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落实“三新”要求,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探索“大思政课”背景下的教学实践策略,12月6日上午在第二南开学校小学部开展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的专场研讨活动。到场的嘉宾有: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孙静老师、各区教研员及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代表。大家共同见证了小学部项目化阶段展示成果。
首先,张伍祎老师针对本次活动做《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项目介绍,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为例,从项目的缘起,项目化学习设计,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教育教学效果四个板块展开阐述。从实践的角度,向与会的老师们展示了项目化学习的成果。从如何促新课程理念落地、推进项目化学习、探索“大思政课”背景下的教学实践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汇报。
随后,小学部教师展示了两堂精彩纷呈的项目化教学观摩课。王思然老师讲授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的第二课时。王老师以“寻找家乡民间艺术被冷落的原因”为主线,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贴近生活的实例以及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带着孩子们共同学习。学生在课堂中深入了解了目前家乡一些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面临困境的原因,完成了思维导图的绘制并用自己的理解为原因的优先级排序,为后续同学们探究“如何传承家乡的民间艺术”做好了知识的铺垫。
再后,于文俊老师进行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的第三课时的讲授。在基于第二课时知识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起想办法来解决“如何去保护和创新家乡民间艺术?”,同学们开动脑筋设计宣传标语、起草提案、成立小小宣讲团、设计文创作品并利用AI技术进行展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振兴家乡民间艺术献计献策。第三课时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有效提升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最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孙静老师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特征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关键概念与能力,是“扎扎实实地在做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此外,孙老师还强调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关键在于“情感的激发与思维的发展”,给老师们提出“三个下功夫”的宝贵建议,让老师更加明晰了今后的教学方向。
以听促教,以评提效。每一次的专家指导活动都是一次理念的引领,思想的碰撞。项目化学习融合多学科知识,恰似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搭桥铺路”,让他们在综合运用中提升素养,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的大门。展示活动虽落幕,但项目化学习革新、创新素养培育的征程仍在继续,小学部将探索项目化学习的更多可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撰稿:张伍祎
摄影:刘 莹 李莹莹
初审:王 嵩
复审:于文俊
编辑:刘 文
制作:胡新璐
终审:尤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