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二年级在学生活动中心开启了一场跨学科、跨时空、跨文化的视听盛筵,奏响了综合实践学习的和美乐章。此次活动以历史剧《百年缱绻 葳蕤津城》为载体,但又绝非历史一个学科的独角戏,它将历史、语文、美术等学科进行了深度融合,让各学科在舞台上“美美与共”。同学们也在沉浸式创作中体会到了开放、合作、多元的综合实践学习特点,受益匪浅。
此次学科实践学习,师生查阅了大量史学资料。同学们认识到:史笔与文笔恰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他们完美融合,为我们表现了历史之真和文学之美。若无史实做基础,文学渲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难有说服力;而如果只有铺排史实,不借助文学艺术来渲染,这样的历史也必定是枯燥、寡淡的。史笔与文笔的结合,才使历史变得好看,文学变得厚重。达到了事、情、理的完美融合,取得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在此次实践学习中,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历史、文学的各种手法,并借助美术课、信息技术课所学知识,精心制作幻灯片,进行舞台布景……这些均是为更真切的“回到历史现场”。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也深刻领会到剧中所传达的历史观念、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采编组
为了饰演好周恩来总理这一角色,我广泛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服饰,剧本中的人物和事件等。在查阅过程中,我发现了周总理的这样一个细节——右臂总是微微抬起放在腰间。而这一细节也非贯穿总理始终,当其青年时则尚未如此。因而剧中这些细节,也可以辅助区分总理的不同时期。为了将人物表现得更逼真,我在表演时抓住此细节,这又和语文学科中的表现人物的手法——动作、细节等描写契合。我就是在不断雕琢细节中将人物由形似到神似。
——高二年级 刘同学(饰周恩来)
在实践学习中,我领略到了奇文瑰句般的语言魅力,感受到了跨越百年的历史沧桑和在最后呈现阶段中的舞美震撼。同时也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民族危难之时那些救亡图存、自强自救的仁人志士,更加立体地阅览了百年二南开建校史,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定会助我们翻越重重难关,最终抵达成功之彼岸的道理。
——高二年级 徐同学(饰康有为)舞美组
此次活动,我们通过演绎天津的近代工业史,一瞥故乡天津的过往潮汐,从永乐帝的渡河到地铁下的城墙,从嘶嘶作响的机器到繁忙运作的港口……邀大家共赏这百年缱绻,赞美这葳蕤津城。
——高二年级 范同学(导演组)
很荣幸能成为本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学科融合的魅力。综合实践学习是开放而多元的,收获也是丰富的。从话剧的编撰,到最后的演出谢幕,经历了许多坎坷,但也让我们获得了许许多多的经验和宝贵的高中回忆。在剧本编排时,学到了之前不曾了解到的家乡的历史故事,让我对天津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挑选演员以及编排场景动作等方面,我们既尽量贴合历史人物形象,又不断打磨雕琢,让其更生动逼真地呈现在舞台之上。在整部话剧中,既体现历史之“真”,又体现文学之“美”和美术之“工”,文史本就不分家,学科也本无界限,打通学科,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高二年级 陈同学(导演组)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综合实践学习不仅将学科融合,更促进了知识体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也是“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今后我们还将在深耕学科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撰稿:陈欣怡(学生)
孙秀梅
摄影:高二年级
初审:杨 华
复审:李延雨
编辑:刘 文
制作:胡新璐
终审:尤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