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王少丹:以高质量投资助力非洲可持续发展

财富   2024-09-03 11:34   北京  

导读:中非发展基金将以新一届论坛精神为引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支持中国企业进一步扩大对非投资合作,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王少丹「中非发展基金董事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17期


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在此指引下,十余年来,中非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全球南南合作的典范。作为在中非合作论坛上宣布设立的中国第一只对非投资基金,中非发展基金围绕历届论坛举措,以高质量投资助推非洲工业化现代化,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了先行先试示范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非发展基金将以新一届论坛精神为引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支持中国企业进一步扩大对非投资合作,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中非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2013年,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对非洲进行国事访问,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为新时代对非合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余年来,作为中非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了快速发展,实现了丰硕成果。

合作机制更加成熟完备。成立于2000年的中非合作论坛,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非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论坛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纲领性文件,并实施了“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等重大举措,有力推动了中非在经贸领域的友好互利合作。中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得到广泛认可,非盟和52个非洲国家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新机制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有力支持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和中非产业合作,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非经贸合作平台。中非地方合作方兴未艾,湖南、浙江、山东等省依托各自优势,建立对非经贸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支持省内企业积极赴非投资兴业。此外,在非洲大陆自贸区、电子商务、贸易投资便利化等专项领域,中国与非洲国家加强政策协调和沟通,形成了一系列专项合作机制,有效推动了项目落地。

合作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近十年来,中非经贸合作虽历经全球经济下滑、非洲部分地区政局动荡、新冠疫情冲击等多重挑战,但始终保持发展势头不减,中非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强,产业合作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82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非贸易总额累计超2万亿美元,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国自非进口农产品和对非出口“新三样”产品成为贸易增长亮点,有力支持了非洲农业发展和清洁能源转型。2013~2023年,中国企业在非签署承包工程合同额累计超8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5000亿美元。非洲疾控中心等一批民生、交通、住房领域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在非落地实施。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从2013年的216.8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409亿美元。截至目前,超过3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埃及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等园区持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带动了一批家电、汽车、建材等领域中资企业集群式赴非投资兴业。

合作模式更加开放多元。为进一步深化中非经贸合作,中国政府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等投资基金,为非洲发展提供耐心资本支持。投资合作已逐渐成为新的引领力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非洲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形成了对传统对非贷款和援助模式的有益补充。同时,对非基础设施合作也逐步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采用BOT、PPP等模式参与基础设施项目运营,推动中非基础设施合作向“投建营一体化”模式转型,促进基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传统的基建、制造业、农业等基础民生领域之外,中非经贸合作也进一步延伸扩展到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据统计,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资企业已帮助非洲国家新增和升级通信骨干网约15万公里,网络服务覆盖约7亿用户;中国已成为非洲能源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数百个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项目落地实施。中国也在尊重非方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汇聚国际力量共同建设非洲,与英国、法国、欧盟等建立对非合作机制,共同在非支持了一批农业、电力、港口、水处理等领域重点项目。





投资合作助力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结硕果

设立中非发展基金是中国政府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上宣布的对非务实合作重要举措,旨在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基金初始设计规模50亿美元,由国家开发银行承办,2007年开业运营。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为中非发展基金增资50亿美元,基金总规模达到100亿美元。成立17年来,中非发展基金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在股东国家开发银行指导下,立足非洲发展所需,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以投资带动中国资本、技术、标准、产能和管理经验走进非洲。支持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等重点领域,为当地创造就业、增加出口和税收,有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发挥了先行先试示范作用。截至目前,中非发展基金已累计对39个非洲国家作出投资决策约76亿美元,撬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融资320亿美元,涉及基础设施、产能合作、农业民生、数字创新以及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基金投资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中非发展基金作为全球首家企业,与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共同推出南南合作中非发展基金案例专刊。

支持中非产业合作,落实“中非工业化合作计划”。中非发展基金支持国内制造业龙头企业在非投资建厂,带动水泥、玻璃、机械、汽车和电器等优势产能走向非洲,变“中国制造”为“中非联合制造”,有效加快非洲工业化进程。据初步统计,中非发展基金投资项目可在非形成商用车9.9万辆、空调70万台、冰箱50万台、电视100万台、水泥290万吨的年产能,有力提升了当地制造业水平;投资尼日利亚莱基、埃及泰达苏伊士、南非海信工业园等园区项目,引导中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带动当地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落实“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计划”。在非洲港口、航空、公路等基础设施领域,中非发展基金投资了一批典型项目,为当地打通了经济贸易通道,有力支持了非洲一体化建设。基金投资的加纳AWA航空已发展成为加纳本土最大的客运航空公司,共开通3条加纳国内航线和2条国际航线,2023年运输旅客超过45万人次,在加纳市场占有率超过60%,有效缓解了当地航空运力紧张局面,促进了西非地区互联互通。近年来,受当地政府债务负担加重影响,一些非洲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面临履约难、工期延误等挑战,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非发展基金积极创新投资模式,通过认购陕西建工集团发行的“一带一路”可续期私募公司债,定向支持其在非洲五国公路、管道工程、学校等基础设施和“小而美、惠民生”项目的接续实施,帮助破解非洲基建项目融资难题。

