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君左笔下的成都

文摘   2024-11-13 17:03   四川  



【开栏语】 “益,古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从司马相如、扬雄,到李白、杜甫,再到巴金、郭沫若、李劼人……成都的奇观绝景,一草一木,一丘一壑,让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声流文畅。跟着“成都方志”微信公号“名人笔下的成都”专栏,随名家之笔,一览蓉城绝色。今天我们来看“三湘才子”易君左笔下的成都。




易君左眼中的20世纪30年代的成都



文/刘祯贵




历史进程演绎中,成都城市名片纷呈,单是“成都”之名,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媒体的发达,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地区文化的繁荣。

抗战时期前后,成都的期刊颇显活跃,一度多达数十种,还有众多外来期刊。行走旧书摊途中,有幸淘得数十本民国时期著名期刊《旅行杂志》,其中便有1940年5月、6月出版的《旅行杂志》。这两期《旅行杂志》连载了易君左《锦城七日记》一文,文中提及,早在20世纪30年代,成都就有“小北平”之称,其城市形象令人难忘。

▲《旅行杂志》 图片由作者刘祯贵提供



01
左中括号
易君左对成都的“初印象”
左中括号

易君左,湖南汉寿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过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及抗日活动,有“三湘才子”之称,曾有学者称他为“中国现代游记写作第一名家”。

“一二八”事变七周年纪念日那一天,即1939年1月28日下午四时许,他踏入成都,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锦城之旅,写下了《锦城七日记》,刊发在1940年5月、6月出版的《旅行杂志》。

阅读易君左《锦城七日记》,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抗战时期成都的城市风貌及旅游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了解20世纪30年代成都城市面貌的一扇小“窗口”。

去成都之前,易君左听许多朋友,尤其是来自成都的朋友提及,“成都太好了,完全是小‘北平’”,致使其“安能不前去观光?”初入成都,易君左便被成都这座城市朴实安定的社会风气以及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所吸引,亲身感受到成都“充满了‘北平’的情调、风味”。

02
左中括号
易君左游“刚美”与“柔美”的成都城
左中括号


1939年1月28日下午四时左右,易君左一下了到成都的长途汽车,就马上雇了一辆人力车,从牛市口方向进入成都城。

进城途中,“矮小朴实的房子”“灰哺哺的屋瓦”“马路两旁的树木”“伸头出墙探望的几点红梅”“黑漆的门配着一对绿瓷狮子”“长行列的骆驼队”“光头红袍的喇嘛”“一片黄袍的道士们”“小型招牌的正楷字”,都使成都像极了“北平”。

易君左认为,整齐而庄丽的成都城就是一个“北平”的典型。成都拥有多年丰富而光华的历史,他的历史比“北平”久远,将成都称为“小北平”,也太委曲成都城了。

易君左是从城外进入成都城内,穿过了不少的街巷,他感叹道:“使我内心惊叹:这一个美丽的名都,不独像‘北平’,而且像‘江南’。也许是一个新发现,是潜伏在许多人意识里而被我揭露出来的。像‘北平’、像西安、是成都的‘刚美’,像‘江南’、像苏杭、是成都的‘柔美’。合此两种美,才见成都的伟大!” 

▲1917年秋,成都北门(大安门)城楼涵泽楼 图片来源:西德尼 ·甘博/摄

易君左进到成都城内,经过几座桥,“那大桥跨着清莲的河”“小桥配着浅淡的溪”。在成都城的河边、溪头、人家院落里、古巷斜阳里,均点缀着一株两株的垂柳。此时成都城内外,红的梅花,可谓是东一处,西一处。带着微寒的成都旷野,竹林间,花树下,闲适地坐了许多茶客,他们坐在一起娓娓清谈。

成都“清莲的河水”“斜阳下的垂柳”“流水的小桥”“绽放的梅花”等,仿佛使身在成都的易君左置身于“江南水乡”。

▲《锦城七日记》 图片由作者刘祯贵提供

易君左的成都之旅,感受到成都城的伟大便是集聚“北平”的“刚美”与“江南”的“柔美”,并将二者之长融于一体。当时成都的城市形象与“陪都”重庆的建筑风格以及压抑环境着实不同。易君左入成都城之日,恰巧是“一二八”事变七周年纪念日。

在如此静穆的氛围中,他选择走入当时相对安平的成都,并寄托着对成都这座城市的深厚期许:“我初到成都,祝福这一座理想中的伟大而美丽的城池,把中华民族的固有德性,从万方烽火中四围山色里发挥光大出来!”易君左期盼“中华民族的固有德性”终能熄灭“万方烽火”,还中国人民以平安、祥和的日常生活。



end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授权后,请注来源】


撰文:刘祯贵

编辑:龙昱丹 李璐(实习)

校对:高赛琦 向思燚

审核:伍宇 黄静

“成都方志”微信公号长期对外征稿


“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长期对外征集稿件及选题。征集稿件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成都市情、讲述成都历史文化故事为主,文章字数请控制在2000字以下,无史实错误、无常识错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内容详实。提供选题以宣扬成都历史文化、展现成都现代化建设万千气象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并在“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号等平台发布推广。具体投稿要求请见《征稿启事》(点击前往)

今日头条@成都方志

新浪微博@成都方志

抖音@成都方志

传承文化基因 赓续成都文脉

【投稿邮箱:cdfztg@cdsdzb.com】

【更多精彩】
名人笔下的成都】【成都方言俗语】【寻访成都历史建筑】【名人的成都足迹】【车轮上的成都“第一”【打卡成都微方志馆】【志鉴研究】【大城小事 】【成都廉吏小传】【成都乡镇简志】【第二届红领巾小史官】【第二届方志进高校活动】【成都方志馆社教活动】【以书会友】【首届“蓉城方志好课”展评】

成都方志
传承文化基因 赓续成都文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