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芬叶洪新:任何产品都值得重做10遍
创业
2024-10-20 23:00
浙江
“不是我们便宜,是别人卖贵了”
—— 徕芬创始人叶洪新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成功往往被视为背后隐藏着强大的学历背景、庞大的资源网络。然而,徕芬在短短三年内从无到有,这背后,却是叶洪新这样一个草根逆袭的故事。他,1986年生于丽⽔,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童年时期家庭因经商负债累累、甚至不得不靠捡垃圾谋生的普通人。让我想起了海林格的一⾸诗《我允许》:“你要允许自己⾛错路,允许自己看错人,允许你爱的人不爱你,允许工作为难你,允许付出没有结果,允许今天开心,允许今天不开心,允许一切的发生,接纳一切的发生。”而在叶洪新的视角里,他允许的维度更深刻,“就算现在猝死我也能接受”,他眼神坚定,整个人显得异常平静,彷佛早已看透生死,每天全心投⼊在自己热爱的创造中,没有一刻是虚度或遗憾的。他曾说,如果能有乔布斯一半的成绩,再给我活几年就够了。据第一财经报道,2024年度全国登记在册⺠管企业数量超达5200万家,其中规模5亿以上企业数量超过9000家。徕芬则处于一个不同的量级。虽然数字不能用来说明全部问题,但以下数据能让大家对其规模感知一⼆。徕芬5年时间,200多人的研发团队,5000人的制造力量,用户规模超千万。徕芬商业奇迹的书写来自第一个产品——高速吹风机。“不是国际大牌买不起,是国产更有性价比”,网上⼴为流传的段子道出了群众的心声。叶洪新承认性价比是毫无疑问的,“倒也不觉得我们有多便宜,是别人比较贵”。在他的认知里,买一台洗衣机或者冰箱花3000元能理解,但是一台吹风机要3000元是偏贵的,大众眼里的吹风机应该是100-300元左右的预算范围。徕芬一开始的定价是599元,而国外的产品则在3000元左右。即便后来国外产品降价到2000多元,徕芬依然能够以199元的⼊门价格提供高质量的高速吹风机。一直以来都有声⾳将徕芬称为高端“平替”,叶洪新承认在价格层面确实如此,但在受众⻆度,他认为谈不上真正的平替,只是两个品牌的用户群体不一样。徕芬的⽬标是“好科技惠及人人”,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在商业世界,平替打败正主的故事不少见,但叶洪新依然对这位行业开创者保持着深深的敬意。“他们的品质和工艺设计无可挑剔”,他坦诚地说道,就如同汽车行业尊敬特斯拉,⼿机行业尊敬苹果一样,徕芬尊敬国外同行在高速吹风机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在做电吹风前,叶洪新只是在研究飞行器和电动滑板车里发现,高性能的无刷电机有很多用途,就想把它用在吹风机上,想法有了就开⼲,也没有做任何市场调研,真正开始做的时候,才发现国外的产品已经做得如此完美。“我们甚至认为无法超越它。”在外人看来,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放弃似乎是更合理的选择。但他却没有这样做。“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已经进来了,停不下来”他淡淡地说,“第⼆个原因是,我们认为别家的产品实在太贵了。如果我们能在价格上有所突破,那将是一个很好的切⼊点。”创业初期的徕芬并不显眼,甚至可以说是“草台班子”。“我们一开始完全是凭感觉在做,”他笑着回忆道,研发的过程并不顺利,甚至比他想象的还要艰难。“我们原计划一年搞定,但实际用了两年多”,他叹了口气,“这两年我们经历了无数技术上的挑战,从电机的共振问题到扇叶的动平衡,再到如何提高生产良品率,每一步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研发3年,徕芬的高速吹风机终于面世。然而,市场的反应并不如预期。“第一个⽉只卖了几台,而且几乎都是友商买回去拆机的。”叶洪新苦笑着回忆,这一声苦笑,道尽了创业之初的艰难。转折点出现在一场看似毫不起眼的发布会上。预算有限,徕芬只能选择婚庆公司来布置发布会现场,简陋而朴实。然而,正是这种“草根”般的真实感,在B站上意外⾛红。发布会上,叶洪新细致地讲解了高速吹风机的技术演进,从发展史到技术创新,几乎没有任何推销的痕迹。这段视频让订单量从几十单飙升至几百单,变化来得突然而巨大。“做商业只有两件事,做好产品,做好传播。”他简洁地总结道,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在他看来,无论产品多么优秀,如果不能让消费者知道它的存在,它便失去了价值。而正是这种对传播的重视,使得徕芬在技术普惠的道路上,⾛得既稳健⼜响亮。徕芬的崛起并非偶然。2022年双十一期间,叶洪新决定⾸次尝试电梯⼴告的投放,这一选择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面对⽇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徕芬需要迅速占据用户心智。电梯⼴告,这一极具冲击力的媒介,成为了他们在线上线下形成合力的关键一环。“我们的预算有限,几乎投⼊了全部⾝家,但效果非常显著”他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我们成功守住了高速吹风机市场,徕芬成为了国内最具知名度的品牌。”但这样的成功背后,也伴随着无数的顾虑与挑战。