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国家广播公司报道,芬兰在2023年几乎实现了电力市场的自给自足。当年的电力净进口量仅为1.8太瓦时(TWh,万亿瓦小时),国内生产的电力满足了芬兰总电力需求的98%。根据当时芬兰电力主干网公司Fingrid的预测,到2024年,芬兰本应在电力市场上达到略微产大于求,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芬兰自己生产的电力不足以满足所有的电耗需求。在2024年,芬兰进口的电力比出口的电力多出了3太瓦时,反而比2023年还要多。
一太瓦时大致相当于拉赫蒂市12万人口的年耗电量。芬兰每年消耗约80太瓦时的电力。
在2023年,主要是因为1,600兆瓦(MW,百万瓦)的Olkiluoto 3号核电站开始并网发电,极大地增加了芬兰的发电能力。
然而,在2024年,Olkiluoto 3号核电站的维护停产时间显著地延长了,而且时间正好是在仍然相当寒冷的春季。另外,芬兰的核电产量也因故障而减少了。去年11月底,Olkiluoto 3和Loviisa 2核电站均因此停产了数日。
好在芬兰的风电建设不断地增加了,风力发电量的记录已多次被打破。风电额定功率已超过了8,000兆瓦,这意味着如果所有的风电机组都满负荷运转,将超过4个Olkiluoto 3核电站的发电量。
2024年芬兰出现电力净进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却令人意外。事实上,也正是这种原因反而导致了芬兰在去年夏天享受了创纪录的廉价电力。
这个原因就是跨境输电能力的不足。
去年夏季,由于输电线路的维护和建设工作,芬兰和瑞典之间的跨境电力传输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芬兰和瑞典之间的电力传输在两到三百兆瓦的功率上持续了数周,而正常情况下的功率却将近一千兆瓦。
同样严重的是,芬兰和爱沙尼亚之间650兆瓦的EstLink 2输电线路于去年1月份发生了故障,直到9月初才恢复了使用。然而,这条海底电缆在去年圣诞节期间被切断了,一艘名为“Eagle S”的油轮被怀疑是肇事者。因此,输往爱沙尼亚的线路只剩下了EstLink 1,它的输电功率几乎只有EstLink 2的一半。
因此在去年夏季,芬兰经常出现了奇怪的现象,本来有大量的电力可以出口到邻国,却由于跨境输电线路的制约,“富余的电力”不得不以零价或负价投放到国内市场,同时还要减少发电量,从而浪费了大量的电力。由此可见,跨境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对于芬兰实现电力市场自给自足的目标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然,和几年前的情况相比,芬兰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过去,芬兰每年消耗的电力有五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是从国外进口的。如2019年,芬兰进口的电力为20太瓦时,2022年为12.5太瓦时。
现在,芬兰每年消耗的电力几乎都是由其自己生产的。Fingrid预测,从2025年起,芬兰可能将在电力市场上实现自给自足,并且盈余2.2太瓦时。2030年的盈余是5.1太瓦时。到2035年,芬兰的电力盈余将会达到15太瓦时。但即便如此,今后几年芬兰也无法每时每刻都能生产出所需的电量。当无风或严重霜冻时,芬兰将会继续依赖进口电力。而且,芬兰的耗电量也在持续的增长中。
原文链接:https://yle.fi/a/74-20132221
关注“今日芬兰
请添加微信公众号:今日芬兰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