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人体的生理 | 血液、血液循环
文摘
2024-12-31 17:18
福建
1.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分类及作用、血液的功能。
2.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
3.消化液的功能。
4.尿液的形成途径。
重点复习:
1.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
2.人工呼吸的原理。
3.胸膜腔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4.胃液的分泌。
血液由具有不同功能的血细胞和液体状基质所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红色、不透明,有黏性,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①物质运输功能:运输O2、CO2、营养物质、激素、代谢产物等;②防御和保护功能:参与机体的生理性止血,能抵御细菌、病毒等病原生物对机体的损害;④调节人体体温:血液中的水分有较高的比热,有利于体温的相对恒定。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内环境,约占体重的20%。细胞外液的1/4(约占体重的5%)分布于心血管内,即血浆;约3/4(约占体重的15%)分布在组织间隙中,称组织液。血浆的基本成分为晶体物质溶液(水、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气体),另一成分是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其中水占91%~92%,溶质占8%~9%。溶质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大,无机盐较少,其余为非蛋白的有机物。 如血浆pH低于7.35时,为酸中毒;高于7.45时,则为碱中毒。血浆pH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和红细胞中含有的缓冲对,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NaHCO3/H2CO3o人体血浆渗透压约为280-320mmol/L(770kpa),其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有关。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称晶体渗透压;另一部分主要来自血浆中血浆蛋白,称胶体渗透压,仅为3.3kPa。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胶体渗透压对保持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起重要作用。在临床和生理实验中,将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9%的NaCl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而渗透压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分别称为高渗或低渗溶液。
把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其正常值成年男性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
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蝶形。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正常值为(4.0-5.5)×1012/L,成年女性为(3.5~5.0)×1012/L。红细胞内的蛋白主要是血红蛋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含量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为运输O2及CO2、缓冲作用及免疫功能。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来完成,一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二是对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正常成年男性血沉为0~15mm/h,成年女性为0~20mm/h。在红骨髓中生成,若红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时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铁和蛋白质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若缺乏造血原料,可导致缺铁性贫血(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是促使红细胞成熟的因子,缺乏时可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当红细胞衰老时,脆性增大,在流经肝、脾时可被吞噬和破坏。我国成人白细胞数量为(4.0~10.0)×109/L。白细胞分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5类。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占白细胞总量的50%~70%。健康成人血液中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 小血管损伤破裂后,首先损伤刺激引起局部血管反射和血小板释放的缩血管物质共同作用,使受损血管收缩,血流变慢;其次是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发生黏附、聚集,形成一个松软的止血栓堵塞小的出血口,实现初步止血;同时血浆中的凝血系统被激活,局部迅速出现血液凝固;随后血小板收缩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达到有效的止血。凝血是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参与。按国际命名法命名的凝血因子有12种,用罗马数字命名。除因子Ⅳ是钙离子外,其余都属于蛋白质,并大都在肝脏合成,其中因子Ⅱ、Ⅶ、Ⅸ、Χ的合成需要维生素k参与。因此当机体缺乏维生素K或肝病患者,常伴有凝血障碍。血液凝固基本过程分三步,即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其中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又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激活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Ⅶ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Ⅲ启动。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目前发现红细胞血型系统有十几种,与输血关系密切的主要是ABO和Rh血型系统。Rh血型中,红细胞膜上的Rh凝集原中以D凝集原的抗原性最强。凡是红细胞膜上有D凝集原者为Rh阳性,不含D凝集原者为Rh阴性。我国汉族,Rh阳性占99%,阴性占1%;在一些少数民族中,Rh阴性的比例较高,如塔塔尔族占15.8%,苗族占12.3%。血液在心血管中按照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窦房结是心活动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控制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窦房结以外的其他自律细胞称为潜在起搏点。窦房结发出兴奋后,经心房肌传到左、右心房,同时经心房的优势传导通路传到房室交界区,再经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到左、右心室肌。 其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心肌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这一特点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使心肌不能产生像骨骼肌那样的强直收缩,总是保持着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原理基本相同,但心肌收缩有其自身的特点:②同步收缩:由于心肌具有合胞体的特性,全部心房肌或心室肌表现为同时兴奋和收缩;血液在心中是单向流动的,经心房流向心室,再由心室射入动脉。心室的舒缩活动所引的心室内压力的变化是促进血液流动的动力,而瓣膜的开闭则决定着血流的方向。 从房室瓣(二尖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启前的这段时期,心室的收缩不能改变心室的容积,故称为等容收缩期。当心室收缩使室内压升高至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就开放。这标志着等容收缩期的结束,进入射血期。可分为等容舒张期和心室充盈期,心室充盈期又可分为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心室射血完毕后开始舒张,室内压下降,当低于主动脉压时,动脉瓣关闭,此时的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亦处于关闭状态,称为等容舒张期。随着心室肌的舒张,室内压进一步下降,当室内压下降到低于房内压时,心房内的血液冲开房室瓣进入心室,进入心室充盈期。在快速充盈期内,进入心室的血液量约为心室总充盈量的2/3。心房收缩期:在心室舒张期的最后0.1秒,下一个心动周期的心房收缩期开始,使心室进一步充盈。用听诊器在胸壁一定部位一般可听到两个心音,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第一心音的特点是音调低,持续时间长。其产生机制主要是心室肌收缩、房室瓣关闭及血液冲击动脉壁引起振动而产生。第二心音的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其产生机制主要是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及血液与动脉壁的振动。在整个血管系统中存在着压力差,即动脉血压>毛细血管血压>静脉血压。这个压力差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基本动力。血流阻力主要取决于血管口径,主要是小动脉和微动脉所构成的外周阻力。1.动脉血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降低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我国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脉压为30~40mmHg,(临床上常以收缩压90~139 mmHg,舒张压60~89 mmHg为诊断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参考标准)。 2.静脉血压通常将各器官或肢体的静脉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把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内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为4~12cmH2O,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液体,称为组织液,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部分,其主要功能有:
·END·
更多资料、高效备考请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