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还能长高吗?究竟还能长多少”?这可能是家长心中绕不开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对孩子的生长现状和潜力作出正确判断?靠年龄?靠比较?靠感觉?都不是,比较牢靠的方法是“测骨龄”! 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理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骨龄)。与生理年龄相比,骨龄更能准确地体现儿童真正的生长发育水平。
标准骨龄图
一些影响孩子身高的疾病,如性早熟、肾上腺疾病、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都可以通过测骨龄提前发现,早发现意味着孩子能够争取到宝贵的长高时间。
对于健康孩子,定期监测骨龄不仅能了解孩子的生长潜力,也能通过针对性地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争取到更大的长高空间。
骨龄检测也非常方便,只需通过拍摄一次左手正位X线光片即可,后期通过与正常骨骼发育的标准比较(或评分),测算实际的骨龄。拍摄一次骨龄片产生的辐射量是微乎其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3岁的甜甜身高1米48,最近半年都没怎么长个,家长带她到医院经过骨龄测试发现,13岁的悦悦骨龄已经15岁,比实际年龄偏大2岁!这意味着甜甜的骨骺马上就要闭合了。骨骺闭合就失去了长高机会,按目前情况看,悦悦的成年身高不会超过1米5。像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明知道自己孩子矮但又不愿面对,寄希望于是晚长,结果错过了最佳干预期,后悔莫及。如果能够早点来测骨龄,医生还可以通过饮食、生活方式、药物等干预形式来帮助长个儿,但现在却已经无能为力。人体正常骨骼发育过程中骨骼的原发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化速度、骨骺与干骺端闭合时间及其形态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以月或年来表示,称为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
骨龄是评估骨的成熟度,它能评估个体生长潜力和性发育成熟的趋势。骨龄比实际年龄更能反应出个体发育水平和身体成熟度,确实可以根据骨龄来预测成年终身高。测骨龄时,医生要拍摄孩子左手腕部的X光片,医生会根据左手一些骨骼(如指骨、腕骨及桡尺骨的下端等)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测骨龄对儿童生长发育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通常情况下,儿童的骨龄与实际年龄一般都是相符的,上下浮动不超过 1 岁。而在疾病状态下,骨龄与实际年龄往往不一致。*骨龄小于实际年龄,可能与体质性发育延迟、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有关;
*骨龄大于实际年龄,则可由性早熟、肾上腺疾病等引起。
骨龄预测身高法被广泛用于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程度、速度、水平和潜力。但由于骨龄存在可变因素和个体差异,性别、内分泌、地域、种族、遗传、营养等都会影响骨龄,所以:预测终身高≠实际终身高
正常儿童生长规律≠异常儿童生长规律
一次骨龄的预测身高不代表最终身高,预测终身高会随着骨龄和生长速率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骨龄一定要定期检查,进行动态监测哦!
一般情况下,女孩15岁,男孩16岁骨骺就接近闭合,而且发育后孩子能长高的数量已经受限了,所以一定要在孩子10岁之前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
家长也可以对照下面的儿童身高表看一下自家孩子的身高,如果孩子身高值低于3rd(第三百分位)这一栏的身高值,那么孩子身高已经属于矮小,必须马上前往医院测骨龄,并进一步检查。如果孩子身高低于10th(第十百分位)这一栏的身高值,则提示孩子身高偏矮,也建议前往医院测骨龄,找出原因,进行有效干预。(点击图片即可放大查看噢)此外,如果孩子在某一时期突然蹿个儿,也要引起警惕。因为真性性早熟会导致孩子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但同时也会使孩子骨骺提前闭合,致使孩子成年后身高明显矮于同龄人。
还有疑问?
可以给我留言哦~
身高是一条单行线
错过将无法改变
科学干预,助力孩子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