他谈到自己在策划这次⼴告投放时的挣扎,特别是在选择⼴告语和传播⽅式时,如何在大胆创新与品牌形象之间找到平衡。“我们发现了一位非常激进的⼴告人⾦枪大叔,他能看清传播的本质,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徕芬的创始人解释道,“这次的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喊口号,而是结合了创意与话题性,真正触动了消费者。”然而,这次成功的传播并未让他满⾜。在他看来,品牌的成长不仅仅依赖于一两次的传播攻势,更需要持续的创新与技术⽀撑。他将徕芬的成功归结为“技术普惠”的理念,这也是他一直坚持的信念。“只有好东西才能技术普惠,”他说,“技术普惠能形成超级爆品,因为它背后有普遍的价值,能真正为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他提到小⽶在发布第一款⼿机时,虽然没有打出“技术普惠”的口号,但实际上也在践行这一理念。而徕芬则将这一理念明确定义,并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将其融⼊到每一个产品中。“我们的每一款产品,都是为了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他说,语气中充满了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与关怀,“只有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才有价值。”尽管徕芬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令人瞩⽬的成绩,但叶洪新并没有因为这份成功而懈怠。他坦⾔,企业的快速成长带来了无数的挑战和焦虑,每天都在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和难题。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认为,“产品做好了,传播是很简单的事情。好的产品就会有好的用户口碑,好的产品天然就具备自传播的能力,我们最终留住用户的,还是我们始终如一坚持打磨每一款产品的初心。”他反复强调这一点,仿佛在提醒自己,徕芬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力,并将真正的科技普惠带给每一个终端的消费者。“我们不愿称它为产品,而是作品。它凝聚了我们公司多年来的心⾎和精雕细琢,是我们企业认知的结晶。我们将这件作品交给用户,交给社会去检验。”去年徕芬发布了一款全新的扫振电动⽛刷。这场发布会与其说是一次产品的推介,不如说是一场作品的展⽰。对于徕芬来说,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徕芬高速吹风机,坦白讲,是我们定义过最差的产品,因为我们并不是这个领域的开创者。”叶洪新十分坦诚,这种坦率和自省展现了他对创新的执着。他坦⾔,作为一个企业,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创始人,都希望能够定义出属于自己的创新产品,成为领域的开创者,这也是他们研发电动⽛刷的内在动力。值得一提的是,与第一次做吹风机凭感觉进⼊行业不同,叶洪新对电动⽛刷的市场有着深刻理解,他清楚地知道,当前市场上的电动⽛刷主要采用的是旋转式和声波震动式,这种设计在当时上市时已是创新,然而,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行业实质性的创新几乎没有。而徕芬开创了能结合振动功能的上下扫振电动⽛刷,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传统产品理念的一次颠覆。“当我们有了这个想法,项⽬就成功了一半,”叶洪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但要实现它,却充满了挑战。电机上下扫动的复杂性,特别是要兼顾扫刷和震动两个功能,让研发过程困难重重。”幸运的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们最终攻克了这些难关。这款电动⽛刷的问世,不仅标志着徕芬在技术上的突破,也为他们在市场中赢得了⼴泛的认可。“扫振⼀体”技术的发布,很快引来了同⾏的跟进。在叶洪新看来,只要是良性竞争,同⾏选择跟进,是对“扫振”这⼀技术路径的认可,也能进⼀步推动扫振电动⽛刷市场的普及。他提到了特斯拉公开专利,让整个行业一同进步的做法,也正是这种开放的心态,使得徕芬在竞争中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优势。“如果其他竞争对⼿跟上来了,那也挺好。”他笑了笑,友商的不断跟随和刻苦“内卷”都成为了徕芬⾛向成功的推⼿,行业因此重构,消费者也顺势成为了最大受益者。发布会上,徕芬并没有大张旗⿎地宣传,而是选择了更加内敛的⽅式。台下寥寥数十人,像是聆听一场关于艺术的私密分享。“我们希望这次发布会更像一位画家在展⽰他的画作,而不是一场单纯的产品推介。”叶洪新这样解释。在徕芬看来,每一件作品交到用户⼿中,意味着一种责任。如果不能满⾜用户的期待,他宁愿不卖。“我们希望每一个作品都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给他们带来困扰。”这句话里,透露出的是一种不⾔而喻的用心与执着。