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恐惧我贪婪。”
“赶紧抄底!现在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时候!”
这些话听起来像股市操作,实际却有人用来形容“生娃”。
近年来,生育率的下降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
随着“要不要生孩子”的讨论愈加热烈,“抄底生娃论”这一观点也逐渐流行:
在少子化时代生育孩子,未来竞争减少,资源更多,孩子甚至能成为家庭财富增长的助推力。
图:出生人口连续七年下降
这种观点看似新颖,但背后隐藏的逻辑是否真的成立?
生娃是“人间清醒”的投资选择,还是一场冒险的“心理博弈”?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否选择生育,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另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养老。
今天,我们就从“抄底生娃”谈起,逐步展开聊聊。
01
“抄底生娃”的逻辑成立吗?
根据统计,中国2000年出生人口为1771万人,而到2023年,这一数字已经降至902万人。
这意味着未来出生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可能大大减少。
以日本为例,90年代时,“考试地狱”一度是年轻人的标签,入学和就业的竞争极为激烈,失败的代价也很高。
然而,随着日本生育率不断下降,年轻人变得稀缺,“香饽饽”的现象逐渐显现。
2024年,日本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8.1%,几乎是“毕业即就业”。
图源:网络
用人单位为了吸引应届生,不仅提供丰厚的补贴、宿舍和年假,甚至要争取学生家长的好感,出现了“双亲确认”的招聘流程。
这似乎印证了“人口减少=竞争变少”的逻辑:
孩子们不用再挤“千万人过独木桥”,获得资源的难度大大降低。
但竞争少,真的就等于人生轻松吗?
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虽然少子化可能缓解一部分竞争压力,但它带来的劳动力短缺、消费需求萎缩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01
技术替代的冲击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许多传统岗位正在被取代。
未来,许多行业的就业机会可能被智能化取代,孩子长大后能否找到高薪岗位,依然存疑。
02
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
年轻人减少可能导致房地产、电子产品等行业需求下降,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
这不仅会影响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也可能让他们承受“啃老”的风险。
03
养育成本依然高昂
尽管未来竞争或许会减少,但当下抚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却在不断上升。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各种课外辅导,养育孩子的“投资”并不轻松。
02
生育福利:一场现实的利好
尽管未来的“抄底收益”尚不明确,但当下的生育福利却是实打实的:
参考国际经验,未来这些政策可能进一步升级。
比如,俄罗斯为多子女母亲颁发“英雄母亲”勋章,并发放现金奖励;韩国则通过税收改革对未婚者施加更多压力,鼓励年轻人结婚生子。
03
选择生娃:希望与隐忧并存
有些家庭希望通过生娃对冲人生风险。
比如依赖孩子养老、期待孩子出人头地实现阶层跨越、或者借孩子的成长延续自己的生命意义。
但不得不承认,生育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高投入”。
01
生育过程中的健康代价
怀孕和分娩对女性的身体挑战极大。
从难产、大出血到子宫脱垂等问题,不少女性因为担忧健康风险而对生育退避三舍。
02
子女的“不确定收益”
有些人希望孩子未来能成为“养老保险”,却忽略了成功并非必然。
教育和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让“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变得越来越不可控。
03
经济压力和职业发展
即使有补贴政策,养育孩子依然需要强大的财务支撑。
而对许多职场女性来说,生娃可能意味着职业中断甚至发展的天花板。
在个人成长和养育责任之间,平衡从来不是易事。
04
如果不生娃,生活该如何规划?
如果你选择不要孩子,那么更需要提早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
比如,完善医疗、重疾和护理保险,避免意外时的经济负担;购买长期储蓄险,确保晚年资金无忧。
不生娃并不意味着放弃未来,而是将重点转移到另一项更可控的规划上:养老。
相比生娃的高风险与不确定性,养老规划能够通过理性安排提供更稳定的保障。
虽然养老金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但基础养老金的替代率(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普遍较低。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仅依靠社会养老金无法维持理想的退休生活。
为补充养老金缺口,购买年金险成为许多人的选择。其优势包括:
在现代社会,孩子不再是唯一的养老方式,通过科学规划,也可以活得有安全感、有尊严。
05
生娃还是不生,规划才是核心
“生娃”本身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场投资。
无论你选择生还是不生,人生规划的核心都应该是确保自己和家人未来的幸福和安全。
如果选择生娃,请提前做好经济规划,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同时为自己预留足够的养老保障。
如果选择不生,则更需要从现在开始,为养老做好全面的财务和情感准备,通过年金险等工具构建长期而稳定的收入来源。
真正的人生赢家,不是能生多少孩子,而是能为自己和家人设计出一幅稳健的未来蓝图。
提前行动,从容规划,你的未来才会更有底气。
养老教育/储蓄增值,欢迎1v1沟通咨询
↓ ↓ ↓
享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