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教师君。
家校关系,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难题。作为与孩子紧密相连的两方:一边是给予孩子启蒙与引导的老师;一边是对孩子有养育之责的家长。
本该是齐心协力共育孩子的伙伴,却总是因视角不同,矛盾频发。
各类新闻报道,也总喜欢将这样的教育细节放大:或是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被家长误解为刁难;或是家长先是沉默,然后奋起 “举报”;抑或夹在中间的孩子,承受着双方的压力。乐此不疲。
可近些年,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家长和老师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陷入这样的矛盾,甚至探索出了新的解法:老师不委屈,家长不生气,孩子不夹在中间为难。
堪称 “新型家校关系”。
老师不委屈
网上有个问题:中国式家校关系为什么如此紧张?
有回答这样说:“家长过度焦虑,又过度宠溺孩子,所以下意识防备老师、挑剔老师,甚至敌视老师。”
有位老师在后台留言说:
“刚开学就被家长投诉了,理由是排座位把她家孩子排得靠后,是在针对她家孩子。
真是冤死我了,排座位都是按照身高排的,总不能她家孩子大高个坐前面吧?那后面的孩子上课看的是她家孩子的后脑勺还是黑板?”
但也不是所有家长都这么无理取闹,看过一位家长给老师发的消息:
“**昨天回来说因为上课说话被老师罚站了,我们家长真的十分抱歉,孩子不听话给您添麻烦了,也辛苦老师您花时间和精力教育我们孩子,我也已经批评他了,以后他再犯,您尽管罚他,也可以跟我说,我非把他的臭毛病给改了。”
无知的家长才会强调孩子在学校的特殊地位,对老师各种质疑、不满,弄得家校关系紧张兮兮,孩子不知所措,人人焦虑烦躁。
明智的家长会配合老师很好,从来不为难老师,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老师的教育顺利进行了,孩子的未来才会好,这样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才会优秀。
有个好家长,孩子的教育起码成功一半。
成绩优秀的孩子千篇一律,开明的家长才是千载难逢。
家长不生气
前段时间两段聊天记录火了。
一个是某校一年级家长群的聊天记录,一位家长因为孩子新发的书籍有破损,在家长群里破口大骂,逮谁骂谁。
一位大一新生家长,陪同孩子办理入学时,特地从宿舍信息中,找到辅导员电话,加了辅导员的微信,开始事无巨细地询问各种信息。其实现在很多家长的烦恼,就因为对孩子管得太多,自己又累又烦,孩子又倍感压抑。其他的没必要多管,孩子比你想象得更会处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就像之前在网上火了的90后家长,送孩子上学只交代一句:“好好学习,好好听老师的话,实在学不了就好好吃饭。”这些看似“另类”的带娃模式,其实更有助于父母和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过度的管控反而会让孩子变得畏首畏尾,缺乏主见。而对老师而言,家长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校园生活,过多地插手老师的教育,老师自己压力也大,工作也不好开展。同时家长自己也因为在孩子身上花费了超量的时间和精力,自己心累的同时,也对孩子有了过度紧张和过多的期待。让孩子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家长只需在一旁默默守护,适时引导,这样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又能让孩子茁壮成长,何乐而不为呢?就拿前面一年级家长群事件来说,发疯四处树敌的妈妈,无奈的老师,以及其他避之唯恐不及的同学家长,我都不敢想,这个刚踏入小学的孩子要怎么面对接下来的校园生活。“看似家长把情绪发泄了,孩子接下来的几年里,被孤立被忽视。小学开局天崩。”
也不是说这个孩子在学校一定会被孤立,但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孩子跟这个孩子同班,你会不会为了避免惹火上身,提醒自己的孩子主动远离“麻烦”?而对老师而言,面对这个刚开学就炮轰自己的难搞家长,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面对这个孩子会不会更加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做得不对又引来家长“开炮”?为人父母者,永远不要忘记在自己的身后,还站着另一个稚嫩的生命。而健康的家校关系,应该是学校重在教知识,家庭重在教做人。学校的核心使命本身就是规模化地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也正因如此,在人格教育这个重要维度上,学校的作为往往是有限的。真正的人格养成与良好教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家庭教育。一位老师提出,学校通常更关心孩子们的学业表现,而家庭则更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教养、道德、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上。总之,当老师和学校把更多的心思放在 “知识” 上的时候,父母们一定要多多关心那个独一无二的孩子本身。老师和家长,从不是对立的,而是因着对同一个孩子的期望,才走到一起。应该汇成一股力量,家校之间和谐融洽,孩子才能茁壮成长。再者,老师和家长都肩负着教育的责任,是一种教育共同体,本不该相互指责,而是应该互相配合,共同助力。点个【在看】,愿每对老师和家长,都能相互理解,携手共进。— END —
本文首发【教师营】,转载请请联系微信:ht80299。
关注「教师营」,读更多教育好文。
最后,记得分享文章,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