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潮力 | Oh La La!艺动巴黎新浪潮

时尚   2024-11-01 12:30   江苏  


 


让我们回到10月16日的早晨七点半,距离日出还有一个小时,香榭丽舍大街旁咖啡厅却早已坐满了人。在可颂的香气和咖啡杯的叮当声之间,弥漫着不同寻常的热烈气氛——艺术,是这些对话的共同主题。上午十点,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Art Basel Paris) 将在不远处的巴黎大皇宫揭开帷幕,来自各地的藏家、机构、学者及媒体济济一堂,共同迎接这场联动巴黎的艺术盛会……



巴黎大皇宫,焕新艺术现场

Oh La La!


即便引用海明威那句“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几乎快成为一种陈词滥调,盛会却从未在巴黎缺席。奥运会的夏日热意尚未褪去,巴塞尔艺术展便带着全新阵容亮相巴黎,为期一周的世界级文化活动和展览让这座艺术之都为之沸腾。自2022年10月的首届“艺+巴黎:由巴塞尔艺术展呈献”(Paris+ par Art Basel)举办以来,全球艺术目光在这个金秋时刻再度聚焦巴黎,此次展会更名为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Art Basel Paris),并首次在修葺一新的巴黎大皇宫内举办。


1906年,巴黎大皇宫内的秋天厅展出了高更的画作,次年则展出了塞尚的画作;1925年,装饰艺术风格的作品也来到这里……百年后,幡然一新的巴黎大皇宫则迎来了引领当代艺术风向的巴塞尔艺术展。本届巴塞尔艺术展吸引了来自 42 个国家及地区共195间艺廊参与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国设有展览空间的艺廊有65间,占比总数的1/3,使得本届巴塞尔艺术展更好聚焦在法国本地的重要艺术图景与动向。



Courtesy of Art Basel


有着通透拱形玻璃穹顶的巴黎大皇宫,为展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明快氛围。0层聚集着主单元展区“艺廊荟萃”(Galeries);1层则分散排布着“新艺初探”(Emergence)以及全新展区“艺新领异”(Premise);巴黎大皇宫本身的空间结构也为展会带来了单元间的流动,例如在二楼的一些展位上,想要完整观赏尺幅巨大的作品有时需要来到阳台的另一侧向对面眺望。


Courtesy of Art Basel


如何让见多识广的巴黎人发出“Oh La La”的惊叹?这或许是本次巴塞尔艺术展想要做到的。比方说,当你再次回到展会现场,会看到来自巴黎的Anne Barrault画廊出现了法国前卫艺术家Roland Topor在1973年的作品《Oh La La》,凭空生出一丝神秘而紧张的气氛;或是会新发现艺术家Tanja Widmann创作于2023年的一系列电视剧本……


Roland Topor, Oh la la, 1973

Courtesy of galerie anne barrault


在公众开放日,展会现场开启一场限时特展,35家画廊将他们的展位进行改造,换上新作品。名为“Oh La La”的全新单元为博览会注入新活力,这些难得展出的作品邀请人们再度重返现场,一探究竟。



谁在 Art Basel 开了家“茶餐厅 ”?

Cha Chaan Teng

© 香港旅游发展局


巴黎大皇宫北廊一楼,港味十足的“茶餐厅”霓虹灯牌格外显眼,经典的墨绿色门头前大排长龙,引得众人前来一探究竟。这间别出心裁的味蕾空间,便是香港旅游发展局与巴塞尔艺术展开启的三年全球伙伴合作计划下的首个项目。这间设立于巴黎大皇宫中心位置充满香港风味的“茶餐厅”,用风味与创意诚意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客,在展会期间开放给所有到访艺术展的客人一饱口福。


© 香港旅游发展局


叉烧饭、菠萝包、蛋挞、芒果布甸和奶茶,依次用明黄色记号笔竖着手写在两侧墙壁的镜面上;怀旧的方格地砖延伸至柜台,其后一只装满汽水的饮料柜嗡嗡作响;茶餐厅中央则悬挂着一盏特别的吊灯,是由香港艺术家杨沛铿所创作的发光艺术作品。


