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案包邮(ID:kol100)授权转载
作者:kuang13
记得刚进广告公司那会儿,有天晚上老板开会,说新进一个项目,情况怎样怎样,大家听的都没啥精神。
这时老板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想起依然热血沸腾:
「大家听好了,这个项目,我是要拿奖的。」
彼时的我表面风平浪静,但内心已经燃了起来,加班的疲惫一扫而空,恨不得回去再写100条广告语。会议室里顿时有种士气爆棚的感觉,大家的眼神开始变得光亮……
从那时起,“做广告就是要拿奖”这件事就深深烙印在了心里。我想每一个做广告的人,应该都想象过自己拿奖的情景吧?不然广告这么苦,到底是谁在坚持啊?
但现实往往比较残酷,绝大多数广告从业者,可能都很难获得参奖的机会,而颁奖的创意节基本也成了行业大佬的圈子聚会。
对大多数人来说,创意节就成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听过但没真正见过的东西。
这种圈子文化让很多新成立的小公司很难挤进圈子,无法靠奖项给自己背书,从而催生了一些专门用来圈钱的奖项。
各种水奖满天飞,一手交钱,一手拿奖,把创意节做成了赚钱生意。数据是买的,新闻稿是买的,广告奖也是买的……花钱买奖,孤芳自赏,关键花钱买的还是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奖。
去年在广告黑榜看到一条评论,那句“能不能少中几个?”真的是看一次笑一次。
除此之外,很多创意奖的评选也在和真实消费市场脱节,几位评委关起门来三天两夜,票选出那些最符合业内人士心中好创意标准的广告,但广告真正的受众——消费者却没有发言权。
所以从这些角度来说,中国目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广告节。
它不应该只是广告大咖的节日,也不应该是画地为牢的圈子文化,更不应该成为赚钱工具,它应该是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的,无论是创意老店还是广告小厂,无论是广告人还是品牌方,无论是圈内人还是圈外人。
总之它一定要让大家找到创意的乐趣,这才有节日的感觉。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特别喜欢去年的“广告狂人创意节”,真的看出了一种广告节日的feel。
就像磨物创始人蔡文宇在获奖感言时说的:我来的有点晚,进来一看是乐队表演,我还以为进错场地了……
主持人的开场互动也挺别致的,两位主持人分别是来自颉摩广告的Kama和《跃上高阶职场》中被大家熟知的广告人八月。
Kama说:“当我俩的照片在预告里发出后,网友都评论说这是美女与野兽,我就感觉自己长的很没礼貌,所以特地戴了一顶礼帽,争取做一个礼貌的野兽。”
又是谐音梗上大分,场子立马就热了起来。紧接着的嘉宾致辞也整成了一场脱口秀。
广告狂人创始人表示这次的奖杯设计,特地邀请了中国首位戛纳金奖设计师熊超。原本说好一稿不改,结果硬是改了5、6稿,让当时正负责北京冬奥视效导演的熊超直呼冬奥会都没你难做。
然后高潮来了,狂人让大家猜,最后用了第几稿?没错,是第一稿。
后面北京奥美总经理奥特曼的脱口秀致辞也蛮有梗的。
他讲到广告预算的话题,在谈合作的时候,感觉这预算是要去火星。等到签合同的时候,一看这预算,就是个小火星儿~
建议以后所有的广告节嘉宾致辞都按这个标准来。
有广告行业的老前辈私底下和狂人表示,“做这个广告节,一定和那些无聊的评委去评奖区分开来,做到真诚&真实,让遗落每一个角落的好创意都被看到,被欣赏,被影响。”
可以看出来,其实那些行业大佬们对那些传统广告节的枯燥乏味,同样也是排斥的,毕竟创意人都喜欢轻松自在,那种机械无趣的颁奖领奖……本身就很不创意,很不广告。
所以我们看到,一向稳重优雅的马晓波老师在颁发“2023广告狂人个人奖”的时候,上台后没有直接颁奖,而是若有其事的盯着台词卡,一字一字念到:
“上面写的是——先插播一个广告,群玉山咨询正在招聘,有任何感兴趣的朋友,请大家先把简历转交广告狂人~ 好,下面我们开始颁奖。”
