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如何治疗心理疾病?

文摘   2024-12-05 07:36   山东  


古人是如何治疗心理疾病的呢?今天分享的文章,在中国的传统医学里,一直有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治疗等)的因素在,不知道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呢?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医学正在走向现代,传统医学中的心理治疗也正在走向现代,然而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古代的心理治疗,其实也有许多有趣也有价值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玩味。


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中医医书中,医生运用心理疗法的案例有六百多例,可见心理治疗在中医治疗中,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对中国传统医学而言,把人的身心看作一体,《灵枢·天年》云:“血气已和,营卫以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身心一体才是完整的人。


身体的不调会影响心理,“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素问·调经论》),同样心理的不调,也会影响身体,“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


《东医宝鉴》说:“古之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致于有病;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乎?虽一时侥幸而安之,此则世俗之庸医,不足取也。”认为疾病的根本在人心,治病不医心,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01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在中医里是屡见典籍,并且收效甚好的一种疗法。


在面对许多“疑难杂症”,其实也就是如今划归精神类的疾病时,药物往往难以见到效果,中医们便积累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心理疗法,比之如今的认知行为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名医类案》记载:一人误饮有很多小红虫的水,从此,总觉得“心中如有蛆物”。治疗者将一些红线“剪断如蛆状,用巴豆二粒,用饭捣烂入红线丸十数丸,令病人暗室内服之。”等到他拉出来后,看到那些红线“荡漾如蛆,其病从此解。”医生并没有真正开药,而是让病人建立肚子里没有虫子的认知,当病人建立起了良好的认知,病就不药而愈了。


还有用厌恶疗法的。《世医得效方》记载:为了治疗一个酒精成瘾的“酒鬼”,医生让家人把他手脚捆绑起来,放一坛酒在酒鬼口边,“其酒气冲入口中,病者急欲就饮,坚不与之”。一会儿病人吐出一块瘀血,医生便让家人将瘀血放人酒中烧煮。瘀血形状难看,并且散发出浓浓的恶臭味,把这位酗酒者恶心到不行。这个嗜酒如命的人“自后虽滴酒不能饮也”。


名医俞用右接到一个癔症病人,这个病人是女性,因为一次打哈欠把手举起来便从此再也不能放下去。当她来到俞用右面前时,依然高举双手,请求医生施药。俞用右当下取来银针,扬言要解她裙襦,还没来得及等病人同意,俞用右便已经开始拉病人的裙带,病人因为羞耻,害怕裙子当着众人的面掉下去,下意识地用手去提裙子,从此手就能放下了,行动如常。


更为精密的,还有使用“系统脱敏疗法”的。


系统脱敏疗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称为“系统”,便是因为行为疗法的脱敏要建立恐怖或焦虑层级,逐渐实现摆脱焦虑和恐怖,是非常系统,也是针对焦虑症和恐惧症最为有效的疗法。


虽然号称是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实际上中医对此也有一定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惊者平之”。


元朝的名医张从正就用过这样的方法,并且这例医案和现代的系统脱敏法相比,颇为神似。


《儒门事亲·内伤形》记载了一例张从正用系统脱敏治疗恐惧症的案例:卫德新之妻晚上遇盗受惊,从此,一听到响声就“惊倒不知人。”张从正在治疗时首先当着患者的面以木猛击茶几,“其妇大惊”,但是“张曰:‘我以木击几,何以惊乎?’”,他让患者暴露在恐惧环境中时,又立马令其放松。“伺少定,击之,惊少缓。又斯须连击三、五次”,张子和反复如此,让恐惧和放松状态交替,直到患者不再恐惧。然后,“以杖击门,又暗遣人击背后之窗”建立更高的恐惧情景层级,“是夜使人击其门窗,自夕达曙”然后继续提高层级,最后“嗣后虽闻雷声亦不惊”病人的惊恐症状完全消失。



 02 

“精神分析”疗法


传统医学的心理治疗,除了立竿见影的行为疗法,还常常采用具有精神分析色彩的心理治疗,让病人直面无意识,沟通意识与无意识间的连接,消除力比多的冲突,从而减缓、治愈症状。


《灵枢·师传》篇说:“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传统医学认为治病要“顺其志”,也就是要让病人内心的力比多得到流动,要让病人的自我和本我能够和睦相处。


《程杏轩医案》记载了清代名医程文囿治一“室妇郁症”,就是治疗一个患了抑郁的女孩,医生发现该女孩其实是性欲得不到满足,该女是因思嫁未遂致抑郁,于是进食即吐,药治无效。于是劝告女孩家长令其出嫁,女孩嫁人后症状就痊愈了。


