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桓台县人民政府发布
关于同意规划8个村的批复
田庄镇人民政府:
你单位《关于报请批准田庄镇付桥村等2个村庄规划的请示》(田政发〔2024〕21号)收悉。《桓台县田庄镇付桥村村庄规划(2022—2035年)》《桓台县田庄镇大寨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已通过桓台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现同意该规划,请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桓台县人民政府
关于桓台县起凤镇西三村、西四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起凤镇人民政府:
你单位《关于报请批准〈桓台县起凤镇西三村、西四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起政字〔2024〕16号)收悉。《桓台县起凤镇西三村、西四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已通过桓台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现同意该规划,请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桓台县人民政府
2024年11月12日
桓台县人民政府
索镇街道办事处:
来源:桓台县人民政府网站
每一个村都有一段故事。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上面这些村庄里的西四村的故事……
如果把乌河通往鱼龙湾的“八里倒流水”,喻为一条从起凤桥庄里衍生而出的藤蔓,那么西四村,便是坐生在这条藤蔓上的一个玲珑香瓜——数十年前的西四村,与本来意义上的起凤桥庄相距约近千米,将其归属于起凤桥庄,成为其四个行政村之一,给人的感觉,就有点儿“附属”的意味。
西四村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村落已是东接西三村和起凤卫生院,西连鱼三村。现居住区东西长,南北短,面积16万平方米。全村耕地面积为632亩,人均土地0.53亩。全村现有户数335户,人口1185人,有周、王、姜、巩、田、张、宋、魏、高、赵、崔、曹、鲁、牟、孙等姓氏。
村北的交通要道是县级公路起(凤)马(桥)路;镇府南路(海王路)从村庄西部穿越而过直通三号沟泰宝路;村庄东部的南北向大街为传统中的进村通道,现进村后呈直角西拐,引入贯通村庄东西的中心大街。
西四村,属起凤镇人口最少的行政村,最初称周家屋子。听这村名,便知小村曾经很小,需轻轻软软地抿着嘴叫,才能叫出这小村的韵味意境、小庄的幽静风情。原曾有人说,这小村的一缕炊烟从一家屋顶烟筒慢慢升起,与另一家炊烟牵绕在一起,一会儿工夫就会淡淡缓缓地弥散到整个村子的上空。
在西四村民众的意识中,那“八里倒流水”的流经就像一条脐带,滋养了西四村,可谓血脉相连,割舍不断。该河流沿村北侧流淌而过,河中之水属于中性水质,烧水做饭,锅内从不生水垢,无论是熬米粥还是做面粥格外稠锅,尤其是熬米粥更是香气扑鼻,常年饮用此水,牙齿洁白,皮肤细嫩,且乌发亮发。此河,如同一条风姿绰绰、灵秀飘逸舞动的水袖飘然西去,蜿蜒至村西即掉头北拐,北向冲撞了一箭之地,顺势荡出一个被湖区人喻称为辘轳把的“S”状河道,然后重归西路,最后倾身扎入古潭鱼龙湾。而北岸,就是传统中联通起凤和鱼龙的主干道。
在西四村民众的意识中,那“八里倒流水”的上中游河道,就像一道天然屏障,不仅将自己的小小村落呵护了起来,而且造就出了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传统中的西四村民居房舍,顺势于此河南岸呈一长溜布局,沿岸水边多生芦苇、蒲草,疏密不一的柳树枝叶繁茂,阴影映于澄波中,低垂的丝条时时扫拂行舟,长在河底的马尾藻草轻柔地甩摆,就像女子梳理顺溜的披肩长发。
春夏时节是西四村沟渠河岸边最诱人的季节。每年开了春,岸畔的斜坡上就钻出了密密麻麻显着鹅黄靛紫颜色的芦锥,它们像小火箭般憋着股子劲嗖嗖往上蹿,也就总共十几天的工夫,就会蹿得有丈巴高,靠近水面的地方更加高大稠密成一道绿色的屏障。夜晚时,远远近近的蛙儿在 “咕呱——”“咕呱——”地呼应对唱鸣奏。白天里,喳喳雀在苇滩里发出“喳喳奇”“喳喳奇”的叫声,它们往往在芦苇密丛中,把两三棵相邻的粗壮芦苇斜纠在一起,用衔来的柔韧细长水草,编织成一个上口大收尾小的不规则圆形窝巢,接下来就在里面产蛋孵雏。大人们说,只要瞅瞅喳喳雀做成的窝,就差不多知道今年是旱还是涝,要是它们做的窝矮,就可能有旱情,要是它们做的窝高,就可能发大水要漂洼。