Five Chaotic Suns (detail), 2023 

©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Biennale of Sydney


这件全新作品属于杨沛铿《混乱太阳群》系列作品的一部分,该系列曾于第24届悉尼双年展(2024年)展出。深受香港城市与日常生活经验的启发,艺术家杨沛铿以创意灯光艺术完美点缀了茶餐厅的传统装潢,为舒适的卡座和五彩缤纷的设计增添特色。


步入这间“逼真”的茶餐厅,气味、声音与灯光的共同作用下,访客宛如在一瞬间跨入香港街头。茶餐厅,这种源于1950 年代的餐饮形式不但以熙熙攘攘的用餐氛围而闻名,其中西合璧的丰富滋味选择更完美体现中西文化荟萃的香港特色。走进茶餐厅,点一只菠萝包或一杯冻柠茶,感受其间的装修风格、餐牌设计、以及服务方式,便可一窥香港文化包罗万象的魅力。


这场跨越欧亚的双城对话将话题从当代艺术一直延展到日常生活,呈献一场别开生面的感官之旅,亦是一次跨越文化的艺术实践。作为巴塞尔艺术展在亚洲的唯一举办地,香港无疑作为亚洲文化艺术中心受到全球瞩目,亦是一座对于多元文化探索者来说无与伦比的旅行目的地:从M+、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世界级博物馆,到密布于街巷楼宇间的各色画廊与艺术家工作室,更有大馆、元创方、中环街市及南丰纱厂等焕活新生的历史建筑物……


© 香港旅游发展局


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大皇宫这间“茶餐厅”中的菜单,也是由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Angelle)亲手写成的,她告诉我们:“在这个项目里,我负责向法国团队解释什么是’茶餐厅’。我很欣喜地发现,每个人都努力学会了茶餐厅的念法——Cha Chaan Teng。这就是我们试图去实现的,给巴黎和世界上更多城市带来一隅香港文化,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香港的文化精髓。”


旅发局总干事程鼎一先生则表示:“我们很高兴在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中展示茶餐厅,以启动与 巴塞尔艺术展的三年全球伙伴合作计划。这项合作凸显了旅发局致力推广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以及亚洲艺术枢纽的决心。作为三年全球伙伴合作计划的领军项目,这次在巴黎大皇宫上演的沉浸式体验充分展现了独一无二的香港面貌,我们希望能借此鼓励旅客到访香港,探索这里丰富的创意事业和艺术文化活动。”



巴黎就是一座博物馆

Art Walk in Paris


“早上很早就下起了雨。但是感谢上帝,9点钟的时候天气变好了。说起来这天气还真是卑鄙,变幻无常;不过还好,人们总算可以不用蹚水了。”


对于巴黎的天气,法国作家路易·阿拉贡曾这样写道。每当你为了试图寻找什么而漂泊在十月巴黎的街头,总是忽晴忽雨,天气难以捉摸,任性却又惹人喜爱。被水坑弄湿了鞋的懊恼,总是在下一个街角烟消云散,因为你会不期然地遇到一家难忘的橱窗、一个展览,或是一件广场中央的艺术作品。


点击序号进行探索

可随意拖拽地图


尚未进入巴黎大皇宫的主会场,我们便会看到人群簇拥间,三件艺术作品排布在与小皇宫相隔的温斯顿·丘吉尔大道上受到热情关注:草间弥生的巨型南瓜雕塑、Jean Prouvé在1944年为战后城市设计的临时住房 Maison démontable,以及高达5米的John Chamberlain“箔片”系列绿色雕塑,在道路一旁径自舞动,与身后亚历山大三世桥上的金色飞马遥相呼应。



如果沿着塞纳河畔往西走上半小时,位于16区的耶拿宫很难不让人停下脚步。这座优雅的建筑堪称是巴黎现代主义风格的杰作。耶拿宫里,正在展出一场名为“Tales & Tellers”的特别展览,通过呈现不同艺术家和导演的视角,在这座曾经作为法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总部的混凝土大楼里开启一场有关“虚荣与女性气质”的探讨。


Courtesy of Art Basel


毗邻协和广场和杜乐丽花园,海军府的中庭广场却显得格外的宁静,海军府或许不算是一个寻常的旅行目的地。这里收藏着大量的皇室用具和海军文物,连法国王冠的钻石,以及国王和王室的私人珠宝,都曾存放在这个建筑当中。穿过拱门走入其中,便看到一件非常有趣的装置——来自希腊艺术家Takis的《风神》(Aeolian, 1986)正在随风自转。