这种执着不仅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上,也延伸到售后服务。徕芬早在推出第一款旗舰吹风机时,就大胆地将质保期从行业标准的一年延长至五年,尽管这增加了成本,但他坚信这样做值得,这不仅仅是一种承诺,更是对自⾝产品质量的信心。在叶洪新的世界里,“作品”不仅仅是个称呼,更是一种对创新和品质的坚持。他们不想做随波逐流的追随者,而是要以作品的名义,开创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也许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对品质的坚守,才让他们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一股新势力。在寂静的办公室里,叶洪新的声⾳平静,却透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坚定,“任何产品都值得重新做1遍,甚至做10遍。”这是他在创业旅程中的哲学信条,也是一种极致追求的反映。他回忆起徕芬的起点,一个从未料想会⾛到如今规模的公司,最初的⽬标仅仅是做一台吹风机。当时,他们为公司取名“来风”,意在“拿起就有风来”,可这两个字太过简单,早已被注册。于是,他们像很多创业者一样,为品牌名妥协,找到了如今的替代品。然而,今天的徕芬早已不再只是那个专注于吹风机的公司,品牌名与他们的雄心壮志似乎已不相匹配。“我们当时从没想到会⾛到这一步,”他缓缓说道,语气中夹杂着一丝感慨与自豪。如今,徕芬不仅仅是一个小家电品牌,而是一个涵盖了各种生活产品的创新公司。200多人的研发团队,5000人的制造工⼚,超千万的用户,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夜的辛劳和坚持。“我们已经搭好了技术平台,现在一年只推出一个产品远远不够,未来我们会加快速度。”他提到雷军的故事,当年小⽶重新定义了插线板,如今的徕芬也正在试图重新定义各种⽇常生活中的小物件。“生活中还有很多产品,它们并不完美,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他说道,眼中闪烁着一种热切的光芒,“在我看来,几乎任何产品都值得再做1遍,甚至再做10遍。”他深知,创新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每一件产品的背后,都需要付出无数的努力和心血。徕芬定位为“产品驱动型公司”,每一个产品的推出,都必须具备颠覆性的创新和独特的用户体验。“我们不追求⼴泛的产品线,而是希望每一个产品都能带来真正的价值。”他说道。正是这种对品质的苛求,让徕芬在市场中独树一帜。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吹风机,一个看似普通的家用电器,却在徕芬的⼿中焕发了新的生机。通过技术的突破,徕芬的吹风机不仅大大缩短了吹干时间,还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让每一次使用都成为一种享受。“你每天都要刷⽛,每次洗头都得用吹风机,这些看似微不⾜道的产品,其实每天都在影响着你的生活品质。”他说道,“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创新,让这些⽇常变得更好,那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他话语中的激情并未因创业的艰辛而削减,反而愈发炽烈。在他眼中,徕芬不仅是一家产品公司,更是一个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改变生活的驱动力量。他谈到自己对制造业的热爱,那种从工艺改良到效率提升,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的成就感。“我希望徕芬未来能够成为一家拥有几十款极致产品的公司,每一款产品都能引领一个行业,改变一个行业。”他说这话时,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为了实现这个⽬标,他毫不吝惜投入时间与精力,甚至亲自参与到每一个细节中,从设计到制造,从营销到用户体验,无一不亲力亲为。在他的设想中,未来的徕芬不仅仅局限于电商平台,而是要像苹果一样,在世界各地拥有自己的实体门店。那些门店不再只是销售场所,而是展⽰品牌理念和产品创新的艺术空间。每一块玻璃、每一个天花板、每一张桌子,都是极致设计的体现。“我们正在研发我们的桌子”他语带神秘地说道,“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创造出我们想要的东西。”对于徕芬的未来,他充满了期待与信心。然而,他也深知,这条道路并不平坦。“创新比想象的难太多了”他说道,眼神中透出一丝忧虑与责任感,“尤其是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每一个新的突破都来之不易。”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定不移地朝着那个⽬标迈进。“每一个产品都值得重新做1遍,甚至做10遍。”他再次重复这句话,仿佛在强调这条信念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种执念,更是一种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正如他所说的,“这辈子如果能把几十个产品做到极致,已经很值得了。”