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我没想到方志馆收了这么多东西”......被誉为“一地之百科全书”的地方志遇上“成都活地图”的袁庭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11月8日,著名巴蜀文化学者、“成都活地图”袁庭栋来到成都方志馆参观。初次踏入成都方志馆,他被这里的“方志天地”所震撼。他在馆藏资料间徜徉,不知不觉中度过一个下午。
首次走进成都方志馆
就像回家一样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天地,一方志鉴描绘一方山河。漫步成都方志馆,置身于方志文献之间。袁庭栋双臂交叉抱胸若有所思,认真聆听着讲解员的解说。尽管是首次走进成都方志馆,但这里对他就像回家一样。对于馆内的每一部典籍、每一张照片、每一个故事,他在充满浓厚兴趣的同时,又如数家珍般与大家分享和讨论。发现感兴趣的典籍,袁庭栋会认真翻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80多岁的袁庭栋长期研究巴蜀文化,已出版《巴蜀文化志》《天府的记忆》《成都街巷志》等经典书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成都街巷志》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书,流沙河给予“功德无量,空前绝后”的评价。袁庭栋介绍,他正在编著《成都人物志》。“我精力有限,事情也多,但还是想把这部书编出来。”
袁庭栋回忆,读大学时,他便养成查阅地方志的习惯。这对他的写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个时候,学生要查阅方志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袁庭栋说,近年来,随着方志的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认识方志,方志的功用日益增强。他相信未来方志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要进一步做好方志的推广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和使用,进而喜欢方志。”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方志编修,源远流长。一座方志馆,览尽成都三千年的发展变迁。成都方志馆面积2100平方米,包括成都方志地情馆、文献馆、成都历史人物廉洁专题展,拥有各类志书、年鉴、旧志、地情读物等各类藏书近10万册。成都方志馆以方志的形态全景式记述成都的“前世今生”,让参观者穿越时空,纵览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市全面实施依法治志,地方志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都方志馆推陈出新,创新方式,吸引更多群众深入了解方志文化,利用方志资源。通过举办“寻找蓉城红领巾小史官”、成立“蓉城方志好课”讲师团、开展方志进高校系列活动等方式,学史明智,学史增信,以史鉴今,让更多学生、市民了解成都的发展变迁、历史文脉和城市基因。
在成都方志馆,袁庭栋看到许多珍藏文献,还有名人捐赠的书籍,让他感叹不已。在他看来,走进成都方志馆能够让市民快速了解成都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感受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个展示成都历史文化的平台,更是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过去地方志主要工作是编修志书和年鉴,你们现在做了很多‘方志+’的事情。”作为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对成都方志文化宣传工作大加赞赏。“在‘方志+’方面你们做得很好,比如进校园、进社区。希望你们能够坚持下去,久久为功。”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方志典籍的每一页不仅是纸张,更是时间的沉淀与智慧的传递。在袁庭栋看来,要实现长久而持续的文化发展,需要了解过去的历史,吸收前人的智慧。“我觉得你们所做的工作是成都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志育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授权后,请注来源】
来源:成都方志馆
“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长期对外征集稿件及选题。征集稿件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成都市情、讲述成都历史文化故事为主,文章字数请控制在2000字以下,无史实错误、无常识错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内容详实。提供选题以宣扬成都历史文化、展现成都现代化建设万千气象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并在“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号等平台发布推广。具体投稿要求请见《征稿启事》(点击前往)。
今日头条@成都方志
新浪微博@成都方志
抖音@成都方志
传承文化基因 赓续成都文脉
【投稿邮箱:cdfztg@cdsdz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