作品名取自一种名为“风弦琴”(Aeolian harps)的乐器,通常被放置在窗框内或户外,当风吹过其琴弦时便会“演奏”出音乐。Takis 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亦是动态艺术运动的先驱。当微风吹过时,雕塑上这些轨道形状的半球体会通过自己的轴线旋转,霎时间活了起来。


在秋意盎然的杜乐丽花园享用完惬意的午餐,便可踱步至旺多姆广场。人们常用”璀璨“来形容这座形似宝石的广场,高级珠宝与腕表精品店琳琅满目。广场中央的旺多姆圆柱下,艺术家Carsten Höller带着他标志性的蘑菇来到这里。


Courtesy of Art Basel


这件名为《巨型三重蘑菇》(Giant Triple Mushroom, 2024)的全新作品似乎也暗合钟表的行走规律,Höller将三种蘑菇切片、横截面切割并重新组装,以此来展示它们生长和进化的不同阶段。通过这种方式,Höller邀请观众重新思考他们对现实的感知,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精神世界的联系。


Courtesy of Art Basel


不远处的巴黎皇家宫殿,在这个秋天呈现出颇为趣味诙谐的别样气质,特别是拔地而起闪烁着金光的大拇指(César, Pouce, 1965-1988),以及草坪上如折纸般“轻盈”的极简主义雕塑(Amilcar de Castro, Untitled, 1990);而大地艺术家Richard Long则用来自加州内华达山脉的废弃花岗石在休闲长椅对面铺设了一座扁平的“山丘”(Gold Rush, 2006)……这些来源于生活的寻常事物被艺术家们塑造成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随后再次回归日常,拥抱生活。



一直向东,沿着咖啡馆林立的圣安托万路漫步玛黑区的心脏地带,毗邻孚日广场和雨果故居的萨利府邸也隐藏着惊喜。



随着深入这座历史悠久的府邸花园,艺术史学家Matthieu Poirier策划的"Hypercycle"展览也在身旁徐徐展开,以三个章节追溯了英国雕塑家Lynn Chadwick的艺术生涯,这些奇异的金属生物被安置在庭院各处,在这座典雅的花园中自得其所。



穿过西岱岛,天空又开始下起小雨,却丝毫不影响左岸巴黎人总是处变不惊的潇洒步伐。法兰西学会门前的开阔广场上,镜面蛇树(Niki de Saint Phalle, 1988)象征着追寻智慧的诱惑与潜藏危机。


Courtesy of Art Basel


巴黎美术学院的小奥古斯丁礼拜堂仍然保留着17世纪的奢华装饰,而此刻,它却成为了艺术家Jean-Charles de Quillacq一系列古怪雕塑的背景——人台、面包、烟蒂和汽车冷却液与礼拜堂内宏伟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雕塑共存。



跨入福斯坦堡广场上一扇青藤密布的小门,德拉克洛瓦美术馆隐藏在圣日耳曼德佩区这些迷人的古董店、画廊、高级时装店之间。这里曾是德拉克洛瓦最后的画室,也留下了这位大师的真实生活痕迹。慕名到访的人会发现这里发生了些许变化——


Courtesy of Art Basel


在画作中间,艺术家 Ali Cherri 搬来两只陈列柜,里面陈列着来自不同文物的碎片,象征着对不同历史和文化的探索和连接。



本次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留给观众们最大的惊喜,或许就是遍布小巴黎范围的公共艺术单元,以及作为艺术枢纽,带动城内一系列世界级展览和文化活动。例如在蓬皮杜中心举办的超现实主义的大型回顾展、奥赛博物馆的钟楼里由艺术家Barbara Chase-Riboud呈现的个人雕塑展,以及在巴黎证券交易所-皮诺私人美术馆举办回顾贫穷艺术运动的展览“Arte Povera” 等。巴黎让艺术聚集于此,也让艺术走向城市的公共生活。



采访、撰文:子秋

图片致谢Art Basel及香港旅游发展局

iWeekly周末画报
遇见美好,洞见未来,我们的生活必须很风尚;星座不会差太多,福利必须送到位。iWeekly App官方号,世界公民的行动读本,时刻保持与世界连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