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612期(总第4914期)
主 编:陆相华 投稿:13816643239@163.com似水流年里的那些人和事
文 / 郭建丽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失眠,我找不到能够催眠的方式,只能提笔笼统地概述一些过去的事情,不在乎直白的平铺直叙,也不在乎忘却的细节,只为打发难熬的长夜,填补空洞的舒适感觉。翻着几本保存尚好,厚厚的摘抄笔记,不由感叹:岁月如歌,思念成河……时光沙漏在静静流淌,我的回忆托着绵长的挂念穿过光阴的故事……
她是一位与我同龄的知性女生,身体瘦弱,性格温柔,声音甜美,经常一袭素衣,纤尘不染,优雅迷人。她是一个文学素养很高的英语教师,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从中国文学到外国文学,都有涉猎。她总能用她的人格魅力俘获学生们的心灵。或许是性格迥然的两个人互补,我俩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便是比我小五个月的王老师。1992年9月我调到贝子府中学工作。初到陌生之地,免不了孤独寂寞,此时王老师走进了我的生活。记得初次见她,一道单薄的身影从校门口进来,当时被她独特的气质惊诧到了。随着不断深入的了解,更觉她是从红楼梦里走出来的“林妹妹”。每当我发呆时,王老师都会悄悄走近,双手亲昵地放在我肩上,“小郭,又想啥呢?”于是我们相视一笑,便有谈不完的话题:家事,国事,人生,理想……我是没心没肺,大大咧咧的直爽性格,说话不分场合,声音洪亮,每每此刻,王老师都会善意地提醒我,“小郭,你的声音穿透力极强,小点声儿。”我不拘小节,穿衣服随意,王老师告诉我如何穿搭,“衣服不需多贵,只要合体,适合自己即可。”这是她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放学了别忘了带钥匙”,“自行车后带气不足了,回家记得打气”……我能够事无巨细地被王老师叮嘱实属有幸。2005年6月我参加一个市级的教学大赛,有一项是每位参赛者,提前准备好对课程改革的感悟、困惑、收获等文稿,做课前汇报。我颇有文采的汇报得到了市教育局教研员的认可及参赛者的称赞,我知道:“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这是王老师帮我修改的文章。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融入了贝子府中学这个大家庭,与很多同事都成了知心好友,他们有的幽默风趣,有的精明能干,有的多才多艺,有的才思敏捷……我们每天欢声笑语,谈天说地,研教法探管理气氛融洽。回想起在青春岁月里建立起来的办公室友情,没因我们身处不同学校而淡去,却因分离愈加浓烈。记得一年的端午前夕,一好友折了一些柳枝分给办公室的老师。此时正是学生已离校老师还未下班时,于是我们便有了与“柳”相关的话题。年龄稍长的语文组长:“纤纤折细柳,万门插柳枝。”柳枝有了,明早谁和我一起去拔艾蒿?年龄最小的李老师:“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可咱家乡不见清明插柳,只见端午插柳又插艾?"秀才"之称的李老师:无论是清明还是端午插柳习俗都是中华民族对历史、生命和信仰的一种表达和传承。因气候差异,清明时南方已经"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了,而北方柳树刚抽芽,到端午时节北方才"桥边杨柳老金丝,带雨带烟深浅枝",正是折柳好时光。我:说到折柳,我感觉古代文人墨客最讲情义。他们“折柳”寄离情,“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表达的就是对朋友离去的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文静的孔老师:“柳”者,“留”也,“多情自古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博学的王老师:以柳入诗,这很符合人们的价值取向。中华民族向来是以除暴安良,扶贫济困,帮助、同情弱小为己任,为美德,而表现在这种思想的文学题材的诗、词中,杨柳具有其他万物所不具备的一种外在人化特征,就自然成了这样一种道德价值的最好寄托体和外化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这样的诗多富于情韵,多形象鲜明,杨柳如此纤弱柔美,望之不令人顿生怜惜之意?柔弱的林老师:“杨柳娇羞,风情,雅致,入诗,也顺乎人们的审美情趣,“最是一年春好处,决胜烟柳满皇都”给人愉悦感。"芙蓉如面柳如眉"、"春城何处不飞花"、"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那些年,我们的话题包罗万象,国内外的文学、天文、地理、历史、知名作家,修辞、各民族的一些习俗。“柳”只是无数话题中的沧海一粟,虽然微不足道,却一叶知秋,折射出我们学习氛围的浓厚。我在贝子府中学工作14年,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师们都有较高的学识水平。