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专家共识(一)

文摘   2024-09-19 07:00   山东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of instrumented spinal surgery,SSIISS)按照发生时间可分为早期感染(1个月以内)和迟发性感染(超过1个月)。按照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浅表感染、深部感染、器官或腔隙感染。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延长了住院时间及抗生素的应用时间,可能需反复清创手术,导致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多种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死亡,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感染学组相关专家,经过反复多次讨论和修改,结合中国临床实践,制定了本共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SSIISS防控策略。小编将分3期针对手术室应该关注的点进行逐一分享,以对手术室工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一、 围手术期维持正常体温(2级推荐)

患者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往往因为麻醉的作用而无法正常调节体温,加之大量输液,手术室温度较低,使之在术中出现低体温现象。同时患者在围手术期转运过程中也易因保温措施不足,引发低体温。低体温会导致血管收缩,手术切口区域血供减少,损伤中性粒细胞,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增加了感染风险。因此在围手术期,特别是手术中及手术前后患者转运过程中,一定注意患者保暖。

需要强调的是,围手术期维持正常体温更多强调的是避免围手术期出现低体温,对于术后轻度体温增高是正常应激反应或炎症反应,在未达到中度发热的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

二、 外科手消毒推荐用抗菌洗手液和流动水刷手,或使用含酒精的速干消毒剂(3级推荐)。

不同于清洁手卫生,外科手消毒的目的是清除暂住菌,减少定植菌,并抑制术中手套内细菌生长。一项更新于2016年的Cochrane系统评价,包含了14项RCT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酒精基手消剂还是水基手消剂在降低SSI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酒精基手消剂联合其他消毒剂可以更有效地抑制集落形成,但与SSI发生率并不相关。2009年WHO推出的《手卫生指南》明确了外科手消毒的方法,遵从该版指南的消毒方法可有效降低SSI发生率。由于缺乏1~2级证据文献支持,仅作3级推荐。当然,目前手消毒剂种类较多,不同医院采用的手消毒剂品牌、剂型、成分不尽相同,各地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 术中手套穿戴策略应依据具体情况及术者习惯选择(2级推荐)

目前许多术者倾向于选择穿戴双层手套,特别是考虑到内固定手术中操作内固定器械增加手套破裂的风险。研究显示,双层手套能够降低手套破裂风险,从而保护术者、患者和器械护士。但从预防SSI的角度来说,双层手套并不能降低SSI发生率。RCT研究对比了术中更换手套或者佩戴双层手套并于术中去除外层手套等策略相较于单层手套,两者S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项涉及骨科手术的RCT研究显示,不同的手套佩戴策略其S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以上循证证据,专家组不建议以预防SSI为目的佩戴双层手套,作2级推荐。

资料来源: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感染学组,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预防策略专家共识工作组


文章内容未获授权请勿转载。

经授权转载请注明转载自“知麻康”微信公众号。

征稿温馨提示

投稿邮箱:tjyymzyk@163.com


征稿主题

WINTER


1.临床麻醉知识及经验

临床麻醉知识及经验总结、操作技巧等,通过对临床真实案例进行描述、分析,展示应对临床麻醉问题策略及措施。

2.手术室护理经验

手术室护理经验总结、手术配合方法和技巧等,能够提高手术配合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3.手术室管理

手术室工作质量、安全管理、绩效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遇到的经验分享。

4.麻醉及手术室护理技术创新

麻醉及手术室护理新技术、新方法等,描述新技术和方法对手术患者手术安全和质量影响的具体案例。

5.手术室相关科研

优秀文献分享、科研经验、研究方法介绍、论文撰写技巧等。

6.手术室前沿

国内外最新的麻醉及手术室护理相关会议报道、行业相关政策解读、国内外最新研究热点的追踪、行业发展动态等。



投稿格式


为提高审稿效率,请投稿老师们按以下格式进行邮件投稿:收件人:tjyymzyk@163.com主题: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正文:作者姓名(或笔名)+电话+个人微信号+工作单位,文档标题为”作者姓名+文章标题“

推荐阅读

重磅来袭---2024版《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知麻康
关注“知麻康”,获取最专业的手术与麻醉相关知识,传播健康与爱,让生命更安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