《景岳全书》讲治疗“诈病”,除了故意装病,还有就是有症状但是查不出器质性原因的疾病,如今不再称为诈病,而是称为癔症。治疗癔症要“借其欺而反欺之,则真情自露,而假病自瘳也”。


“借其欺而反欺之”,这就是精神分析中的利用其防御机制进行工作,让其“真情自露”令无意识涌现,就可以达到“假病自瘳”的治疗目的了


弗洛伊德说精神分析治疗的秘诀在于“爱与工作”,《四川医林人物》载:“肖文鉴,南充人。一室女患郁症,形消骨立,鉴嘱女结伴锄菜园蔓草,刈草二背。女初不耐,久习为常。如是一百,体渐强壮,面生华泽。”肖文鉴医生的治疗方法,也未尝不是“爱与工作”的体现。转移,是精神分析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例如催眠,就是一种转移的方法,而工作也是如此,当患者心理能量得到转移,不再固结于一处,并且在工作中树立起自我效能感,获得自我认同时,心理症状就不药而愈了。



 03 

人本治疗


传统医疗非常讲究“以人为本”,《素问·汤液醪醴论》甚至指出“病为本,工为标”,与人本学派的“来访者中心”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人本学派认为人天生具有自愈的能力,心理治疗师的作用不是去药到病除,而是去帮助病人找到自己的需求,以人格的成长为手段同时也是目的,来带动整个心理系统的成长,已经症状的治愈。《素问·汤液醪醴论》“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正是人本的精神,患者自身才是治愈的关键,医生起到辅助的作用。


《灵枢·师传》,也指告诫医者:“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在治疗中,劝慰开导病人,是治疗的手段,也是医者的义务


孙思邈指出:“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治,以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患,染着坚牢,情不自抑,因此成疾。”医圣孙思邈的观察与当代的研究有相似的观点,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女性大于男性,神经症、抑郁症等疾病,女性的患病几率几乎是男性的四倍,这也是因为男性女性的生理构造以及社会影响的不同所导致。


看似冷酷的指责,实际也是人本的精神,在乎患者个体,而不仅是症状,《内经》中提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尝富后贫,尝乐后苦......必问贵贱,封君败俗,及欲侯王”,对于来访者除了症状的诊断,更要对来访者个体的心理甚至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等加以诊断,比之人本的会谈,同样具有来访者中心的精神。


并且孙思邈看似冷酷地对女性进行责备,实际上也是在告诉我们人本身的能量对身体的影响,女性之所以比男性多病,并且更难以治疗,不在于身而在于心,如果我们能够协调自己的内心能量,都可以做到健康并快乐。


无论心理治疗还是身体的治疗,医生都要学会“等”,等待病人准备好痊愈,医生才能施术。所以医生医不好喝酒的肝病患者,心理治疗师也医不好内心动力没有启动的来访者。


传统医学以患者为中心,不是书本里的字句,而是医者所奉行的原则。


《儒门事亲》载:“息城司候,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之,罢,便觉心痛,日增不已,月余成块状,若覆杯,大痛不住。药皆无功,议用燔针炷艾,病人恶之,乃求于戴人。戴人至,适巫者在其傍,乃学巫者,杂以狂言,以谑病者,至是大笑不忍,回面向壁。一、二日,心下结块皆散”。戴人就是那个使用“系统脱敏疗法”的张从正,他不仅为了病人敲桌子敲门,还为了病人当着大众的面扮演小丑,又蹦又跳还说段子逗患者乐。这样的治疗,心理治疗师也难以做到。


 04 

情志疗法


情志疗法是中医的特色,现代心理治疗对此多有借鉴,但是情志疗法是中医所特有,不仅是方法,更是其背后的哲学背景。


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根本理论之一,传统医学认为“阴阳消长”“五行生克”,是治疗的根本方法,于是也提出了相应的心理疗法,称为“以情胜疗法”。《素问·五运行大论》言:“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愤怒的情绪失调就会伤及肝脏,可以用悲伤的情绪来中和愤怒的情绪,而高兴的情绪失调会伤及心脏,就要用恐惧的情绪来中和,脾、肺、肾也是各有所主,各有所和。这是道家的自然之道,也是儒家的中庸之道,情志疗法的背后,代表了整个中华哲学的精髓和根本。


