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观看节目的整体体验。

PS.慢慢地,很多人对线上空间的熟悉,已经超过线下空间了。任何小事都可以发到网络上,让陌生人评理。从这个角度上说,真实的生活和虚世界确实已经分不清楚了。隐隐觉得,媒介变化带来的影响比我们想象得可能要大得多。

PSS.今天就写到这里,我也没有什么成型的想法。有感而发。我们下次再聊。

「往期来信」

第1-100封  

第101封 自我剥削 第102封 读书日 第103封 屏幕裂缝 第104封 莫言的信  105 戴眼镜 第106期 表达欲 第107期 探索荒野 第108期 综艺 第109 去成都第110 看电影 第111 又去香港 第112 牙疼 第113 青海 第114 香港书展 第115 青岛 第116 公众号 第117 月夏3 第118 看日记 第119 好消息 第120 费翔 第121 读书营 第122 不用做那么多事 第123 一个新技能 第124 坐火车 第125 去泉州 第126 一万六千字 第127 松弛感 第128 白塔之光 第129 买东西 第130 涉过愤怒 第131 北海道之行 第132 年底摆烂 第133 大部头 第134 学车 第135 刷剧 第136 脾气 第137 闲鱼 第138 直播 第139 过年 第140 身心俱疲 第141 犯罪现场 第143 张爱玲 第144 沙丘2 第145 综艺 第146 清迈 第147 鼓舞 第148 大雨 第149 山中 第150 谈话 第151 出去玩 第152 短视频 第153 又搬家 第154 100箱书 第155 搬家理书 第156 电影 第157 北京 158 余秀华 169 小红书人类学 第170 门罗 第171 电影 第172 告别 第173 你还在 第174 两件事 第175 聊天 第176 工作狂 第177 济州岛 第178 退潮的人 第179 难一点的事 第180 通关 第181 荒废 第182 脱口秀 第183 哈利波特 第184 上海行 第185 职业 第186 良好生活


- 感谢关注 -
魏小河
(读书、电影、生活)

微博 | @魏小河
B站 | 魏小河
 公众号 | 魏小河流域

魏小河流域
这里有魏小河的读书、电影、生活分享。不止读书,读书不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