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是A股重要的优胜劣汰形式

财富   2024-12-03 07:08   广东  
有些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有些研究是针对小市值公司,针对壳,针对中国特色资本市场。
我一直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重要的特色是拥有大量的个人投资者,这个形成原因有其重大历史背景,也有技术进步的影响,因为沪深交易所开市第一天,就采用了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手段,如果这个提法大家难理解,那我用另外一个例子类比一下:在没有互联网以前,普通百姓想发表一篇文章,手段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了发表观点的舞台,技术进步客观上带来了“平权”的效果。
要是非得通过层层代理才能够交易,要是隔上几天才能看到行情,相比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知晓最新的行情波动,动动手指就能参与交易,那个人投资者的数量不知要少掉多少。
个人投资者众多的特色,使我们在很多方面照抄西方发达交易所的做法受限,或者说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比如说大家熟知的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那深问一步,这个信息披露的对象到底以谁为核心?是专业投资者还是普通百姓?我理解,西方交易所的做法是更多面向专业投资者这个核心的,是假象大家都是合格投资者的。
再深一步,即便我们简单换成以普通百姓为信息披露对象的核心,要做到什么程度大家能够读得懂理解得透?
经济也好,企业管理也好,投资也好,参与讨论的门槛特别低,所以这两年商科高考录取出现问题;但实质上,这些方面做好的门槛又超级高,所以鼓吹商科无用、文科无用,跟以前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异曲同工的极端。
所以我们暂时定义不太清楚的“审核注册制”有其合理性成分。
回到标题。
多年以来,专家和专业投资者,期待的是快刀斩乱麻般的退市,是小市值公司极端地快速僵尸化,因为从数据上看,西方交易所退市数量多,僵尸小票无人关照,并把这个特点当成西方股市表现长牛的重要原因。
我们不讨论这个观点正确与否,但是面对中国个人投资者众多的这个特色,简单粗暴地大批量严苛退市,进而换取低门槛的自由上市,这个方式就很难推进,也很难有良好效果,又是一个“刻舟求剑”。
我在多年前写的《金融不虚》里面有这么一段讨论,拍下来再给大家重温一下看看是不是还有一丝道理:
我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还有过一个表述:并购重组是在专家认知的西式“注册制”、西式“退市”和中式投资者结构存在冲突中的“最大公约数”。
从客观的效果来看,并购重组是可以起到跟退市一般的优胜劣汰效果的。
让传统行业、失去竞争力的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去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在淘汰落后;
让优质的公司,借壳传统的公司,就是对落后的大股东和团队的淘汰;
这种淘汰除了让很多企业有了旧貌换新颜的效果,重新定义了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方式,也更容易解决个人投资者众多与市场简单扩容和淘汰之间的矛盾,是个多赢的结果,是一条新路。
我知道很多基金经理,很多研究员很不耻这种提法,不愿意关注这种做法,因为预判会有很多的并购失败进而抵制这种做法,不愿意在策略里融入这种策略,但是趋势的洪流,不会在意你是否关注,是否喜欢,只会浩浩汤汤地勇猛前行,不驻足等人。
12月初了,节气上是个冬天,但是我刚走在路上,发现有几株海棠又开出了粉嫩的花,也许是想做个预报,让大家快来关注资本市场的春天!




并购重组号
并购重组专家,欢迎深入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