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包括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在内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职业技能竞赛是培养和选拔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指挥棒”作用,着力推动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全国每年有上千万企业职工和院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有力地促进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当前,我国技能人才依然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等问题,还不足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借助职业技能竞赛关注度高、影响力广、带动性强的特点,发挥其“杠杆”效应,撬动更多资源、力量投入技能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
本期《聚焦》,我们共同关注。
——策划:本刊编辑部
放大世赛转化乘数效应 推动办学水平高阶提升
——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为例
曾威 方常亮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是全球最高层级的职业技能赛事。以世赛为支点,以创新为杠杆,将世赛技术标准转化为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将参赛选手培养路径方法转化为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方法,将世赛精神融入学校文化建设,能够放大世赛成果转化的乘数效应,推动技工院校办学水平实现高阶提升。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广州工贸”)是首批世赛中国集训基地,也是国内最早输出选手代表国家参加世赛的院校之一,在国内院校中率先开展世赛标准研究和成果转化运用,在技能培优的同时实现了技能强基和技能领先。
世赛之于技能人才培养,有很多可借鉴之处。例如,世赛项目的技术标准之于对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世赛训练及比赛题目之于相关课程的学习任务,世赛评分系统之于教学评价,世赛教练团队建设之于师资队伍建设,世赛集训基地建设之于实习实训场地建设,世赛集训资源之于教学、学习资源,等等。
梳理世赛向人才培养转化的“嫁接点”,对世赛技术标准、比赛试题、集训场地、教练团队、评分系统等管理技术和先进方案进行研究、转化,在学校内构建起系统化的世赛标准转化体系,有助于推动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实训场地升级、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评价认定等领域实现高层级的提升和深化。
在“技能奥林匹克”上争金夺银、为国争光固然重要,但参加世赛的意义更在于通过研究转化世赛标准去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为技能中国的建设、为技能强国梦的实现提供持久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撑。
2011年,中国派出6名国手首次参加世赛——于英国伦敦举行的第41届世赛。广州工贸培养2名国手参赛,首次登上世赛舞台,见识了先进标准。世赛归来后,广州工贸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2012年,广州工贸在校内设置了世界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中心,正式启动世赛标准研究转化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世赛标准和成果转化的管理体系并一直坚持至今。
基于世赛标准转化体系,广州工贸在课程内容、学习目的、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课堂范式和考试评价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和探索,高水准开发了商务软件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新专业,高标准优化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10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成功出版了《钣金成型类产品结构设计》《网络服务器安装与调试》《数据库模型分析与商务软件开发》《世界技能大赛信息通讯类项目专业英语》等21本世赛成果转化教材。其中,特别是对世赛标准转化经验进行了系统地提炼和总结,编著了《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转化为专业课程实务——以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为例》一书及8本配套工作页,成为国内技工院校世赛研究中首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成果转化丛书,促进了世赛标准研究转化工作的蓬勃开展。同时,世赛标准的研究转化,也引领了学校在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上主动对标国际。
广州工贸在校内学制人才的规模培养、常规培养中推广使用世赛转化成果,放大世赛之于学校泛专业人才培养的乘数效应,实现了技能强基、技能领先。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广受华为、广汽、广铁、地铁、小鹏等知名企业青睐,毕业生求人倍率常年保持在5以上的高位水平,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平台。学校更累计培养23名国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1金3银7铜12个优胜奖,为祖国在“技能奥林匹克”屡获佳绩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第一、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勇夺13金1银5个优胜奖,金牌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在“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连续10届夺得“十连冠”。可以说,广州工贸成为培养高水平技能竞赛选手的摇篮。