支持非洲数字化转型,落实“数字创新工程”。中非发展基金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响应非洲国家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诉求,发挥“策划投、引导投”作用,通过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支持引导拥有世界先进技术的中国通信行业龙头企业在非投资和长远发展,推动建设光纤骨干网络、海底光缆、数据中心等,并与国际主流运营商合作,实现非洲“网+点+面”的信息服务全覆盖。同时,积极服务当地社区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民生事业发展,将项目合作成果惠及广大当地民众。在此基础上,中非发展基金发起“中非数字经济合作企业家倡议”,鼓励上下游企业积极参与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领域投资,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此外,中非发展基金积极发挥熟悉非洲优势,为国产无人机打开非洲农业市场提供融智和咨询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支持非洲绿色增长,落实“绿色发展工程”。中非发展基金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负责任投资原则,注重开展环境和社会友好、治理先进的投资,支持了一批清洁能源等绿色环保产业和传统产业绿色升级项目。中非发展基金投资的南非光伏电站项目,投运以来上网电量稳定在3亿度左右,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过10万吨。投资的坦桑尼亚水泥厂项目,采用世界领先的绿色收尘设备和余热发电技术,每年减少碳排放约3.5万吨,实现能源循环利用及绿色环保。2023年,中非发展基金作为基石投资人出资3亿美元等值人民币,保障埃及可持续发展主权“熊猫债”成功发行,被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此次发行实现了非洲地区“熊猫债”零的突破,同时是首单可持续发展主权“熊猫债”,募集资金定向用于埃及清洁交通、可再生能源等可持续发展项目,为推动非洲绿色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支持中非贸易畅通,落实“贸易促进工程”。聚焦疫情影响下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投融资需求,中非发展基金以认购可续期公司债等创新方式,完成厦门象屿非洲供应链、厦门建发非洲供应链等项目投资,助力打造安全稳定、畅通高效的商贸物流通道,提升中非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中非发展基金还与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先后合作开展了“非洲投资与增长合作伙伴项目”和“非洲出口增长伙伴项目”,推动非洲产品对华出口便利化,帮助20家非洲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增加对华出口超过350万美元。

支持非洲农业现代化,落实“减贫惠农”工程。中非发展基金投资的莫桑比克农业园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培训、指导本地种植户掌握水稻种植技术,将水稻产量提高到了每公顷5~7吨,为缓解当地粮食短缺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公司试验的优良水稻品种,获得莫桑比克农科院认证,在全国推广种植,得到了民众的喜爱,莫桑比克前总统亲自为项目出产大米命名“好味道”。项目还致力于农业科技合作,引入国产无人机产品和相关创新技术,有效实现粮食增产。基金投资的坦桑尼亚剑麻项目,雇佣当地员工约750人,截至2023年末,累计种植剑麻3220多公顷,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坦桑尼亚项目公司还与中国农业大学一起承担了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在非洲设立的第一个村级减贫学习中心项目,推广中国技术经验,该减贫合作成果被2021年《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收录。

支持非洲民生改善,落实“卫生健康”工程。中非发展基金投资的人福马里药厂年产4000万瓶大输液、3000万瓶糖浆剂,是西非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药厂。项目的实施结束了马里不能自主生产药品的历史,极大地缓解了西非国家药品短缺问题,提升了当地应对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同时使药品市场价格大幅下降,有效提升了药品可及性,惠及广大西非人民。疫情期间,马里药厂坚持不停产,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加班加点,为马里等西非国家提供了800万瓶大输液,为西非多国在疫情期间基础药品的供应提供了保障。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中非发展基金还发挥平台优势,为埃塞俄比亚协调当地急需的检测试剂盒,同时利用在非洲投资的多个项目公司,组织对接物资物流,并积极向当地捐款捐物,帮助解决防疫物资短缺等燃眉之急,与当地共同渡过疫情难关。

支持非洲人才培养,落实“能力建设”工程。非洲拥有年轻化的人口结构,非洲国家迫切需要提高青年劳动能力,增加有效就业,将潜在的人口红利转化为切实的发展动力。中非发展基金积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投资增加就业,提升青年技能。中非发展基金投资的南非海信工业园项目推行技术、人才本地化,在南非雇佣当地员工700名,占员工总数的90%以上;与当地学校合作建设培训基地,开展产品、技术研发培训,帮助当地青年掌握职业技能,提升当地自我发展能力。此外,中非发展基金还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积极开展对非三方合作,在能力建设方面取得务实成果。2022年,中非发展基金创新“项目+社会责任+多边平台”模式,依托已投资的海信项目,联合中国驻冈比亚使馆、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共同向冈比亚捐赠智能会议机,以“中非联合制造”回馈非洲,助力非洲青年就业和创业。2023年5月,中非发展基金依托南非海信工业园、莫桑比克农业园项目,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发起面向南非青少年的“点亮希望之光”照明灯和大米捐赠活动,助力当地青少年成长,得到中外各界的广泛好评。





谱写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当前,中非合作已进入共筑高水平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中非经济发展向好,双方经贸合作的互补性进一步凸显。中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计划到2049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继续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将为中非经贸合作创造更多机遇。非洲也在朝着非盟《2063年议程》描绘的美好愿景稳步前进。非洲大陆自贸区正式设立,次区域组织相互协作不断深化,非洲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融合加速推进。非洲固有的资源禀赋、人口结构优势长期存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转型潜力巨大,这些都将为非洲经济增长和中非经贸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9月,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北京举办,为新时代中非合作发展擘画新蓝图、开启新篇章。中非发展基金将以新一届论坛精神为指引,继续发挥对非投资主力平台优势,推动投融资模式和合作方式创新,加大力度支持更多中国企业赴非投资,进一步推动中非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物流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合作,为非洲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与各方共同谱写构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责任编辑 贾瑛瑛)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金融》杂志以“权威、专业、理性、前沿”为理念,以“高端权威、高层读者、高效传播”为特色,以宣传金融政策、分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为主旨,长期服务于金融改革和发展、服务于金融中心工作、服务于金融从业人员,是国内外了解中国金融的重要载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