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梗死,为何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再灌注治疗策略有差异?

健康   2024-10-15 11:37   浙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病理生理学上的重要差异导致需要针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机制,以及缺血引发的细胞损伤过程,为再灌注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1.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再灌注治疗策略对比:心肌梗死与卒中的干预路径



0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病理生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与血栓形成

STEMI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然破裂,暴露出含脂质的斑块核心,激活了血小板和凝血级联反应,形成富含纤维蛋白的血栓。这些血栓可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发心肌缺血和坏死。




缺血性损伤

当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时,心肌细胞由于氧供应中断发生缺血。未能及时恢复血流的心肌会经历不可逆的坏死(心肌梗死)。由于心肌组织对缺血耐受性相对较好,少量心肌梗死可能不会导致严重功能障碍,但广泛的心肌梗死会显著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再灌注治疗

对于STEMI患者,首选的再灌注策略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其目标是通过导管直接打开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供。相比于溶栓治疗,PCI在重建冠状动脉血流方面更有效,并减少脑出血等并发症风险。此外,对于远离大医院或PCI无法及时进行的患者,溶栓治疗可以作为桥接治疗。



02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病理生理机制






多种病因的血栓形成

与STEMI主要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引起不同,AIS的病因复杂,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血管闭塞等。在心源性栓塞病例中,通常由心脏的血栓(如房颤导致的心房内血栓)脱落并堵塞大脑内动脉;而小血管病变则多见于小直径动脉的闭塞,通常不涉及大面积脑组织缺血。



缺血性损伤

脑组织对缺血非常敏感,脑细胞的氧气和葡萄糖供应中断几分钟后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大血管闭塞通常会导致较大面积的脑缺血(核心区和半暗带),如果不能迅速再灌注,受影响的脑组织很快会发生坏死。



再灌注治疗

AIS的治疗策略取决于闭塞血管的大小和病因。对于大血管闭塞(LVO)患者,机械取栓是首选的再灌注治疗方法,通过使用支架取栓器或吸引导管直接移除血栓,恢复大脑供血。对于不适合机械取栓的患者,溶栓治疗(如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在发病早期或无大血管闭塞的情况下。



图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03
机制差异的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与脑动脉的结构差异

冠状动脉的结构较厚,能承受PCI过程中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的压力;而脑内动脉的血管壁较薄,无法承受类似的机械性干预。因此,在AIS中,支架仅用于临时性取栓,而不是永久性植入。



再灌注相关损伤的预防

尽管再灌注治疗能恢复血流,但无论是心肌还是脑组织,在再灌注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再灌注损伤。这包括微血管阻塞、炎症反应、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出血。在心肌中,研究表明再灌注后可出现心肌内出血,影响左心室功能恢复;在脑卒中,过度再灌注或治疗时间延迟可能增加脑内出血风险。



再灌注治疗的时限

对于STEMI,治疗窗口通常为12小时以内,而AIS的溶栓治疗窗口为4.5小时,机械取栓的时间窗口可以延长至24小时,具体取决于影像学检查结果。



图3.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流程



04
总 结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探讨了STEMI和AIS在病理生理机制上的差异,尤其是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与缺血性损伤的过程。这些机制差异直接影响了再灌注治疗策略的选择,使得STEMI更倾向于使用PCI,而AIS则需根据闭塞血管类型选择溶栓或机械取栓。理解这些机制对于指导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当然,更重要的是,两种疾病都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时间延迟会导致更多不可逆的组织损伤,改善急救网络和缩短治疗延迟是提高再灌注治疗的效果的关键。


·END·





精彩推荐:

力荐!医学影像专业必关注的8个公众号

全网最全的解剖图库,千万不要错过
300+神经、头颈系统超全影像文章汇总
全网最全头颅影像解剖学,不容错过(更新版)
全网最全大关节影像解剖,不容错过(更新版)
影像科急诊必备手册,必点收藏
脊柱、脊髓解剖及常见疾病汇总(41篇)
乳腺解剖及影像学检查详细汇总
心胸系统文章汇总(132篇)
全网最全全身X线高清图谱



更多精彩医学影像内容,尽在鼎湖影像
权威医学影像公众号,欢迎您的关注↓↓


↓↓ 欢迎进入鼎湖学堂

鼎湖影像
医学影像垂直领域专业公众平台,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必关注的医学影像学习平台,与55万+同道共同学习。内容涵盖X线、CT、磁共振、超声、核医学等影像诊断、影像技术,以及介入治疗的相关内容。点滴积累,成就医学影像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