老教导主任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独木不成林,百川聚江海”,这些至理明言在我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至。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们禀承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讲好每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我们会做到精准三备:备教材、备自己、备学生;细化到精心准备导语,有层次的设计问题,语言规范精炼,板书设计合理等。按部就班的传授知识,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多学一点点、多会一点点。我们平时研课成常态化。记得一年,初二年级六个班三个语文老师:一个新教师,一个刚有小孩,我孩子稍大些,三岁。为了把语文课上好,我们会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每学完一课都会把自己在授课中出现的问题,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汇总整理,互相告知,以便单元复习时查缺补漏更全面;我们研究怎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三人出钱订一套《中学生作文》给学生轮流阅读,写下水作文,上好作文讲评课……六个班无论哪个班出现好的文章,都会被做为范文讲评。我们三人通过研课互补,课堂教学有共性又有自己的风格,教学平均成绩不相上下。有一次总校来校听课,当时语文抽到讲课的老师是工作不到一年的孔老师,课文是毛泽东《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仅有一节课和两个课间的准备时间,她很紧张,于是林老师我们二人也加入到准备课的行列。那时我们备课只有参考书可用,再无其它借鉴资料,很多时候对课文的解读靠的是我们自身的文学素养对课文的理解。孔老师说出上课流程,我根据她的讲课思路设计板书,林老师把控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应对策略,孔老师结合我们的建议细化。结果就是合三人之力在短时间之内,让这节课得到完美演绎,孔老师亦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回想年轻的我们,干劲十足,任劳任怨,互相帮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用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同事情深如诗一般的篇章,我们用奉献的人生,诠释了姐妹情深如歌一般的乐章!感谢那个时代让我们相遇,感谢那段岁月让我们相知,感谢那些年让我们相伴相守……正是因为有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奋斗精,上个世界的90年代末,我们贝子府中学曾多次诞生了旗级和市级教学能手,那时的教学能手可是经过校级、总校级、旗级、市级严格选拔,可是真金白银,毫无一点水分!从教30多年,经历了教育的重大改革,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90年代末,我国基础教育出现重大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改变单纯的追求专业知识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以前我们教学依托的是《教学大纲》,课改后我们要遵循《课程标准》。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学课标、参加课改培训、教研等一系列活动开始了。面对这场教育改革,学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措施,加强教师培训。老师们在课程改革路上,废寝忘食,学到“三更灯火五更鸡”,熬夜熬到眼晴发红发干,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还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新课程改革中,我两次被派去通辽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现在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进行培训,有幸聆听了人教版编辑的讲座。专家的指导使迷茫的我豁然开朗,明白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潜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构成健全个性。