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视力却对人视而不见
有听力却常常充耳不闻
有语言能力却三缄其口
以至于不能与他人
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
孤独症患儿的特别之处,您是否了解过?近年来,尽管孤独症已经受到了社会大量关注,但仍有一些识别和防治的误区需要注意。
小宇是个6岁的男孩,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皮肤白皙,在妈妈的陪同下静静地坐在诊室的椅子上。他一直低着头,自顾自地玩着小汽车,如果不是对医生的询问没有任何回应,他应该是别人口中“乖巧的孩子”。
小宇出生于一个高知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博士。因父母忙于事业,小宇出生后一直由爷爷奶奶帮忙照顾。从小,小宇就很安静、内向,不爱与小朋友玩。3岁半上幼儿园时,小宇不仅不愿意与小朋友玩,还不听老师的话。这时,父母渐渐觉察出异样,感觉小宇过于内向,于是经常教育他多同小朋友交流玩耍,但小宇完全听不进去,有次妈妈急得打了他一巴掌,小宇伤心地哭了两小时,很是难哄。小宇父母没有办法,只好作罢。
转眼间,小宇6岁了,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开学后,老师多次与小宇妈妈沟通,反映小宇在学校与老师很少有眼神交流,经常独自待着,不与其他同学说话,有时会突然紧紧抱着同学不松手。上课时,小宇也经常不听讲,独自蹲在墙角玩铅笔。老师委婉地建议小宇妈妈带小宇到医院排查一下是否有心理障碍。
小宇妈妈很困惑,小宇很聪明,怎么可能有心理障碍?在她看来,小宇的记忆力特别好,几乎认识所有的汽车品牌。从1岁多还不会说话时起,只要随便指向一辆汽车,小宇就能马上说出这辆汽车的品牌。玩玩具汽车时,即使只玩一辆玩具汽车,小宇也能独自玩上几个小时。另外,小宇对数字特别敏感,能记住一些较长的数字组合,甚至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位数。
带着难以置信的心情,小宇父母带着小宇来到医院进行相关问诊及检查。最终,小宇被诊断为孤独症。
孤独症病因不明,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相关,也和多种环境因素有关,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孤独症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语言发育障碍等。其中,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表现。有的孤独症儿童在婴儿期就回避和他人的眼神接触,不像一般幼儿那样伸手要抱抱,不会撒娇,也很少有面部表情变化,对周围的呼唤不理会,甚至有家长怀疑孩子有听力障碍。
大约三分之二的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障碍,很多孩子在1岁以内时缺乏牙牙学语的阶段。很多典型孤独症儿童到5岁时仍缄默不语,有的甚至终生不语。
日常生活或者家庭环境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孤独症儿童的不安或反抗。有些孤独症儿童对某些物品或玩具会产生特别的依恋,尤其喜欢重复刻板的游戏或活动,如爱看广告、天气预报,甚至有的孩子专门喜欢看财经报道、股市行情等节目。
需要注意的是,孤独症的严重程度不同,表现也会有差异。越是症状偏轻或不典型的孤独症儿童,越不容易引起家长的注意,就像上述的小宇。
孤独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所以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预防孤独症的发生。不过,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孤独症的发病风险。
第一,要重视孕期保健。孕妇在怀孕期间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比如烟酒、化学污染物等。
第二,孩子出生后,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多与孩子互动和交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如果发现孩子有疑似孤独症的症状,要及时带孩子进行筛查,以便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孤独症的治疗一般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行为治疗、语言治疗、社交技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药物治疗等。大部分孤独症儿童的智能水平低于正常。孤独症治疗开始得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
不过,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治疗方法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但需要强调的是,孤独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医生和老师等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误区一:孩子仅仅是性格孤僻
很多人对孤独症存在误解,认为孤独症儿童只是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实际上,孤独症影响着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孤独症儿童在社交场合中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困难,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常的情感联系。比如小宇无法与同学正常交往,甚至自己的情绪也无法有效表达,有时抱着同学不松手。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孤独症等同于性格孤僻,而应该深入了解孤独症的特点和表现。
误区二:孤独症患儿只要接受规范、统一的治疗,都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每个孤独症儿童成长环境千差万别,发病影响因素各异,治疗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适应新环境、学习新技能。需要根据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制订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对此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误区三: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是专业机构的事,家庭无能为力
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将孤独症儿童送到专业机构接受治疗,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实际上,家庭是孤独症儿童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治疗过程,了解孤独症的特点和应对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关爱和支持的家庭环境。
来源 | 《大众健康》杂志、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