金代朱丹溪也曾诊治一年轻秀才。秀才新婚后突然亡妻,终日悲伤哭泣,食寝失常,形神俱损,遍求名医,久治无效。朱丹溪诊其脉后说: “你有喜脉,恐有数月。”秀才捧腹大笑说: “什么名医,男女不分,庸医也。”此后每想起此事就发笑,亦常将此事作为笑料告之他人,与众人同乐。后来秀才心情慢慢好了起来,食欲增进,病态就消除了。


《吕氏春秋》记载齐闵王因为思虑太多,导致一病不起,于是请宋国的名医文挚来治病,文挚诊断后发现齐闵王的症状是由于思虑过多引起,于是故意激怒齐王,对齐王傲慢无礼,请三次才去给齐王开药,一到齐王床边,直接穿着鞋踩上去跨在齐王身上看齐王。齐王终于忍无可忍,大发雷霆要处死文挚,也因为这么一怒,齐王的病竟也不药而愈了。


《奇症汇》载:李大谏的父亲由于儿子科举高中,于是大笑不已,历时十年,“初犹间发,后宵旦不能休”。治疗者让其儿媳捎信回去说他儿子死了。患者大悲,悲属阴,正好用来调节喜即阳过盛,大悲显然是阴盛于阳,于是又捎信回来说儿子病治好了。李大谏的父亲一喜,阴阳便平和了,于是“笑症永不作矣”。


情志疗法往往在生活中运用灵活,并且出人意料,效果良好。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情绪能够“发而皆中节”,就是养生,也是治病


修身养性是很靠谱的疗法,于身于心都是如此。


情志疗法中除了“以情胜疗法”,还有音乐、艺术、喝茶、静坐,都是心理治疗。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医院曾经利用中医的情志说来治疗神经症患者,其中一例:患者,女,36岁,教师,已婚,2013年6月7日初诊,因夫妻感情不和而渐表现情绪低落,兴趣少,喜静怕乱。懒散少动,严重时则有厌世情绪。人院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常规药物治疗,辅以中医“喜胜悲”之工娱疗法,音疗曲目为“百鸟朝凤”,适当体育活动,10天后患者心情明显好转,兴趣活动增多,饮食大增,获痊愈治疗效果。



 结语 


中国传统的医学以及哲学,都特别强调“心理”,如果心理学离开了心,那么心理学又是怎么样的科学呢?


西方在公元3世纪后,随着古罗马文化的衰落,特别在中世纪,精神病人被视为魔鬼附体,他们被送进寺院中去,用祷告、符咒、驱鬼等方法进行“治疗”。许多专门“著作”,研究魔鬼的性质与精神症状的关系。甚至教皇亲自指定编辑一本名叫《魔鬼的锤子》的手册,来为拷问、审讯、发现“魔鬼”提供方法。


至中世纪未宗教思想更形荒唐,对待精神病人更为残酷。如用烙铁烧炙皮肤,用长针穿舌头等,用可怕的苦刑来处罚躲藏在躯体内的魔鬼,使之无法栖身。声援精神病人的正义呼声很可能被宣判为异端邪说,那些人被当作社会上的危害分子而加以烧杀、坑害。成千上万的精神病人被伤害,被控告。


中国对于心理的重视以及关怀,是传统文化里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发展现代心理治疗的同时,传统医学中“大医精诚”的精神和誓言,依然值得所有心理工作者去学习、传承。


- END -

文章 | 整理自网络
图片 | 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为你推荐

成员招募 | 心理学交流社群 招募成员了~
心理咨询师扶持计划|全免费
心理咨询师公益督导服务
【限量领取】房树人必备表格、制度、文档49份

【50部必看的经典心理学电影】在线下载收藏

免费领取: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经典案例汇编

【限时免费】90份心理咨询经典案例报告逐字稿

【免费领取】学校心理辅导ppt经典案例+反校园霸凌(逐字稿)

免费领取:40份萨提亚治疗必读文档+萨提亚冥想音频22首
免费领取【心理咨询师必备常用表格、制度、协议80份】下载收藏

心理咨询师专用表情大全,不要笑!

16岁儿子抑郁自杀后,我才看见了他心里的那根刺

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48部电影

如果各心理学大佬会发朋友圈,会是怎样…

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毕淑敏:学习心理学是生命的福祉

90岁心理医生对人生的终极建议:活着不必太用力

【心理漫画】中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一亿,图解告诉你该怎么做

对不起,我要回去学心理学了,别再找我了!


心师之友
心师之友是一个专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爱好者提供免费的就业辅导 专业培训及就业服务的公益性质平台 为了让更多想加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朋友从中获益,我们特筛选出有严格的受训背景的资深心理咨询老师为同行们提供公益督导 课程 读书会等专业的系统培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