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溪流和故乡走向海洋和彼岸——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和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

文摘   2024-08-23 08:56   加拿大  


从溪流和故乡走向海洋和彼岸

——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
和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


文:华山


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和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是我百听不厌的古典音乐作品中的两首。对我来说,可谓“一闻钟情”。为何如此,我很久无法解释。因此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这看来非常感性背后的理性理由。

《伏尔塔瓦河》和《自新大陆》


这两首交响曲都出自捷克(波西米亚)作曲家,而且都是标题音乐,从而给了听者以大致的理解方向。我有一种执念,对所有的标题音乐,都希望能够理解作曲者想表达的内涵。对于绝对音乐,无法寻找这样的内涵,因此有时觉得陷入了一种美妙的迷茫,又无可奈何。这可能是我们这样的理工背景的音乐爱好者的执着。而这两首乐曲,给人的感觉是既美丽又明确。

《伏尔塔瓦河》给真实的伏尔塔瓦河做了极佳的艺术描述。从涓涓泉涌开始,逐渐变成叠层小溪,然后逐渐成为奔腾的小河,最后汇为浩荡的大河。乐曲描述了河流一路上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那入夜的静谧,那清晨的骚动,大河两岸的世俗喧嚣,都像是对故乡的文明礼赞。

斯美塔那热爱伏尔塔瓦河,却无法确定她的命运,因为伏尔塔瓦河流出了他的视野,流出了波希米亚,一个极具艺术家气质和创造力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伏尔塔瓦河流进了德意志,一个极具哲学家气质和创造力的民族。也许斯美塔那仍然不能肯定,他的伏尔塔瓦河是否可以流向蔚蓝。

《伏尔塔瓦河》的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大河终究流向了远方,乐曲由强渐弱,再弱……归于沉寂;但正在人们以为曲终于此时,两个超强的带有不协和音组成的和弦,如同于无声处的惊雷炸响,震撼人心。我无法肯定斯美塔那的用意,但我可以将此赋予我自己理解的意义。它们就像是巨大的叹号和问号:

逝者如斯!此程何去?

如果说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怀恋了故土和历史,那么年少他17岁的同胞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则拥抱了他乡和未来。《自新大陆》似乎解释和回答了《伏尔塔瓦河》的叹号和问号。

《自新大陆》是这样开始的,那灰暗的此岸,希望辞行却又不舍的旧大陆。这是谁的主意?远离家乡,奔向远方。前方波诡云谲,此岸令人踌躇。但是,决心已定,任凭惊涛骇浪,历经艰苦卓绝,终于看到了彼岸,我们终于抵达了彼岸。(第一乐章)

曾经的彼岸成了此岸,曾经的此岸却成了彼岸。故乡,望故乡,烟波飘渺。曾经的故乡已经远在天边,新的故乡是脚下这片新大陆。故乡!我们远离你,值得吗?思绪万千,思绪万千,情何以堪?(第二乐章)

我们选择了彼岸,于是彼岸就是此岸,新大陆不再陌生,而是我们的选择和我们后代的故乡。让我们在新的此岸创造新的生活。让我们努力奋斗,在此岸,在新大陆。(第三乐章)

向西,向西,继续在新大陆开拓!这是新大陆,这是从旧大陆来到新大陆的拓荒者的自信和豪言。让我们用奔向新大陆的勇气,向西,向西,文明应该拓展,前行永无止境,让文明继续走向新的地平线!那是文明的新边疆!(第四乐章)

这些是我对《伏尔塔瓦河》和《自新大陆》的理解,也许正是这样的理解才是我特别钟情于这两首乐曲的理由。

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


怀揣这样的理解和仰慕,我两次拜谒了斯美塔那(1824-1884)和德沃夏克(1841-1904)的墓冢。我数次到访了捷克和布拉格,这个国家和这个城市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许,我对这两位伟大作曲家的特别关注还不仅仅由于他们的音乐,还有这座城市的历史,比如“布拉格之春”。

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的墓冢在位于伏尔塔瓦河畔的一个高地的陵园里(Vyšehrad Cemetery,图1)。斯美塔那的墓冢庄严肃穆,而德沃夏克的墓冢更为瞩目。

在捷克国家音乐厅门口,有一座德沃夏克的塑像。而在市中心的伏尔塔瓦河畔,有一座斯美塔那的塑像(图2,图3)。依我所见,在捷克,德沃夏克享有更高的荣誉,但是斯美塔那更受推崇。

图1 斯美塔那(左)和德沃夏克(右)的墓冢。笔者摄于2017年

2 布拉格的捷克国家音乐厅 Rudolfinum 门口的德沃夏克雕像。笔者摄于2007年
3 布拉格伏尔塔瓦河畔的斯美塔那雕像。

从陵园所在的高地可以俯瞰和远眺美丽的伏尔塔瓦河景色(图4),其从天际流过来,流经我们的脚下,然后穿过布拉格城区,再流向远方。这一段的伏尔塔瓦河,包括流经布拉格城区的,河面已经很阔,水流也比较平缓(图5)。当时在河上泛舟,游船上还特意播放着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令人触景生情,闻曲感慨,浮想联翩。

