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27本,9月第2本。
《野菩萨》
起先,我看见书名《野菩萨》,心中寻思它是写马来西亚文化的是吧。直到我看完黎紫书《流俗地》,再翻看《野菩萨》。才理解王德威对黎紫书作品的评价:徘徊在写实和荒谬风格之间。
说实话,阅读《野菩萨》与《流俗地》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文字间透露出平静、沉重又抑郁。
黎紫书曾自白:
我本身是一个对人性、世界、社会不信任,对感情持怀疑态度的人。
我做记者的时候,接触的都是社会底层的阴暗面,看到很多悲剧,无奈的现实以及人性的黑暗,这些很多成了小说的素材。
我没有办法写出阳光的东西,我整个人生观已经定型,我不是为了黑暗黑暗,为了暴力而暴力,是因为人生观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选读一部作品,即是选作者人生经历作为参考而已。它在前几小节,比如:“国北边陲、无雨的乡镇·独角戏、疾”当中,作者着实吝啬,主角连个名字也不配拥有般,直接用“他”、“旅人”、“我”,然后人物切来切去。直到后来章节,角色才开始有名字。比如“素珠”。章节开头有点意思:只要你愿意,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如果想寻找刺激,寻找欢乐感,不建议你读黎紫书的书。阅读她的书时,我想到两个人:余华和蔡崇达。余华因为说话的幽默感和通透性深受年轻人喜欢。虽然他的《活着》,太苦了。一下子没了一个,一下子又没了一个,浪费了我很多纸巾。主打:又苦又泪。蔡崇达的《命运》起起伏伏,主打:命运就是这样,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黎紫书的依旧沿用她自身写作特点、叙述风格写实又荒诞,意识流式写作。若你很喜欢散文,或想学习细节性描写,🉑读读《野菩萨》。如果两者都不是,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