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对于实现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不断学习和实践,我的教学观念彻底改变,课堂教学变传统的传授式为自学、合作、辅导式教学模式。教学有了自己的特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增强。由于自己的不断努力,领悟了课改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中,2005年6月,我和二中的一名年轻老师代表敖汉旗教育局,参加了赤峰市教育局组织的初中历史学科(由于身体原因由语文改教历史)课程改革教学基本功大赛,并获得二等奖。2004年教育局确立了三个课改实验学校,新惠二中、新惠三中、贝子府中学,教育局把唯一一个农村学校定在我校,足以说明我们学校课程改革之路走在了前沿。那时外校经常来我校学习、听课、取经。2006年7月前(9月调入新惠镇第一小学)我一直承担着学校历史课改示范课的任务。在新学校工作一年,教育系统组织了全体教师业务考试,最后是让写一篇说课稿。那次我考试成绩居学校榜首,其因是我知道说课稿的写法,这要得益于我在贝子府中学时的频繁而有深度的教研活动,那时学校对如何说课进行过多次培训。新的学校很多教师不知说课稿怎么写,甚至没听说过,他们考试写的全是作文。在课改大潮中,有的学校超前,有的学校滞后,只是起跑线不同,最后亦都到达了成功课改彼岸。邢老师年龄稍长于我们几岁,现代京剧“样板戏”伴随了她的整个童年,不论哪出戏中的名段,也不论男角女角,她几乎都会唱。她嗓音洪亮,音域宽广,音色脆润,最令人羡慕的就是她唱戏能高能低。我们忙完一天剩余的工作,就会邀上邢老师唱上一两个片断,愉快地践行“开心一刻”活动。有时我们会请邢老师教唱几句,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智斗唱段,每次邢老师都会十分认真地教,我们也会兴高釆烈地学,竭尽全力地唱,虽然千声百调,却使我们心情舒畅,释放了紧张的工作压力,缓解了工作带来的疲劳。我喜欢唱歌,却不懂戏曲。只因听邢老师唱“样板戏”,被通俗易懂,高亢嘹亮的唱腔所吸引,也爱上了国粹,于是跟着邢老师学唱现代京剧,被邢老师夸赞有天赋。因为喜欢,还特意跟收音机学唱传统京剧,同时也了解了京剧的起源、发展,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区别,知道了京剧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及"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爱上了戏曲。因为热爱,还和收音机、电视学唱了评剧、越剧、豫剧、黄梅戏、二人转等名家的名段。虽然只是依葫芦画瓢地唱,却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欢乐!闲暇时光,喝着茶水嗑着瓜子听戏,肆意地享受着戏曲带来的欢乐,惬意淋漓!打开电视的戏曲频道,听黄梅悠悠、委婉清新;越曲柔柔、情真意切;评剧活泼、自由抒情;豫剧铿锵大气、抑扬有度;二人转诙谐幽默、生活气息浓烈;京剧悠扬、明亮华丽。曲曲浓浓皆入醉,好将戏剧锁风流。烦恼郁闷时,听几段戏曲,激越悠扬或缠绵悱恻的曲调,渐渐地会让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静和平淡,一种空灵的感觉也在不知不觉中升起,身心好像得到了亲切的抚慰,而心中的愁苦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欢乐高兴时,唱戏愉悦身心,放飞自我。唱一段韵味不够地道的京剧《穆桂英挂帅》:“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有生之日责当尽,寸土怎能够属于他人,番邦小丑何足论,我一剑能挡百万兵。”一位头戴凤冠,身穿红裙,阵前对敌,捍卫国土的魅力女帅就出现在眼前,多有画面感,多激奋人心!哼几句味道不够浓的豫剧《朝阳沟》里的"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知心话……"亲切自然,精炼风趣的唱腔可谓绕梁三日!来段不够柔婉的黄梅戏《天仙配》的男女对唱"夫妻双双把家还",感受优美抒情,含蓄朴实的旋律,体会董永和七仙女获得自由还家的喜悦心情,自己会情不自禁地代入到欢乐氛围中……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流年已是美好的回忆,我曾经的好友、同事已近花甲年,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在退休的路上。我现在最大的愿望便是牵着几根思念的线,把祝福做成几朵白云,放飞到蔚蓝的天空,随风飞向他们身边,带给他们好运平安。愿我们的未来时光,一步一安然。作者简介:郭建丽,1990年毕业于内蒙古敖汉旗新惠师范,闲暇时间写点生活碎片。现为内敖汉旗新惠第八小学人民教师。《故乡文学》 主编:陆相华
13816643239@163.com