下面一阵笑声~ 这无处安放的幽默感和松弛感。
获奖者是木瓜创意的刘峰,他的获奖感言讲了一个自己的经历:在他2007年刚进奥美的时候,他问从实习生做到创意总监最快多久?回答是七年,他就想我能不能把这个时间缩短一些?现在过去了17年,他也已经是创意热店的总监,做广告的快乐、痛苦、挫败、好胜心,让他觉得这十几年的人生是非常满意的,希望现在还在做创意的人,都有一股傻乎乎的劲儿,能够一直做下去。
所以究竟是什么在支撑一波又一波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尤其在广告三天两头被唱衰的当下,靠的不就是这股劲儿么?如何能鼓足这股劲儿,荣誉感一定是其中之一。
这才是广告节最大的价值所在,不是单纯为了奖励那些舞台中央的广告人,更是为了激励更多年轻人向着这个舞台聚拢。
就像后来熊超在台上讲的:
在和广告狂人交流的时候,他希望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奖项,代表了中国年轻人的创造力,不像那种画地为牢,画一个圈。我觉得我们就是创作人,不仅是广告,我告诉我自己的,我也告诉大家,你是一个创作人,你可以把创造力运用在任何行业,不仅仅是广告,很有幸跟大家分享这个观念。
广告狂人创意节应该是国内少有的设立“创意新人奖”的创意节,而且和其他“十大奖项”选一位代表致辞不同,获新人奖的每一个新人都可以上台讲话,年轻人需要被看见,而这里几乎汇聚了中国所有顶级创意机构和品牌方的目光,谁懂这个设计的含金量?
其中最后一个女孩的致辞,直接燃爆了全场。
这是来自W广告的官莹,她说:
其实说来很惭愧,因为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广告人,当年大学的时候我学的是新闻,在做了这么多年广告之后,我才发现,淦!原来做广告就是做新闻,因为只有真正好的创意才值得上big news大新闻。
所以我觉得这样相比下来,我们真的是做的有点窝囊,我们只有买新闻稿,我们从来没有上过新闻,所以我想说虽然这里是广告狂人的现场,但我希望明年的big news是你和我一起共同创造的,就是因为我们的创意可以改变他人,可以影响世界,我们才有值得上新闻的魅力。
所以在场的所有的狂人们,我不要跟大家在广告颁奖的现场相见,希望我们以后永远不会在这个舞台相见,我们以后在头版头条见!2024一起上新闻!
燃起来了有没有?
所以这真的是一个很偏爱年轻人的广告节,即使你只是一个新人,或是一个刚成立的年轻创意热店,都可以用作品在这里亮出自己。
虽然理念很open,但在奖项设置上,狂人创意奖却是非常的old school,基本就是文案奖、美术奖、广告片奖以及人物奖、公司奖这些一看就懂的,没有那种为了收费巧立名目发上几百个奖。
在评奖设置上,狂人创意奖采用的是大众评审的方式,完全放开的网络票选,给大众看的广告就完全交给大众来评判。
虽然评奖设置、参与形式都非常年轻化,但现场的含咖量却不低,简单放一个去年的嘉宾名单看看。
不管你是广告公司,还是创意人,都可以带着作品来切磋一下,如果你只是单纯喜欢创意,也可以通过投票以及直播看看今年又能搞出些什么新花样。
就是这样的狂人创意节,节目的形式有创意,评审的方式敢于创新,愿意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而不是为创收。
另外你也不必担心你的获奖只是孤芳自赏,因为奖项背靠广告狂人全网500万的品牌创意人,去年的视频光在小红书就有100多万的播放量。
在这里品牌方可以物色对味的创意机构,创意机构也可以物色味对的创意人,就像Kama在颁发十佳文案奖时开玩笑说的:
“本年度十大文案获奖者,这些脸大家记住啊,要挖人的可以照着这些脸去挖。”
我们未必要在这里挖人,但一定可以在这里找到更多同频的人。
当你感觉这个世界无趣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些有趣的人,然后大家一起干翻这个无趣的世界。
·END·
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