我还去了伏尔塔瓦河上游的号称是捷克最美丽的小城的CK小镇(Cesky Krumlov,图6),还在河边的一个公寓里住了一个晚上。伏尔塔瓦河就在咫尺外流过,这里的水流比布拉格那一段要快很多,河道也要狭窄很多,看起来就是一条小溪(图7,图8)。

我一直在猜《伏尔塔瓦河》交响曲中的哪些乐句和小节是由于CK小镇和布拉格而诞生的。我想,就是斯美塔那也未必知道这个答案。这就是音乐,其和现实有着很强的映射关系,但是绝非一一对应。这和数学似乎很像,数学最初源于现实生活,而后来和现实生活几乎没有关系,但是却又无时不刻笼罩着现实世界。音乐和数学,它们源于现实功利,却不属于现实功利,而是远远超脱其上。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古希腊数学和音乐是教育中的必修的两大主科。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可以从现实中走出来,走向更高维度的群体。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的高低,就是其和直接功利距离的远近。所以,一个伟大的文明必须有这两个特色:数学和音乐,而且这两者都远离直接功利正是在这两点上,中华民族还不够成熟。

CK小镇非常美丽。去捷克旅游时尽量不要错过这个景点。伏尔塔瓦河在小镇里连续做了几个非常极致的S弯道(图9)。这样的S形河道,是非常典型的在平原地区的河流形式。其形成的机理当然是力学。我无意在这里兜售理工知识,免得有卖弄之嫌。但是,我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种正反馈所导致的振荡。一个没有负反馈的系统,其结果就是崩溃,或者在有强大约束的情况下形成不收敛的振荡。河流就是后者。而这也很可能是人类社会的悲惨现实。不管是穷得食不果腹的北韩,还是富得不知匮乏的西方,都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布尔什维克的方式。每次输个精光,却又卷土重来。当然,S形的河道并不给人类造成过多的困扰,而且还提供了多姿多彩的两岸景色。悲惨的只是河流本身,浪费了巨大的能量,白走了超长的弯路。

从CK小镇到布拉格,直线距离也就是140公里(图10),开车也就是170公里,而伏尔塔瓦河流了约直线距离3倍的距离。怪不得有人试图证明,在平原上河流的实际长度是其直线距离的π(约3.14)倍。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毕达哥拉斯和伽利略们深信上帝是通过数学创造了世界。因此,也许我们也应该认为上帝用音乐映射了世界。

图4 从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的墓冢所在高地眺望伏尔塔瓦河。笔者摄于2019年
图5 伏尔塔瓦河流经布拉格市中心。笔者摄于2007年

图6 著名的位于伏尔塔瓦河上游的CK小镇(Cesky Krumlov),笔者摄于2019年
图7 伏尔塔瓦河流经CK小镇。笔者摄于2019年

图8 在CK小镇的临时住处,伏尔塔瓦河静静流过,那里的伏尔塔瓦河还是一条小河。笔者摄于2019年

图9 CK小镇的卫星图,我当时的住处用橙色标出。

图10 CK小镇相对于布拉格的位置。


历史和未来


图中(图10)西北方的那个城市Pilsen,就是二战后期巴顿将军和他的集团军被命令止步之处。二战历史不堪回首,也许只有一个人是对的,那就是巴顿。他当时大骂他的西点军校老同学艾森豪威尔“愚蠢”。对巴顿来说,布尔什维克的苏联才是真正的最凶恶的敌人。正是由于盟军的一错再错,导致整个捷克被苏军占领,捷克人备受蹂躏和欺压。两次世界大战,捷克从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成为了苏联集团的一部分。对捷克人来说,历史并不总是进步,而很可能是退步,甚至灾难。其实,这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成立。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斯美塔那在《伏尔塔瓦河》的最后仍然不能肯定其前程,于是诘问:此程何去?

今天的捷克,痛定思痛,决心不再重蹈布尔什维克的覆辙,也不想和西方的左派同流合污。尽管其没有波兰那样的斩钉截铁,也没有匈牙利那样的顿足捶胸,但是捷克人应该是明白的。波西米亚艺术家气质,似乎应该导致天生的左派,因此,捷克今天能够做到这点,确实非常不容易。

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是19世纪的伟大作曲家。但是,在今天的21世纪,他们乐曲的抽象意义是我们现实世界的映射,也是我们思想境界的寓言。这也许是我如此深爱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这两首交响曲的真正理由。

他们要鞭策我们的,何尝不是对我们自己的感慨和诘问:

逝者如斯!此程何去?

他们要鼓励我们的,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豪言和回答:

任凭命运多舛,前程未卜,向西!向西!


         广  告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新朋友也可以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添加关注。


Time Academy 时代学园
对话和批判,是古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创办宗旨,也是我们“时代学园”(TimeAcademy)公众平台的追求和理念。它是一座平台,让我们自由表达和对话 ;它也是一座桥梁,让我们彼此理解和合作 ;它更是一个乐园,让我们生活得更有意义和层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