闷热的夏季里,淅淅沥沥的麻杆子雨不紧不慢地洒落着,在几个椭圆扁平的大肚子玻璃鱼缸里,捏上点儿泡透的麦麸,用端部带钩的长杆挑放河中,就会轮番捕上河中特有的银鳞鯕鱼来。待到雨过虹出,大大小小的铁盖螃蟹纷纷出窝,爬得河边的草丛里到处都是,这时只管去捡拾就是了,用不了多长的工夫,就会装满了随身带去的苇编蟹笼。这些螃蟹咕噜咕噜喷吐出来的白沫,使蟹笼外围涌起的泡铃铛一层摞一层,这时两手举起蟹笼迎着光亮鼓腮帮子一吹,泡铃铛四下飘飞之下就像五光十色的肥皂泡。要是拾多了,蟹笼盛不了,就开始挑肥拣瘦,选着螃蟹中尖脐的往河心里扔,只留下那些团脐的。因为团脐是母的,里面裹着一包籽,蟹黄块头大,煮熟了格外好吃,还顺嘴角子流黄油。如果再赶上运气好的话,会在河岸边的草丛中顺手捡拾到河鸭恋产的迟蛋,还通常是青皮双黄的。多少美好的童趣和记忆,都已经成为过去。但乌河的澈韵清歌,篙声舟语,簇树丛苇,白鹅玄鸭,挑水罐桶,杵衣梆声……都深深地烙在了乡人的心灵深处。
为方便出行,河面之上曾建有石桥,还搭有数条简易土桥及独木桥,村内的数条河沟之上,亦分布搭设宽窄不一、形状各异的小桥,实可谓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的是一派祥和湖光风情。可惜,随着此河此水在20世纪60年代后渐渐断流,从前岁月的水光波影渐渐远去,已然成为记忆中的涟漪。
西四村 ·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的县域地图标注,西四村为“周家屋子”,原本是因周姓人家在此看守湖洼坡地的场屋而得名,村名来由可谓朴素、实在且直观。据《周氏族谱》记载:道光末年,鸿训之次子履太与三子运太兄弟二人,从新城镇昝家村迁来此地,为大户人家看坡护洼,落地生根,历经八代传人,至今已有160余年历史。
后来,又有王、宋、姜、魏、巩、张、赵、鲁、牟、崔、孙、曹等十余姓氏陆续迁来居住,共同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村落。但因为当时与起凤桥庄的其他三个行政村相隔了一片耕作区,所以时至今日,只要赶起凤集或坐公交车什么的,上年纪的人仍习惯于称上庄或去街里。
西四村 · 村庄经济
传统中,西四村多数村民以数世同堂的大家庭为谋生单位,体现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模式,俗称为地里出,水中捞,男耕女织度日月。粮食主产为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副食品为地瓜、胡萝卜、白菜、南瓜等。主要经济作物为黄烟、苇草、棉花、白莲藕,鱼类养殖也是经济收入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互助组、合作化、高级社、人民公社。人民公社时期为西四大队,先是成立了3个生产队,后又划分为4个生产队。
在20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村民的生活是一半糠菜一半粮,日子过得清贫窘迫。为增加生产队和社员收入,在驻村干部魏同林的介绍下,于1964年成立了开山队,到张店区四宝山公社尚庄村开山破石,为黄河河务局备石料。最初不足10人,到1975年又购买了碎石机,人员增至20人,一直延续到1982年。
西四村于1965年春成立装卸队,到张店钢铁厂搬运装卸石灰石、铁锭、煤炭、焦炭等,由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50余人,一直延续到1984年9月。
在那个历史时期的二十年间,这两支副业队用心血和汗水,为村集体创造了财富,成为村里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西四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获得了显著提升。村内坎坷曲折的小路,已经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柏油大道;使用了上千年的耕牛换成了拖拉机,割麦的镰刀和轧场碌碡,已经变成了联合收割机,民众从千百年延续下来的肩扛、牛拉、手刨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如今,村民的吃喝穿戴都不用发愁了,挑水的扁担与水桶变成了水龙头;烧饭的柴草变成了气和电;低矮潮湿的土坯砖瓦房,翻盖成了漂亮的二层楼。多少辈人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现在一件件都摆在了眼前。
近年来,村庄硬化道路29000平方米,村民走上了晴天不起土,雨天不沾泥的道路。村里有五处垃圾存放点,都配备了垃圾箱。旱厕改造基本完成,达到了粪便不外泄、垃圾不乱扔的卫生目标。建立绿化面积300余平方米,实现了村庄净化、绿化、美化。