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我们会看到徕芬的产品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改变我们⽇常生活的重要力量。而这一切,正是从那个相信“任何产品都值得重新做1遍”的信念开始。在徕芬的世界里,时间是一位沉默的裁缝,将每一针每一线都缝进精心雕琢的作品中。聊到兴奋时,叶洪新提前剧透了徕芬的第三个作品⸺剃须刀。“雷军造车才三年,我做一个剃须刀也用了三年。”他淡然一笑,仿佛三年的时间只是一个匆匆掠过的数字,而背后的艰辛却难以⾔表。这款剃须刀,是他和团队花费了无数个⽇夜,反复推敲、打磨的结晶。在这个飞速变化的科技时代,三年时间似乎是个奢侈的数字,但在他看来,这却是必须的。他停顿了一下,轻声说道:“我们用科技产品的思维去做小家电,追求的不仅仅是功能,更是一种极致的用户体验。”这种理念源于他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与洞察。在徕芬,这种“降维打击”的⽅式,早已成为他们颠覆传统、引领创新的核心策略。用最先进的技术去打造那些看似普通的生活用品,让每一件小家电都承载着深厚的技术积淀,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路径,更是一种信仰。“我们并不满⾜于表面上的改进,”他继续说道,“而是从底层技术上去突破,去创造真正有意义的创新。”这个剃须刀的诞生,正是这种思维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一件工具,更是一件融合了科技与艺术的作品。每一个细节,从刀片的锋利度到电机的振动频率,都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力求在使用体验上达到一种近乎完美的状态。徕芬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自对每一个产品的无比执着。正如他所说:“连苹果⼿机这样的产品都在不断迭代,凭什么我们第一次做就能做到最完美?”这种不断追求更高标准的心态,正是徕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在这个过程中,徕芬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像是一个执着于打造完美作品的艺术家。每一款产品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回应。然而,这条道路并不平坦。产品研发的压力,市场竞争的激烈,管理模式的创新,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叶洪新坦⾔,这种焦虑从未停⽌,“最大的焦虑就是时间不够用,成长速度太慢。”他的话语中透着一丝无奈,却也充满了坚定。唯有不断前行,才能将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他轻声笑道:“每一天,我都在想象如何把这个体系打造得更好,更完善。”在他的心中,徕芬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生活⽅式的象征,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与创造。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每一步都将⾛得踏实而坚定。正如那把用了三年时间打造的剃须刀,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也承载着他对完美的执着与追求。在叶洪新一天10个会议的间隙中,我们争取到了短暂的专访时间。整场对话中,他反复提到乔布斯和马斯克,仿佛在这些科技巨头的影子里,他找到了自己的镜像。“我们公司虽小,但我感觉它有一点点苹果和特斯拉的影子。”语气中夹着几分自豪。他坦⾔,创业带来的痛苦是无比真实的。每天10个会议,几乎没有的周末,这种高压的节奏已然成为他的生活常态。然而,叶洪新从未想过停下脚步,他明白,作为一名创业者,唯一的⽅向就是向前。“你不能接受越来越差的结果,”他说,“每一年都要比前一年做得更好,请来更优秀的人,获得更高的用户口碑。这是一种无尽的焦虑,但也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他引用了乔布斯的名⾔:“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句话似乎已经深深嵌⼊了他的灵魂,驱动着他在无尽的焦虑中继续前行。“创业伴随着无限的困难,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他感慨道。尽管创业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艰难,但他依然坚定地认为,这是一条值得⾛下去的路。尽管徕芬在小家电领域取得了成功,他的视野却从未局限于此。当谈及曾经的飞行器项⽬时,他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或许有一天我会回归飞行器的研发。”仿佛那些未竟的梦想仍在召唤他。
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