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作家出版社、山东省作家协会、《人民文学》杂志社共同主办,山东省文学期刊社、淄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长篇报告文学《齐风淄火》研讨会在京举办。
与会专家学者对《齐风淄火》展开了深入研讨。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认为,《齐风淄火》是淄博的“小百科全书”,具有史学价值,并赞扬作品展现了淄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风貌。他特别赞扬作品对淄博烧烤现象的解读,认为其体现了淄博城市治理的理念。彭学明建议作者对淄博烧烤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并将资料性语言转化为更具文学性的叙述,使得作品的感染力进一步得到增强。
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石英首先肯定了厉彦林老师长期以来的创作成就,赞扬其作品具有诗的根底和诗性语言。他认为《齐风淄火》对齐文化的阐释具有新意,并赞赏作者的语言表现力和叙事风格。石英建议作者在资料描述和文学性语言方面进一步平衡,以达到具象化和生活化。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肯定了《齐风淄火》具有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以及回应时代需求、追寻精神力量的价值。他认为作品在文体上具有创新价值,将历史文化与现实时代巧妙融合,展现了古今相融相通的审美意蕴。张德祥建议作者在聚焦淄博的同时,拓展视野,融入更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打开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开放的想象。
山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王立胜从哲学角度分析《齐风淄火》的创作问题意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探讨书的哲学意识和历史性思考;二是从新文明史观角度分析淄博地域文化自主性的重构;三是以新经营哲学视野反思鲁商精神;四是贯彻人民历史观,透视城市发展的百姓情怀。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教授翟文铖认为,《齐风淄火》以文化反思为灵魂,探讨齐文化的当代价值,并以新经营哲学的视野反思鲁商精神。他指出,作品在宏大抒情中融入个人化体验,并通过想象力、故事性和诗性语言增强作品的文学性,使其成为一部厚重之作,为民族精神寻根,为当代文化补钙。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孙书文谈到,《齐风淄火》思想明亮,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并具有独到的政治思考力、分析力和判断力。他赞赏作者将个人经历融入时代发展,并将人生情感融入到社会思考,体现了对信仰的坚守和对文化的亲和。孙书文认为作品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积淀,并希望作者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逄春阶认为,《齐风淄火》是山东省报告文学的重要成果,强调了这部作品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文学性和思辨性这三个特点。他解读书名寓意家庭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在新时代齐文化价值挖掘,包括齐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齐文化与中华文明特性等方面展开了独到研究。
齐文化研究院院长毕雪峰肯定了《齐风淄火》对淄博烧烤现象的解读和对齐文化当代价值的挖掘,认为其是了解淄博、齐文化的精品力作。书中通过对淄博烧烤现象的火爆的分析,展现了齐文化的改革创新、开放务实包容特质,《齐风淄火》将成为一部助力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齐文化的精品力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执行主编崔庆蕾认为,《齐风淄火》从历史文化角度切入,展现了齐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以及其对淄博城市历史和人的影响。他赞赏作品以历史性和共识性双重视野展现城市,并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样本的探讨。崔庆蕾认为作品是一部用心、用情书写现实,回应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方法论意义上的启示。
听取完各位专家对于《齐风淄火》作品的深刻研讨,作者厉彦林表达了自己的荣幸与感动。厉彦林提到,文学创作艰辛,尤其是在挖掘齐文化这一重大选题时,更是挑战重重。他阐述了创作《齐风淄火》的三点初衷:一是回应20年前齐鲁两种文化关联和区别的疑问,二是尽齐鲁儿女和作家的责任,三是聚焦淄博人民,传承齐文化。厉彦林强调,齐国之所以辉煌,得益于思想理论和文化的高地。他在创作中力求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深入生活,挖掘鲜活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他也认识到作品存在的不足,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新起点,铭记嘱托和批评,以优秀作品回报各位的期待。(来源 大众新闻 作者 卢昱)
