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打破体制机制壁垒,面向全社会各领域,灵活选派专家学者、致富能人、电商网红等优秀人才聘任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以“五新”服务方式,推动宁德乡村振兴跑出时代“加速度”。
开辟新路径,拓宽下沉通道
秉持“实用即人才”的理念,改变传统选派思维定式,出台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实施方案和七条支持措施,打破部门、行业、体制等壁垒,突破地域、身份、专业、学历等界限,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招募令”,选聘448名行业公认度高、代表性强的人才,采取“一人一村”“一人多村”“多人一村”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匹配到114个乡镇536个行政村开展驻点服务,有效拓宽了人才下沉服务的通道,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动力。首批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中,“体制外”人员357名(占比79.69%),非宁籍人员167名(占比37.28%),涵盖专家学者、高校教师、退休干部、企业家、返乡创业大学生、致富能人等各类群体,涉及农业、渔业、文化艺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20多个行业。
建立新机制,拓宽干事平台
针对人才、资源引不进、留不住等问题,建立党委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在配套工作经费及项目补助基础上,叠加金融贷款、人身保险、子女教育和住房保障等支持措施。组织发改、商务、文旅等9个部门,全面梳理产业、创业、人才等政策,印发《特聘指导员服务手册》,整合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为特聘指导员干事创业搭台铺路。面向特聘指导员实施农村项目“揭榜挂帅”,通过乡镇推荐、集中论证、公开发榜、对象揭榜,给予项目奖补、个人“赏金”,搭建起“谁能干谁就上”的乡村振兴火热赛场,推动特聘指导员“围着项目服务转”,有效促成生产发展、设施建设等398个项目落地实施。
创立新模式,凝聚外部资源
针对乡村人气不足等问题,实施“以才引才”新模式,推动特聘指导员组建“智囊团”驻村服务,形成“聘用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撬动一方资源”的良好效应,一批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落地开花。以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为代表的特聘指导员,积极推动校地双方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建立实践基地,带领团队立足宁德山海优势,促成科技合作项目69个,举办讲座培训1091场次,攻克了“高值化海藻海葡萄海区养殖”等技术难题566个。例如,清华大学周宏宇博士受聘后,依托乡村振兴工作站,积极对接组织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师生来宁开展实践,完成福鼎硖门客运站改造设计等项目45项,迅速凝聚起乡村振兴“青年力量”,为乡村发展带来流量、人气和活力。
盘活新空间,增添乡村活力
针对农村建设用地审批困难等问题,选聘乡村规划、艺术传媒、现代农业等领域人才,立足原有规划、避免大拆大建,通过重整“空心村”、盘活“闲置房”、开发“抛荒地”等措施,优化环境建设、打造设施空间、发展“庭院经济”,有效破解了“空壳村”无资源、无资产、无渠道等发展难题。特聘指导员通过参与驻点村文创片区规划,引进美育团队助力实施传统文化开发、古村落修复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实现了原来“养在深闺无人识”小山村的美丽“蝶变”,宁德金蛇头、三沙、南岩、龙潭、四坪等“小渔村”“空心村”相继出圈,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催生新业态,带动产业发展
针对村级发展潜力难挖、资金难筹等问题,驻点乡村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优秀企业家和自媒体、文化创意等领域特聘指导员资源力量,聚焦假日游、亲子研学、直播销售等热点领域,共同谋划打造乡村旅游和农耕经济,直接带动村民就业8900余人,推进村财增收928.45万元。由特聘指导员团队打造的“穆阳花火不夜城”,国庆期间连续霸榜宁德旅游热门乡村首位,引流18万人,带动消费1500万余元,直接拉动村集体经济连续8天日均增收1.5万元。“小田姑娘”“瑞哥”等电商达人、网红主播被聘为特聘指导员后,积极变身“新农人”,通过创办合作社、包装营销、直播带货等途径,助力小农村融入大产业、对接大市场,直接带动屏南县抖音网店菌菇销售额占到全国抖音网店菌菇销售额1/3,全县菌菇日均上行包裹量比2018年增长了30多倍,创造了乡村连上“网路”开“新路”的振兴奇迹。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