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开盘涨停!做多情绪爆发,开盘即迅速回踩,主要是情绪影响,短期内仍是偏多为主。
本次就精简概述下该品种产业链情况!
1、定义和用途
多晶硅,又名高纯多晶硅料、硅料,是指以纯度达99%左右的工业硅为原料,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提纯后,硅纯度达到99.9999%以上的高纯硅材料。为提升下游半导体材料的电学和机械性能以及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需将多晶硅再融化结晶,最终得到单晶硅棒或多晶硅锭。多晶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片、集成电路硅衬底等产品的主要原料,也是发展新能源产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石。
2、多晶硅产业链
多晶硅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的半导体材料。多晶硅产业链是指以工业硅(硅粉)为基础原材料,进一步提纯加工成为多晶硅,最终应用到下游光伏产业与半导体产业的过程。
硅业分会数据显示,2014-2023年,光伏领域的多晶硅消费量从28万吨增加到153.4万吨,占比从90.3%增加到97.7%,而半导体领域消费量基本维持在3-4万吨,十年年均增长率只有2.05%。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同比增长148.12%。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
多晶硅光伏产业链是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光电转换产业链条,包括硅料(工业硅-多晶硅)、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应用系统6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材料的主要原料,目前太阳能电池仍以晶硅电池为主,以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为原料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多晶硅半导体行业产业链由上游的硅料(多晶硅、单晶硅)、中游硅片(抛光片、外延片)、下游的分立器件、集成电路等制造产业以及终端应用的手机、电脑、工业控制等应用产业构成。
3、产能情况
全球多晶硅产能、产量从2014年的42.4万吨、30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225.6万吨、159.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均为20.4%。过去十年中,全球多晶硅产能、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量主要来自于中国,海外多晶硅扩产较少。自2016年起,中国成为全球多晶硅主要生产国,产量占比达到50%,中国光伏企业为控制原料成本纷纷向上游布局,使得2022年中国多晶硅产能增幅较大,产能同比增长124%。相较而言,海外多晶硅产能则逐步减少,自2020年起保持在15万吨水平,后续伴随国内企业海外工厂的陆续投产,海外产能占比预计将有所提高,但仍不超过10%。
未来五年,多晶硅产能增量预计主要来自中国,2025年全球产能预计将增长至425万吨,其中中国产能将提高至400万吨,产能增加190万吨,占产能增量的95%,海外产能预计由15.6万吨增长至25万吨,产能增加9.4万吨,占产能增量的5%。
4、需求情况
硅片是多晶硅的直接下游,2014-2023年,全球硅片产能整体维持增长趋势。2023年,全球硅片产能为940GW,其中单晶硅片产能为930GW,多晶硅片产能为10GW。中国硅片产能为919GW,占全球产能的98%,国内硅片产能同样以单晶硅片为主,产能为914GW,多晶硅片产能仅为5GW。
多晶硅下游消费主要分为太阳能光伏领域和半导体等领域。2014-2023年,多晶硅在光伏领域的消费量从28万吨增加到153万吨,占比从90.3%增加到97.7%;而半导体领域消费量基本维持在3-4万吨,占比从9.7%降低到2.3%。
5、当下供需情况及未来行情展望
基本面方面,硅片环节排产增加且多晶硅原料库存处于低位,短期多晶硅企业议价能力偏强。当前多晶硅库存虽超过30万吨,但12月进一步减产后,多晶硅月产降低至10万吨以下,已经存在供需缺口,预计2025年Q1多晶硅环节可能持续去库。短期来看,多晶硅价格偏强。
如果按照最低交割价格测算下成本,06合约价格4.2左右是比较合理价格,可以逢低做多,或者空工业硅多多晶硅套利操作。
点击下方公众号,可添加关注,收看每天期市复盘
免责声明:期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以上为个人复盘观点,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