魏思孝长篇小说《土广寸木》研讨会顺利举行
近日,魏思孝长篇小说《土广寸木》研讨会在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行。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副主任、教授钟进文,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发有,《民族文学研究》主编、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刘大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副教授赵坤,中国作协创研部副研究员、评论家刘诗宇,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晴飞,鲁迅文学院青年教师、作家崔君,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淄博市作协主席宗利华,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艳梅,副院长吕逸新、翟羽佳,淄博市作协副主席、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魏思孝,以及淄博市部分作家代表、文学院部分师生参与研讨会。
研讨会以“在场·锐见”研究生论坛的形式举行。会议伊始,张艳梅介绍了“在场·锐见”研究生论坛自创办以来取得的良好成效。黄发有高度评价这一活动形式,认为研究生论坛形式新颖,紧跟文学动态,在学者界、作家界取得很好口碑,建议进行总结宣传、不断扩大影响力,结合驻校作家活动,为人才培养、文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宗利华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为多位淄博作家举办过作品研讨会,淄博作家的成长受益于文学院搭建的交流互鉴平台。
作家发言环节,魏思孝表示,介入视角在创作过程中尤为重要,写作者不同的创作视角将会完成不同的故事,自己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聚焦村庄众生相;自己的创作得益于淄博包容的环境,对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在写作路上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专家发言环节,宗利华从《土广寸木》的内容和语言着手,概括作品脉络,对魏思孝的文字驾驭能力和沉浸其中的创作姿态表达了高度赞赏。王晴飞指出,魏思孝的作品摆脱了乡土文学写作传统,剥掉了文化和政治的束缚,同时也说明作品中文学秩序与现实秩序的问题。刘诗宇对比不同时期的乡土文学,认为《土广寸木》让远离乡村生活的人认识到当下乡村的真实样貌,也提出写作应该打破短、中、长篇小说之间的壁垒。崔君提到,乡村和城市之间存在不同的话语体系,小说对话不仅有利于刻画人物,更能承接小说脉络。田裕娇认为,魏思孝的作品消解了虚构和非虚构的边界,不在既定的文学传统里;其真实的写作风格和对文学的赤诚姿态令人敬佩。李祯将魏思孝的作品风格与其个人魅力相联系,表示他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日常写成耳目一新的文学作品,离不开他本人的幽默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研究生发言环节,王明洋、王艺纯、郭贤姝、朱玉茹、陈晓娟、石洁、刘美娟、辛颖、王世森、李静文等研究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从快速变化的乡村环境、农村女性的生存处境、作品的现实书写等不同角度入手,对《土广寸木》中的乡土人情、叙事特点、情感表达、人物形象进行多维度探析。
专家指导点评环节,专家们结合《土广寸木》这部作品的人物刻画、细节描写、叙述方式和异质性等特点,对研究生的发言逐一进行点评,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评论写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钟进文指出,文章不能局限于现象的描述,更要解读作品背后的社会;并结合教育现状,剖析当下农村青年的处境。黄发有指出,对作品的把握不仅要进行理论分析,还要回归到作品主题的认知上;他肯定了同学们的问题意识,建议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形成更有针对性和延伸性的思考。刘大先指出,评论文章与鉴赏文章不同,前者更注重对作品的技巧、创意以及其传达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评价;“土广寸木”不仅是名词、形容词,也是一个动词,小说上半部分采用全知视角,进行空间叙事,下半部采用时间叙事,这种“在场”叙事极为难得,值得深入研究。赵坤指出,“老付”是《土广寸木》中的典型人物,可以把“母亲”这个角色放到文学史的脉络里进行研究,“辛留村”与“鲁镇”的对比这一选题很好,可从社会学纬度进一步探讨。
黄发有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气氛活跃,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通过青年评论家及淄博当地作家的发言,加深了对魏思孝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近几年淄博文学事业发展势头很好,魏思孝在山东青年作家中非常突出,期待他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对市作协和文学院合作共赢,共同推进作家成长、推动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给予充分肯定。
(来源 淄博市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