近年间,以多种投资形式设立的工业项目和经营企业主要有:桓台县时利和水厂、锦秋湖水暖器材厂、金龙带钢有限公司、瑞泰采暖炉厂、三阳制桶有限公司等。另外,还有桥梁工程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队伍、水电暖安装队,养鸭业、养羊业、泥鳅养殖等也获得了发展,为村民致富带来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西四村 · 社会文化
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村内巩子功曾从事私塾和速成教育多年,并写一手中规中矩的馆阁体及清瘦婉丽的行楷书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村中曾建有小学和幼儿园各一处,随着合班并校的政策实施,小学合并至起北村,幼儿园合并至西三村。
西四村素来重视教育,周善明的女儿周倩和儿子周胤先后考入清华大学,成为当时轰动全镇的事。
卫生 村内现有卫生室1处,医生1名。
文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有文艺室宣传队,主要剧种是京剧和吕剧,演出剧目有京剧《玉堂春》《沙家浜》《红灯记》《风雷渡》等;吕剧有《小姑贤》《借年》《王定保借当》《李二嫂改嫁》等。1967年至1969年这三年春节后,组织文艺宣传队,到开山队驻地尚庄和装卸队驻地乔庄进行慰问和答谢演出,受到了尚庄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友俭和乔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张钦莲的欢迎。
近年来,村内建立文化大院,老年活动室,修建文化广场。群众自发组建戏曲表演队,秧歌队,常年组织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俗风伦理 好大的邻居百舍、庄里乡亲,这就是东方伦理,这就是中国亲情,这就是破不了的心脉风水。在西四村只要听到邻居家盖屋打墙,就咋也得先放下自家手头正忙活着的营生,去帮几天忙。把地槽挖好整平,接着就要夯实。这道工序,根本不用白天干,人们各自在自己家里吃了饭,饭碗一搁一抹嘴,就往这地场子上奔,用不了一会儿工夫,汉子们就凑齐了。把几个打场用的石碌碡改造成一个个石夯,五六个汉子一搭伙,每人手持一条牵引绳,高抬稳落,粗犷嘹亮的夯歌就你接我和地飞扬了起来,啥时辰夯完了,啥时候才散伙。
如果在乌河码头挑水时,不慎将罐瓶之类打破,即使天寒水凉,也要设法将破片碎碴捞净,以防日后扎了下水或摸鱼人的手脚。
幽默故事 某人,很懈怠,地里活虽不会干,却是个贪吃的大肚子汉,外出打短工没人家愿用。这天,经邻家伙计说好话,跟雇工户谈定,他不仅白干活不要工钱,还另外倒搭给雇主3个铜钱,只要管饱饭就行。他跟邻家伙计在雇主家吃了早饭,临下地时,雇主让他带了一个约6斤重的大锅饼。还没走到地头上,他就零掰着送进肚里一小半,剩下的就在间歇时嚼咂光了。眼看晌午了,他感到肚里饿得咕咕叫,就隔着地垄问邻家伙计,雇主家咋还不来给咱俩送晌午饭?那伙计回应说人家不是给咱一个大锅饼了嘛。于是,他这才明白,这锅饼不是供零嘴垫饥的,原来是他二人的晌午饭。
西四村 · 村庄古迹
关帝庙 解放前在村东头建有一座关帝庙,紧靠卧龙桥,村民敬仰桃园三结义之义气,乞求祝愿财源之旺盛,以建此庙,借以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办好村里的公益事业,解放后作为封建迷信之物而遭毁坏。
威城庄 不知是早年的哪一位秀才文士或莽汉武夫,可能觉得“周家屋子”这个村名,很有点儿小家子气,不怎么大器装门面,曾起了个具有龙腾虎跃虎气味的庄名——威城庄。猜想,这庄名可能是欲倚仗青龙关帝爷的威武气势,镇水妖,伏旱魔,佑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不知这庄名,当时是否得到了民众的认可,已经传扬到了什么程度,反正眼下知晓的人不算多。现在有据为证的,仅是当下镶嵌在村东头桥东面南侧的一方《重修卧龙桥石碑》,碑文记载“桓邑东北乡威城庄古有土桥一座”,其中的“威城庄”即现在的西四村一带。其碑文如下:
敬建关帝祠重修卧龙桥碑记
从来建庙塑神,国家之著策;修桥补道,古今之大典,此皆不可废阙也。此因建筑是庙,以仿佛寿亭之形容,敬仰桃园之义气,招聚四方之财源,庙何其休也。蓝梁既修,王政无蹇涉之民;道路埠平,世人喜往来之便,桥何其宜也。桓邑东北乡威城庄古有土桥一座,迄今世远年延,雨浸水溢,颓坏难越,公议复谋葺而新之,不月而工峻。其列典制龙钜焉,故命名曰卧龙,以谨记其事。时中华民国十五年岁次丙寅,桃月中浣,巩昌龙撰并书。
来源:桓台政协 《记忆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