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基础】第四节 | X线摄影基础

文摘   2025-01-09 17:17   福建  




第二章  医用物理与X线摄影基础


第四节 X线摄影基础
历年考点串讲

解剖学姿势、各基准线、X线影像学基准标志、X线摄影常用体位、X线摄影的原则及放射防都是X线摄影基础的重要内容,也是常考的细节。


重点复习


解剖学的三个基准轴,三个基准面,X线摄影学基准标志,X线的基本摄影体位,摄影距离的选择及曝光条件的原则,呼吸方式运用原则,放射防护原则。


常见的考题方式:


各基准线的概念,头颅、胸腹等常用的体表定位点,定位线,及体表定位标志。


X线常用的摄影体位的概念,正位、侧位、斜位尤其要掌握,也是日常投照中最常用到的基本体位。


不同摄影部位摄影距离的数值。


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部位曝光条件的选择原则。


正确运用呼吸方式可以提高影像质量,不同部位采用何种呼吸方式要牢记。


放射防护的三大基本原则,个人剂量限值的具体数值,也是考试的重点。


常考的细节有:


1.各解剖学基准轴、基准面的位置关系,正中矢状面的概念。

2.定位线之间的角度关系,比如听眦线与听眶线之间的角度。

3.常见部位与脊柱的平面对应关系,正文中表尤其要掌握,是历年的考试重点,也是工作中经常会用到的知识点,考生要务必熟记于心。   

4.X线摄影体位中,要注意被检者与IR的位置关系及X线中心线的入射方向。例如胸部的特殊摄影体位前弓位的投照方法。

5.各种摄影距离的具体数值:四肢摄影时摄影距离取75 - 100cm ;成人胸部摄影为180~200cm;婴幼儿胸部较薄,摄影距可减少至100cm ;腹部等厚部位因要应用摄影床下滤线器摄影,摄影距离取90~100cm。

6.不同部位采取的呼吸方式,例如注意肋骨投照时,膈上肋骨、膈下肋骨是否釆用同样; 的呼吸方式,肺部和心脏是否采用相同的呼吸方式,要根据其原理理解掌握。

7.放射防护原则中各原则的具体内容、概念。放射防护措施中照射野和非照射野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一、解剖学基准线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位,两眼向前方平视,双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向足侧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拇指在外侧。

(一)解剖学的基准轴

1.垂直轴

自上而下,垂直于地平面的轴称为垂直轴,也称人体长轴。

2.矢状轴

自腹侧面到达背侧面、与垂直轴呈直角交叉的轴称为矢状轴,又称为腹背轴。

3.冠状轴

按左右方向穿过人体的水平线,与地平面平行,并与垂直轴、矢状轴之间呈直角相互交叉的轴称为冠状轴,又叫额状轴。

(二)解剖学基准面

1.矢状面 

按矢状轴的方向,将人体纵向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称为矢状面。
其中将人体分成左右相等、对称的两部分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

以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为冠状面,又称额状面。

3.水平面

与地面平行,将人体横断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称为水平面。
该切面与人体的长轴垂直,又称横断面。

(三)解剖学方位 
   
在标准姿势状态下,描述人体结构间相对位置关系的方位为解剖学方位。

1.上和下近头部者为上,近足部者为下
2.前和后近身体腹面者为前(或称腹侧),近身体背面者为后(或称背侧)。
3.内侧和外侧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4.近和远近心脏者为近端,远离心脏者为远端。
5.浅和深距体表近者为浅,距体表远者为深。


二、X线摄影学基准标志

(—)头颅体表定位标志

1.定位点

2.定位线

①听眶线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与解剖学水平面平行;
②听眦线为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
③听鼻线:为外耳孔与同侧鼻翼下缘间的连线;
④听口线:为外耳孔与同侧口角间的连线;
⑤听眉线: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
⑥瞳间线:为两瞳孔间的连线。

3.基准面

①正中矢状面将头颅纵向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不位于正中,但与其平行的面,均称为矢状面;
②解剖学水平面:经颅骨听眶线,将头颅分成上、下两部分的水平断面,称为解剖学水平面;
③耳垂额状面:沿外耳孔作解剖学水平面垂直线,将头颅分作前后两部分的冠状断面,称为耳垂额状面。

(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

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间隙。

3.剑突末端

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

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度。

5.腋前线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
6.腋中线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
7.腋后线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    

(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腹部分区常用“九分法”,即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个区

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所分的9个区,上部为腹上区、左季肋区和右季肋区;中部为脐区、左腰区和右腰区;下部为腹下区、左髂区和右髂区。



腹部进行X线摄影时,常用的体表定位标志还有:

1.胆囊底体表投影右侧肋弓右侧腹直肌外缘交界处。
2.成人肾门约平第1腰椎高度,肾上极平第11胸椎下缘,肾下极平第2腰椎下缘。
3.膀胱位于耻骨联合上方。

(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

         

 

脊柱体表定位标志汇总表
部位
前面观对应平面
侧面观对应平面
2颈椎
上腭牙齿咬合面

3颈椎
下颌角

5颈椎
甲状软骨

7颈椎

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23胸椎间
胸骨颈静脉切迹

45胸椎间
胸骨角
肩胛上角
6胸椎
男性双乳头连线中点


7胸椎
胸骨体中点
肩胛下角

11胸椎
胸骨剑突末端


1腰椎
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


3腰椎
脐上3cm
肋弓下缘(最低点)

4腰椎
髂嵴

5腰椎
脐下3cm
髂嵴下3cm

2骶        
髂前上棘连线中点


尾骨
耻骨联合






         

 