此外,因高规格备战历届世赛,不断扩大学校的海外影响力,广州工贸成功开展了与孟加拉国教育部为期3年培训581人的技能提升项目合作,成为国内较早开展国际师资规模化培训的技师学院。学校更积极承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培训项目,承办巴基斯坦职业技术培训委员会师资高级研修班,开展“一带一路”框架下南南合作技能开发网络交流活动,实现了技能出海、筑梦远航,提升了中国技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广州工贸十分关注世赛参赛选手的成长,探索将选手培养路径应用于普通学生的培养上。广州工贸以世赛选手为研究样本,抓住世赛选手身上发展目标清晰、自我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强、质量意识强、解决问题能力强、抗挫折能力强、技能操作规范等特质,研究选手特质成因,并与普通学生进行深入的比对分析,探索成果转化的方法和路径。
经过比对分析,广州工贸建立精英班机制,用以实行、实践和实验世赛选手培养路径方法向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方法的转化。在精英班,广州工贸把课堂的一半时间分配给教练、老师进行讲授和指导,另一半则交给学生以研究讨论和对抗比赛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实战型的学习。同时,精英班采用综合评价,把对学生的评价分散到整个学期,要求学生制定学习笔记、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创造性思考,并且每周完成学习内容的内化吸收、输出高质量作业,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广州工贸邀请英国专家马克指导制冷与空调项目集训及精英班工作
2011年以来,广州工贸累计组建CAD机械设计、制冷与空调、移动应用开发、移动机器人等8个项目精英班,总计选拔培养梯队学生500多名。这些学生中,涌现出了一届又一届的世赛国手,许多学生成为国内各级大赛的技能冠军。这些学生中,不少在毕业后受聘于高职院校或兄弟院校,更多的是被华为、约克、徐工、先临等头部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所录用,担任工程师、班组长和部门经理。这些学生中,不少成为技改骨干和领军人物,也有一些则以技术入股成功实现创业。
以CAD机械设计项目为例,该项目是中国首次参加世赛的项目之一。自2011年以来,广州工贸连续承担7届世赛CAD机械设计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任务。在高规格选拔培养世赛选手的同时,广州工贸建立CAD机械设计项目精英班,每年吸纳学生进行梯队培养;开展世赛标准研究转化工作,推动工业设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2015年,广州工贸首次参加“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夺得团体一等奖。该项赛事是图学类课程最高级别的国家级赛事,是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大学生赛事之一,2024年更吸引了全国1000多所院校近40万名学生参赛。从首次参赛到目前,广州工贸已经连续参加了十届比赛,实现了“十连冠”。在今年的比赛中,广州工贸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宋俊烨还获得机械类(先进成图技术赛道)第一名。而宋俊烨,正是在广州工贸CAD机械设计项目精英班中成长起来的一名普通学生。
实践证明,科学构建世赛精英班的选拔机制,推动世赛选手培养路径方法向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方法的转化,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高强度训练和高规格培养,进而成为拔尖的技能人才。
广州工贸将工匠精神与世赛精神进行融合,构建起学校独有的文化体系。一是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提炼出“工匠精神”与世赛精神的共同点——创新极致、精益求精,结合学校“一训三风”,总结凝练出“精工求品质 极致而至善”的学校核心精神,实现学校文化体系的完善和提升;二是基于领先图强的“首文化”,挖掘打造“青榄回甘”的奋斗文化,形成工贸人“敢拼善战、勇往直前”的新风尚,进而打造热爱奋斗、追求卓越、渴望成长的新工贸。
一方面,广州工贸为世赛选手艰苦备赛、全力参赛、奋力夺牌、为国争光树典型、立标杆,勉励广大工贸学子“青春敢吃苦,人生有回甘”,选择走奋斗之路,强化探究式学习,让“能吃苦”成为自己职业成长的“垫脚石”,让“敢吃苦”成为自己实现理想的“发动机”,主动对标世赛选手“胸怀国之大者、争当大国工匠”。另一方面,广州工贸以“青榄回甘”的奋斗文化焕发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攻坚制胜的激情,勇担使命、气正风清、潜心育人、创造价值,学习世赛团队攻坚克难、培养国手、夺金摘银的意志品格,进而沉淀为 “以至善为引领、以奋斗作底色、以创新促发展”的学校特质,着力发展研究型教育,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行稳而致远。
系统性、多维度地放大世赛成果转化的乘数效应,有助于扩大学校办学的国际化视野和格局,有助于整体拔高教育教学技术的工作标准,更好地突出文化立校和以文化人,加快形成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动能。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将锚定“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继续发挥高水平技师学院的资源禀赋和品牌优势,以更多的育人创新,以更好的人才供给,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努力培养拔尖人才、技能英雄、大国工匠,为建设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贡献技能力量。
(作者曾威为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方常亮为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行政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