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部分 阳面功能
第1讲 主导功能Ni
内在的景观
感知之谜
内倾型直觉
村上春树:地下的黑暗
顿悟、预知的表象
有趣的对比
吸引力法则
想象,现实,因果倒错
真实案例
奇特、诡谲的创造力
「旷野中叫喊的声音」
小结
第1讲
主导功能Ni
内在的景观
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着两个世界:外在的客观世界,和我们认识、重构的观念世界。
外在世界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高地阔,风声鹤唳,绿肥红瘦,内在世界则是以此为印象,分析、判断、推测、幻想,进而构成的观念世界。
客观世界是外在的,不以人们认识与否改变,独立存在。而观念世界则不同,它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之中。
当我们认为,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只是外在世界的一个投影,而非真实的世界,外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我们便有了外倾(E,Extraversion)的倾向,因此,外倾型人格竭力向外在世界发展,试图认识外在世界一切。
当我们认为,我们所认知的世界是一个主观的世界,每个人对世界认识的视角不同,他们所体验的世界也截然不同。外在世界只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与之共存的,是记忆、想象、虚构的世界、被压抑的思想及其产生的梦、人类共通的观念等,甚至外在世界并不重要,梦和想象同样真实时,我们便有了内倾(I,Introversion)的倾向。
根据上述看待世界的视角不同,荣格对这两种不同的心理倾向进行了划分与定义:
外倾的标志性特征,是与客体保持积极的关系,相形之下,内倾者与客体的关系是消极的;
外倾者按照外界的集体的标准,比如时代精神等,调整自己的适应形式和反应形式,而内倾者的行为主要是由主观因素决定的。
外倾者的「所想、所感、所为都与客体有关」,他将自己的兴趣移出主体,移到客体身上,他为人处事的方式主要取决于外界。
而对于内倾者来说,主体是定位的出发点,客体最多轮到第二位,只能间接发挥作用。
——《荣格心理学》
直觉与感觉
正如不同的人对内外在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喜好与倾向,人们对认知事物也有着不同的偏好。
有些人偏好于「见山是山」,当我看见山石草木时,在脑海所出现的,是山石草木之形色,风拂过,便多了气息与触感,这就是感觉(S,Sensing)。
有些人则截然不同,他们认知事物,一如白居易的诗词「花非花,雾非雾」,事实上,他所见的花与雾,描述的是一种梦境,「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一位INFJ朋友向我描述过对她对风的独特感受,风来,便会觉得有身心解离之感。于是风便失色、失声、失温、失味,全然转移到内在,形成一种奇妙的感受,欲辨已忘言,这便是直觉(N,Intuition),更准确的,是内在直觉Ni。诗人西贝这样写道:
「风虽大,都绕过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