(五)四肢骨骼体表定位标志

四肢骨骼体表定位标志通常使用四肢骨骼的突起部分,如尺骨鹰嘴、肩峰、肩胛下角、髌骨等。


三、X线摄影常用体位

1.前后位

被检者后面紧贴影像接收器(image receptor,IR),身体矢状面与IR垂直,X线中心线由被检者身体的前面射至后面的摄影体位称为前后位。

2.后前位

被检者前面紧贴IR,身体矢状面与IR垂直,X线中心线由被检者身体后面射至前面的摄影体位称为后前位。前后位和后前位又称正位。

3.左侧位

被检者左侧紧贴IR,身体矢状面与IR平行(冠状面与IR垂直),X线中心线由被检者身体右侧射至左侧的摄影体位称为左侧位。

4.右侧位

被检者右侧紧贴IR,身体矢状面与IR平行(冠状面与IR垂直),X线中心线由被检者身体左侧射至右侧的摄影体位称为右侧位。

5.水平位

被检者仰卧、俯卧或侧卧于台面上,X线水平摄影。

6.左侧卧水平正位

被检者左侧卧于台面上,X线水平摄影。

7.右侧卧水平正位

被检者右侧卧于台面上,X线水平摄影。

8.仰卧水平侧位

被检者仰卧于台面上,X线水平摄影。

9.俯卧水平侧位

被检者俯卧于台面上,X线水平摄影。

10.右前斜位

被检者身体右前部靠近IR(冠状面与IR夹角<90°角),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左后方射入至右前方射出的摄影体位称为右前斜位,也称第一斜位

11.左前斜位

被检者身体左前部靠近IR(冠状面与IR夹角<90°角),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右后方射人至左前方射出的摄影体位称为左前斜位,也称第二斜位

12.左后斜位被检者身体左后部靠近IR(冠状面与IR夹角<90°角),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右前方射入至左后方射出的摄影体位称为左后斜位,也称第三斜位    
13.右后斜位

被检者身体右后部靠近IR(冠状面与IR夹角<90°角),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左前方射入至右后方射出的摄影体位称为右后斜位,也称第四斜位

14.轴位

被检部位矢状面与IR垂直,X线中心线方向与被检部位长轴平行或近似平行投射。

15.切线位
X线中心线与器官或病灶的边缘相切,并与暗盒或其他射线IR垂直的摄影方法。

16.前弓位

为胸部摄影时的一种特殊体位,X线中心线水平投射,摄影时被检者胸部前弓,如后背上部靠近IR,X线从被检者前方射至后方为前后方向前弓位;如下胸部前方靠近IR,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后方射至前方为后前方向前弓位。

17.蛙形位

为髋关节摄影时的一种特殊体位,被检者仰卧,IR在下,类似青蛙双下肢姿势。

18.功能位
X线摄片来观察人体某些组织的功能,如颞颌关节的张口位、闭口位等。


四、X线摄影的原则和步骤

X线摄影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对摄影设备的使用原则和对被检者的操作原则。

(一)X线摄影设备的应用原则

1.X线机使用原则

(1)熟悉设备
(2)管理和保养

2.大、小焦点选择原则

X线管容量规格允许负荷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影像的锐利度,减小几何模糊

一般对于较薄肢体(如四肢)和不易活动且照射野比较小的部位(如乳突)摄影时,应选择小焦点摄影;
对于较厚肢体(如头颅、腹部、脊柱)和呼吸不易控制的部位(如胸部)进行X线摄影时,则应选用大焦点摄影。

若采用高千伏摄影技术,也可选用小焦点进行摄影。

3.滤线设备应用原则

滤线器是为吸收散射线、降低图像灰雾度、提高影像对比度而设置的。
原则上被检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使用60kV以上管电压摄影时,应使用滤线器摄影技术。
使用滤线器摄影时,必须熟悉所用滤线器的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    

4.摄影距离选择原则

为了减小影像失真及模糊度,在X线摄影时摄影距离选择原则:

①在X线管负荷量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焦点至胶片(IP、探测器板)之间的距离。
一般四肢摄影时摄影距离取75~100cm;
成人胸部摄影为180~200cm;婴幼儿胸部较薄,摄影距可减少至100cm;
腹部等厚部位因要应用摄影床下滤线器摄影,摄影距离取90~100cm

②应尽量使被检者肢体靠近并平行IR,尽量减小肢体至IR之间的距离。

5.X线中心线和斜射线应用原则

X线中心线应用的一般原则是:X线中心线经过被检部位的中心,垂直于被检部位和IR。斜射线是X线束的重要组成部分

6.曝光条件选择原则

(二)对被检者的操作原则

1.呼吸方式运用原则

2.被检部位固定原则

3.放射防护原则

(1)放射防护基本原则:

进行放射线检查时应遵从如下原则

①实践的正当化:即实践获取的利益应>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这项实践才是正当的
②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③个人剂量限值:在实施正当化与最优化两项原则时,同时保证个人所受照射的剂量不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

(2)放射防护措施:

由于X线的生物损伤效应,为减少辐射线对被检者的损害,摄影中应采取缩短曝光时间、增加摄影距离、屏蔽非照射部位等措施,在确保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受检部位的受照剂量及非检查部位接受X线的照射。

(三)X线摄影的基本操作步骤

1.屏-片摄影系统基本操作

2.CR系统基本操作

3.DR系统基本操作   
 
病历录入与选择:录入病历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编号、住院号、病区、床号、临时诊断、检查类型、送诊科室、送诊医师、技师、收费等。



·END·

更多资料、高效备考请戳↓↓



影像技师
这里是最权威、最前沿的放射影像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